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小编探店」香港网红餐厅开到深圳还香吗?


近年來,几乎所有的香港餐饮业巨头,都无一例外地将目光瞄准内地市场。


谭仔国际招股书显示,谭仔计划在2024年3月31日之前在内地开设约55间新餐厅;翠华则早在2012年上市后即宣布,募集的资金会用于内地扩张。


为了跟大家聊聊这些香港餐饮巨头在内地的分店,小编近日也在深圳进行了实地探访。


01先说口味



谭仔:


第一家,小编想说的是刚刚在港上市,风头正劲的谭仔。


内地谭仔门店(沈雨青摄)


小编翻阅谭仔的招股书发现,这个品牌今年4月才刚刚进驻内地(在深圳开了4家分店)。


一个小小的背景介绍

谭仔米线于1996年起步,2008年,因兄弟经营理念问题,拆分成两家共享品牌及秘方的“谭仔云南米线”与“谭仔三哥米线”。


在2017年5月,餐饮巨头东利多收购“谭仔云南米线”母公司“同心饮食有限公司”100%股权;同年12月,东利多再次收购谭仔三哥米线母公司。


此时日本东利多的全资子公司“东利多香港”,已经将“谭仔云南”及“谭仔三哥”悉数收入囊中,招股书显示“东利多香港”持有谭仔国际99.5%股权,高级管理层和股东中也已经没了谭家人的身影。


小编在初尝内地谭仔米线时,直接瞳孔地震,它的汤底经过长时间熬煮,散发肉香的同时,浓郁又不失鲜甜。(真不是广告)


内地谭仔米线的门店的过桥米线分量十足(沈雨青摄)

香港谭仔三哥门店的过桥米线(香港米线关注组社交网络图片)


可能因为汤中加入足量肉类熬煮的缘故,小编的朋友在喝完一整碗米线汤后甚至有痛风发作的倾向。


重庆麻辣汤底(沈雨青摄)


而且从口味稳定性和一致性而言,汤底的浓郁度、辣度、咸度、甜度,米线及配菜的口感与香港门店几乎别无二致。


后来小编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 “东利多”为保障稳定运营,已经在香港与新加坡建立了中央厨房。


所有食材,都是由中央厨房集中采购和生产的,各家门店从中央厨房拿来半成品,一定程度上简化餐厅食物处理程序,提高标准化程度。


翠华:


1967年创办的翠华,甚至会让很多身处广东的内地读者以为,它是一家内地餐饮企业。


内地翠华门店(沈雨青摄)


不知道是不是在内地已经稳定运行了十余年的缘故,翠华菜品的本地化是几家香港餐饮巨头中最彻底的。


小编觉得内地门店的食物基本保持了和香港店铺一致的高水准,不过口味与香港有区别。


从小编探店时点的几样翠华招牌菜来讲:


香港的河粉透明度高,而内地的翠华餐厅,河粉口感更类似于本地的沙河粉;


内地的冬阴功海虾球米线(翠华官方图片)


内地餐厅的麻辣四宝米线与冬阴功海虾球米线,小编觉得比香港店铺的份量更足,汤底味道也更浓郁,尤其是冬阴功汤底,内地的柠檬叶与香茅的气味更重。


(内地网友在社交网站上传的图片)


翠华奶油猪,内地的油腻感稍强,奶香味较香港则略微逊色。


小编询问店内员工后得知,店内食物的原材料都是由供应商提供的。至于两地口味的差异,究竟是因供应商供货渠道或内地厨房烹饪手法差异造成、还是企业刻意而为的本地化改造,小编就不得而知了。


太兴:


太兴号称“烧味天王”,以一间港式烧味快餐店起家,所以小编尝试了它的招牌菜式之一——叉烧。


内地太兴门店(沈雨青摄)


内地太兴的叉烧口感油润,肥瘦配比适当,完全没有出现小编最怕的叉烧的干柴感。


内地太兴的叉烧(沈雨青摄)


不过与香港太兴比较,小编当日在深圳吃到的叉烧筋膜感更强,更有嚼劲。


美心西饼:


店内工作人员告诉小编,美心西饼店内的包装类糕饼点心,全部是由香港制造,再运送回内地分店的。


美心内地店铺售卖的包装好的糕饼类食品(沈雨青摄)


