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学美式早教的孩子,守不了国内幼儿园的规矩?

开号初期,我就曾经分享过给七少爷选择早教中心的攻略了。当时早教机构才刚刚兴起,大家对这块市场还是比较陌生,作为一个挑剔的家长,我便把广州市的主要品牌机构都试了个遍,仔细地进行了考察,最后选择了一家美式的早教中心,这一上,就从七少爷10个月上到了3岁多。

钱包好疼!!!

现在七少爷已经6岁了,幼儿园阶段也快要结束了。最近我为了七小妹又再一次踏上了考察早教中心的路。

我特别想看一看,时隔几年,早教中心的市场都有了哪些改变。

改变一:

很显然,在这几年里,早教整个行业都已经成熟了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对早教是干嘛的也已经不会很陌生,不会再像我当年一样,第一次听到小孩子的学费要一万多,居然比我上大学还贵,就瞪大了我的钛合金狗眼。

而且,就这几年的时间,这早教学费的飙升速度就跟房价一样变态,1万多学费的已经飙到2万多了,呵呵……不知道老师们的薪酬有没有也跟着翻倍呢?

尽管早教的学费贵得离谱,但是谁让我们家里供养了一台“碎钞机”呢?很多爸爸妈妈还是心甘情愿地勒紧了自己的裤腰带把孩子送进去。

改变二:

早教这块香喷喷的大蛋糕,在这几年里,也吸引了很多本土和外国品牌,纷纷来开店抢一口。作为新来的竞争者,一些新品牌的枪口自然就瞄准了金宝贝、美吉姆等比较成熟的美式早教品牌了。

最近我便去视察了一家新加坡的早教中心,他们的课程顾问告诉我:

“我们和美式早教的理念不一样,我们这里培养的孩子专注力更好,能坐得住,能适应中国的教育体制,而美式早教的孩子就不行。”

作为曾经在美式早教花过很多钱的家长,听到这段话的瞬间,我的心情有点复杂。于是,我深刻地反思了七少爷从早教,到进入中国教育体制(公立幼儿园),这一路上,他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一、宝宝该“坐得住”还是 “动起来”?

和那家新加坡早教相比,美式早教肉眼可见的最大差异就是课室要大很多,他们更鼓励孩子们“动”起来。孩子们在大课室里可以自由地释放天性,跟课室里的大型器材、道具进行互动,从而学会爬行、走路、跳跃以及更复杂的社交行为。

要知道,运动对小宝宝来说,可不仅仅是身体锻炼哦!运动能力更代表着智能发育的水平。因为运动是需要动用大脑来处理复杂的感觉神经信息的。

运动除了可以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更是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和不同物体之间的关系,比如从台阶跳下来需要如何保持平衡才不会摔跤,穿过一个大门需要调整怎样的角度才不会撞到头……这些对宝宝来说,都是必须通过反复去体验才能获得的经验。

所以,从生长发育的角度来说,宝宝确实是需要充分运动的,“玩”、“探索世界”就是孩子的本能。哪怕不在早教中心里锻炼,爸爸妈妈也应该多让宝宝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

对我而言,美式的早教中心很打动我的一点,就是他们能给宝宝提供足够安全的、足够大的空间,可以任由他们开发身体的潜能。在软垫和安全的器材上,他们怎么探索和冒险都可以。家长也不会像在家里或户外一样,总是担心宝宝受伤而制止他们的探索行为。宝宝通过自由自主的活动,从而收获到的自信和愉悦感也会更强。

那孩子会“坐不住”吗?

我的亲身感受是,七少爷往往因为从运动中“玩够了”,消耗了体能,也得到了精神满足,所以该坐下来的时候,他也可以坐下来专注地看书、做作业,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已经可以自己一个人安静地拼乐高拼上三四个小时了,反而不会总是心痒痒地老想往外跑。

“动起来”和“坐得住”,其实并不冲突。

二、“O”是零?还是任何东西?

