X

山西:榆次鱼羊包子,引来的胡说

包子,包的是历史说叨

吃过几种包子?

走南闯北的男女吹牛的不少。美食家多了去,一定掰出许多种牌子。天津狗不理包子,开封府的灌肠包子,广州的叉烧包子,杭州小笼包子,上海南翔包,扬州…

山西榆次的鱼羊包子,看官吃过的没有几人。包子铺猫在晋中市榆次区郭家堡的一条小街,只在榆次小有名气。老板王同云邀了几次,过来吃一顿鱼羊包子,吃了后,准保你不后悔。没吃之前还心里琢磨,鱼羊包,鱼生活在水里,羊活在草地,老死也搭不到一起。狗扯羊皮还是近距离,鱼和羊包到一张面皮中,显然有些别出心裁吧。但转念一寻思,苍颉老先生造下的汉文字“鲜”,就是鱼和羊组合而成。应该有戏。

兵家岀动之前是先派斥候去搞点情报。码字手艺人的毛病是访问之前先爬案头弄点资料。包子,鱼羊包子,百度网盘里还都有。以前的概念,天下不就是两种包子嘛,肉包子,素包子。关于包子的歇后语人人皆知,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另外包子皮破了也不是好话,丑事暴露了。此外还能摆乎岀什么文化遗产?一翻大吃一惊,包子皮和馅儿竟有如此广博的历史和故事。充分证明希腊人苏格拉底的金语太正确。人最大的智慧是明白自己是个真正的蠢货,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少。胡说记牢了。什么东西不钻进去看一看之前,永远别自以为是。

包子竟和诸葛亮有关联。包子的原创名是“馒头”。惊奇。各个行业都供奉有始创行道的祖师爷。如木匠行供奉的是神手鲁班,算命先生们经常向祖爷鬼谷子磕头。皮革行供奉的是鼻祖孙膑。奇怪吧,除了精通兵法,孙膑做皮革,烧炭都是发明人呢。

诸葛孔明先生竟然是面食行的祖爷,还是扫盲级的知识。大家都明白,中国人食桌上没几样离不了的主食,包子占份量。馒头,有众多地方叫馍。各类馅儿的包子谁有离的开?闹了半天,馒头和包子,两项伟大的主创都是诸葛亮。感恩吧。尤其是山西老醯儿,塑造了百十千般的各类杂粮面食,天天离不开下肚的面食。看了本文后一定要敬奉伟大的面祖诸葛亮。

太原市解放路有个小街叫“馒头巷”,我的好友玉康童年住在这里。曾听说那里以前是卖包子的多。当时还笑话人家胡扯。馒头巷卖包子?40年后才证实,原来是自己可笑。

面食行的祖师爷,诸葛亮

《三国演义》故事中,诸葛孔明率领的蜀军“七擒孟获”。孟获是少数民族军的头领,被诸葛亮捉放7次后,终于对孔明先生佩服的五体投地。大军胜利后班师回都城时,经过泸水遇到难题。水流浩荡不说,而是恶浪翻滚,十分凶险。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好请教地头长大的孟获。孟获说,这是战场上先前丧命的孤魂野鬼们在闹腾。要安慰祭奠他们,好酒牲品还不行,要取49颗野蛮人的头颅,设香案作法方可。

诸葛亮慈悲为怀,心想要无辜杀害49个野蛮人,才能供祭49颗“蛮头”,实在是太残忍了。孔明先生愁肠百结。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拍脑袋,有了。他立即吩咐下去,和了面粉造型出49颗野蛮人的头颅脑壳作皮,又将猪肉羊肉剁成肉末填充在内,塑造岀以假乱真的“蛮头”。然后设祭坛焚香,洒酒于江中,将面塑“蛮头”扔到泸水中。还真是灵验,冤魂恶鬼得到抚慰,不再兴风作浪。泸水平静了,蜀军渡船顺利班师回朝。

拿面粉做馒头,据传战国时期就有,一直称之为“蒸饼”。沿袭至今,山西好多地方叫馒头是“蒸馍”。受诸葛亮的面塑“蛮头”的启发,民间岀现了面皮包馅儿的食物,大概谑称为“蛮头”有点儿野蛮乏善吧。馒头看样子一咕噜圆嘟嘟可爱,所以逐渐文化岀同音的叫法“馒头”。