而现烤面包,则是由香港提供原材料,在内地门店现场制作。


小编发现,就包装点心而言,口味确实与香港本地完全一致,不过内地价格相较香港同款贵了不少。


奶皇菠萝包(沈雨青摄)


现烤面包方面,除款式不同外,在口味上,拿美心较为畅销,且深港两地门店中均有在售卖的“奶皇菠萝包”比较。


香港的奶皇菠萝包,酥皮更酥脆,馅料在面包内铺展得更加均匀。


内地门店的奶皇菠萝包,奶黄流心感很强,但口味偏甜,酥皮不如香港门店地道。


02 再说档次


无论是太兴,谭仔,美心西饼还是翠华,香港与内地的价格倒是相差无几。


内地谭仔菜单(沈雨青摄)

内地太兴菜单(沈雨青摄)


不过香港物价贵绝全球,对于香港市民而言,一顿50-70元的工作日单人简餐,或许稀松平常。


内地翠华一份麻辣四宝米线要价49人民币,与香港价格相若。(线上平台页面截图)


美心西饼一份奶黄菠萝包定价9元,内地价格也差不多。(美心官网图片)


但对于像小编这样的内地工薪阶层来说,一碗米线要价40+,一份焗饭要价50+,已经不能算是工作日简餐能承受的价格范围了。


与两地物价差相对应的,则是内地餐厅“逼格”的提升。


在香港多数开在街边地铺的“茶餐厅”进驻内地商场 (沈雨青摄)


开在深圳福田中心区商场内的谭仔米线店铺(沈雨青)


太兴门店内景(沈雨青摄)


这些香港餐饮巨头们的内地门店,绝大多数都开在了内地闹市区的高级商场内,装潢大气典雅,无一例外都摆脱了“平民”标签。


餐厅性质,也从为香港市民提供工作日简餐的“快餐店”,变为了内地市民与朋友休闲小聚,或改善伙食的去处。


在香港多数开在地铁站内的美心西饼,在内地的店铺装修精致,糕饼飘香。(沈雨青摄)


但为什么香港餐饮巨头

在内地多少有点尴尬?


说了这么多,这些香港餐饮公司在内地开分店,到底香不香呢?


小编只打卡了几家香港餐饮巨头的个别门店,仅凭几家店铺的顾客数量来聊企业挣不挣钱似乎并不科学。(小编强烈的求生欲)。


餐饮巨头们在内地线上外卖平台一个月也能挣上千单(内地外卖平台截图)


所以要说企业营收状况,小编还是得从无聊的“财报”和“招股书”说起。


从已上市的谭仔、太兴、翠华这几家公司公开发布的资料来看。


根据太兴2019年的招股书,当时香港太兴烧味人均消费65.4港元,不过内地更高,人均消费达到84.4港元。


但太兴在内地餐厅翻座率只有2.5,较香港接近8的数字要低很多,所以内地每间餐厅的营业额,平均只有香港的六成。


美心并非上市公司,可拥有美心50%股权的牛奶国际已经在新加坡上市。


据牛奶国际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美心集团为主的餐饮业务,亏损了大概1.03亿港元,如果合并股权来算,美心集团今年上半年亏损达2.06亿港元。


第一家将港式茶餐厅成功推广到内地的香港大型餐饮企业——翠华,境遇同样尴尬。


翠华财报数据(网页截图)


纵观其近3年的财报,主营利润率低到惊人,从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开始,直接显示为负数。


也就是说,在2012-2018年3月之间,翠华每卖一百块的餐品,还可以挣个几块到十几块不等,2018年3月之后,每卖100块的东西,还得赔上6分钱到23.45块不等。


谭仔数据似乎乐观一些,谭仔刚刚出炉的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显示,香港市场是谭仔国际的核心收入区域,而新开的4家深圳门店,在6个月创造了1167.5万港元的收入。


谭仔财报截图


香港地区人均消费单价为59.5港元;内地为61.8港元,比香港高。


每家餐厅的日均收入,香港地区为43546港元;内地为30643港元,比香港低。


不过内地开店的优点在于,开设新餐厅平均初始成本、租金成本分别只要290万港元和40万港元,在所有已开设谭仔店铺的地区中,为最低。


(文/本刊记者 沈雨青)

本文为《香港经济导报》新媒体文章,

如欲转载请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