我曾经看过一个很触动我的小故事,讲的是国外的一个幼儿园里,老师在墙上画了一个圆圈,问孩子看到了什么。

如果是在国内,认出来是一个数字0,或者英文字母O的宝宝,应该会得到大家的掌声吧?可是在这个故事里,当有孩子说这是数字0的时候,老师却被幼儿园开除了。

因为他们认为,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保护他们的想象力更重要。他们可以回答这是鸡蛋、是飞碟、是任何具体的东西。但是大人不应该教给孩子,这个圆圈是一个他们这个年龄段所无法理解的抽象符号。

另一个关于我自己的小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在少年宫里学画画,有一次参加比赛,我被淘汰了,老师说因为我画的东西太成人化了,缺少了孩子的童真。

那时候我还不是很能理解,直到我上了大学之后,和很多港澳台以及海外留学生一起上课,我发现,他们的考试成绩普遍比我们内地学生要差,但他们的创意却常常出乎意料,而且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而反观我们内地的学生,却总是很多模板式的答案,甚至连我们的画的房子、大树、云朵,都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我这才明白了当年老师说的缺乏童真是什么意思。因为我小时候学画画,父母总是让我把东西画得“很像”,所以到后来,我锻炼出很好的临摹能力,我可以画素描、画写生,但是让我自己画一个东西,我却画不出来,我脑子里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那个东西是怎样的。

我便明白了,我在规范化的训练中,丢失了孩子天生的想象力。这件老天爷给的珍贵礼物,一旦丢了,就很难再找回来了。

所以我现在特别注意去保护孩子的这份想象力。我鼓励他去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而是尽量地去把思维打开

我的这个想法,和美式早教的理念,也是不谋而合的。他们同样鼓励开放式的思维,他们会给孩子去探索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用笔以外的东西来创作涂鸦,玩一些没有具体教育意义的音乐,他们允许孩子们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去感知不同的东西,而不要求他们常常保持整齐、干净。

可是当我们大人抛开固化的思维,我们就能够看到,孩子们其实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在陪七少爷上早教的那几年,我甚至觉得自己也受到了熏陶,我也开始可以画出不一样的房子和大树了。

“O”真的可以是任何东西。孩子也可以成为任何他们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我们家长所塑造出来的人。

三、关于自由和规矩的冲突

七少爷是一个观察型的孩子,他非常慢热,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都需要长时间的观察,陌生人想跟他交流,他就会马上躲到我身后紧紧地抱着我的大腿。

我曾经有很长的时间担心他不愿意开口去表达自己。那时在早教的音乐课上,有一个环节是老师拿着麦克风,让宝宝上去跟唱。有些活泼的宝宝会积极地上去抢麦,但七少爷无论怎么鼓励,都一直不肯上去。我既没有强迫,也没有放弃,因为我明白,他不上去唱,并不代表他没有吸收。就这样坚持下来,在大家抢麦的氛围下,忽然有一天,七少爷就自己愿意上去了。我到现在还很记得那一刻我激动的心情。

但上了幼儿园之后,我又感到困扰了,因为幼儿园老师常常跟我说,七少爷在上课时很喜欢抢答,有时候老师还没讲完他就把答案说出来了,“这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思考”

我有点郁闷,因为我花了好多功夫才让七少爷愿意去抢麦了,可幼儿园又让孩子不要抢答,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让我感到困惑,我那时候特别害怕会打击了孩子的上课积极性。

这个现象在七少爷身上不是个例外。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在学龄前上了比较长时间的美式英语机构,在上小学后,同样也因为喜欢抢答而受到了老师的多番批评。

从小班到大班,我一直尝试在二者之间找平衡。坐端正,举手回答,这些确实是在中国的校园里必须守的规矩。习惯了在美式教育里自由表达的孩子,确实很容易就会被比较传统的老师视为不守课堂纪律的孩子。

作为家长,我很贪心,我既希望孩子拥有开放的思维,也希望他能够适应中国的教育制度。但是,这种矛盾是否就如文章开头那家新加坡早教的销售所说,上美式早教的孩子就适应不了中国的教育制度呢?

我认为也未必。经过了幼儿园三年的探索,七少爷既保持了上课的热情,也学会了举手发言,老师不再认为他破坏课堂纪律,而表扬他可以带动课堂气氛。

我想,积极思考、主动表达是一种自我的思维习惯,这在孩子3岁以前可以被较容易地培养形成。而遵守纪律则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这需要在孩子的理解能力更强一些的时候才做得到,所以在学龄前阶段给予教育,孩子也可以很好地接受。思维打开了再收回来好像比较容易,但思维固化了再打开,可就很难了。

当然,教育不是单一的输入,而是互动的、多维的,世界上没有一种绝对完美的教育方式,集百家之所长,各取精华,融会贯通,这才是学习和教育的乐趣。

你打算怎样给孩子早教呢?不妨一起来探讨探讨,说说你的想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