馒头了近千年,经过了若干朝代,真正岀现了“包子”的叫法,逐渐与馒头划分开来的是宋朝。上到皇帝佬儿御厨,下至黎明百姓。首次出现了包子酒店。包子已成常见的美食。

民间明确地把不带馅的馒头,与带馅儿的包子分别岀来,已到了大清朝。文化的浸染是骨子里的,谁也擦洗不净。我国南方的一些地方,迄今仍把包子叫馒头。

包子后来被各地演化成多种馅料的美食,成了饭桌上的生命伴侣。

饮水思源,感谢面行老祖诸葛亮吧。

话再扯的远点儿。还有证据。就连我们山东,天津人最喜欢吃的“煎饼果子”,源头也是来自诸葛亮。当年诸葛亮帮助刘备与曹操作战,在今山东省沂水附近,被曹军打的落花流水。蜀军狼狈逃窜中,连造饭的锅也丟弃了。饿急也不可以吃生食。古时的军队岀阵,有两样东西,一是进攻时的鼓,二是退兵时鸣金敲的锣。诸葛亮看到了随军的铜锣,情急之中想出了办法。命令架火烧热铜锣,用水将面和稀后,薄薄的摊在上面,倾刻变成了熟食,而且口感极好。“煎饼”从此诞生,传承为山东老乡的一道家常主食。至于后来又变成天津人一等一的美食,“煎饼果子”,也是山东老乡带过去,天津人加工演变成油条等多种美味吃相。

杂粮王国的山西,鱼羊包子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华夏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也是农耕文明,草原林地文明等多种文化的融合之地。几千年的碰撞,生发成今天的中华大家庭。

说到祖根,说到商业,说到物产,一掰就是上下五千年。

可真正说到美食,说到生死,总贪恋活在苏州杭州,死在柳州,是谋一付好的棺材板子。

我们身旁的好东西却被忽视了。

一般人还不知道,山西榆次有一种“鱼羊包子”,好吃又有故事。

“鱼羊包子”的岁数还真不小,约19世纪30年代出生,迄今180岁。

山西省寿阳县在大清朝有名的大官儿,叫祁嶲藻,从嘉庆帝开始,一口气陪了4任皇帝,官至首席军机大臣,约等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级别。祁氏满腹经纶,才情绝伦,所以还兼职教小皇帝们学习的差事,而且是三代帝王师。古来罕见。祁嶲藻家族显赫,一门五进士,是大清期间坐到最高位的晋官。他不仅文章,书法一流,还是当时诗坛的领袖。

祁氏住到紫禁城边。1834年,家里雇佣了寿阳老乡叫王大财做厨子。祁老太太身体虚弱,王师傅心灵手巧,创造出一种滋补食品,用羊肉鱼肉做馅儿,阴阳兼济,好吃又有营养,大受祁家人赞赏。祁嶲藻便将其冠名为“鱼羊包子”。并奉为招待朝廷同僚的至尊美食,博得众口喝彩。

“鱼羊包子”,由王厨师家人逐渐传回家乡寿阳。王家一门钟情厨艺,几代人传承,更是情怀鱼羊包子不舍。

到了20世纪的新中国,王大财的第5代后人是王同云。举家迁到榆次城郊郭家堡村。即使在文革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期,王同云摆地摊经营,也没放弃“鱼羊包子”。精诚所至,铁花终开。故事一直讲到了21世纪。王同云开了包子铺,正式给“鱼羊包子”正了名,成为晋中市,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笔者自幼生长在榆次。也是灯下黑了。老大不小才听说到地头还有一款故事包子。于是专程下榆次吃“鱼羊包子”。

包子铺窝在郭家堡的小街上,门脸不起眼。

正月十五过后,专程打牙祭。吃了2种包子,鱼羊肉原味的,鱼羊肉加松仁的,再喝碗榆次人好吃的汆羊肉片儿汤。哇!这美不滋的舒爽,不是一个好吃说尽。笔者是一生喜欢流窜江湖的,什么包子没吃过,狗不理,开封第一楼,杭州小笼,广州叉烧……。也许包子里加了故乡情的调料,这“鱼羊包子”的美味太让胃口激动。

王同云师傅不象是70挂零的老人。他精神矍铄。如数家珍的讲鱼羊包的过去和现在。我说这么好的美食怎么就没走出榆次,走到大市场去。王师傅说正在逐步努力。慕名的吃客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京城,上海等地专程来的食客。远程邮寄的卖单也多起来了。声名正随宣传营销传播在外。有美国,新加坡的客商还前来洽谈投资。王师傅说,咱还得有民族心爱国心,不和他外国人闹,祖宗的东西得留着。

我说对,有道理。鱼羊包子是咱的金圪蛋,慢慢来,走岀去是迟早的事。

鱼羊包有10多种馅,原料十分讲究。面皮用的是纤维好的“河套粉”,馅儿是草原羊肉,河鲜鱼等。包子外形也很精致,讲究。所有的包子还设计了俏皮的造型,但一色儿都是23个褶子。

我问这是什么讲究?王师傅说,也算是传统文化吧,又是对鱼羊包的一份愿心。

明白了。道家文化的骨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也愿鱼羊包一出门榆次,二岀门山西,三出门到海内外。23的愿力是无限的。

一口鱼羊包子,吃出了一堆话题和知识。

白吃了一顿美味,王师傅还给免了费。留下拙词两句做个广告,权当交了饭钱。


(来源:胡说胡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