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因疫情滞销 多家渔场租约不再延长 业者为处置龙鱼伤脑筋

郑姓业者说,他打算先把红龙鱼安置在双溪登雅,再到马来西亚把成本及售价较低的青龙鱼卖掉,收回部分成本。(取自早报网)

土地被征用,租约将在今年7月及明年2月底期满,林厝港多家龙鱼渔场如今却因疫情导致龙鱼滞销,希望当局再度延长租约。

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回应《联合早报》时表示,早前给予渔场的租约延长,已经拖延了原定的发展计划,新工程的展开刻不容缓。

换言之,林厝港农场租约将不再被延长。

政府最早于2014年宣布,要把林厝港62家农场使用的土地收回充作军事用途,受影响的粮食及非粮食农场的租约原在2014年至2021年间陆续到期,但当局后来数度延长租约,最后一次更因为疫情而批准延长部分农场的租约至今年7月底及明年2月底。

租约期满之际,多家饲养龙鱼的渔场主人日前却联络《联合早报》,声称他们须要多些时间处理饲养的龙鱼,希望联合向土管局请命,再次延长租约。

从事龙鱼养殖近50年的何姓渔场主人(60岁)说,他的渔场租约明年2月底到期,渔场里多达1600条龙鱼至今还不知何去何从。

他说,龙鱼有红龙、金龙、银龙和青龙鱼等不同品种,是普遍被视为吉祥富贵的观赏鱼,主要外销到中国大陆、台湾、日本等地,中国因为疫情管控严格,禁止观赏鱼进口,严重影响了本地的龙鱼生意。

“我不年轻了,不打算竞标新农场地段,本来还以为可以在期满前把龙鱼卖到海外,没想到却因疫情无法出口龙鱼,每个月还得花7、8000元(新币,下同)维持渔场的运作。”

他目前可说进退两难,因为龙鱼即将没有渔场可以安置,而它又是受保护动物,每条都有植入芯片,不能随意放养或人道毁灭。倘若租约期满后龙鱼还是卖不出,他只能将龙鱼留在渔场里任由当局处置。

另一家渔场的负责人朱莱玲(60岁)也有同样的顾虑。她的渔场明年2月底租约到期,目前正在为池里的800条龙鱼伤脑筋。

她指出,新农场面积比较小,对科技和自动化的要求却更高,成本因此相对提高,她目前正在马来西亚物色合适的鱼池和合伙人,打算将龙鱼转移过去。

“把龙鱼安置在马来西亚,得支付昂贵的运输费,还得向两国政府申请准证,可说耗时耗力。我现在已经可以感受到时间的压力了。

新加坡金龙鱼繁殖场的郑松安(64岁)说,他经营的渔场近一年入不敷出,他无力承担租金,渔场已被当局收回,6000条龙鱼则“滞留”在渔场里。他正努力在马来西亚找场地,希望尽快把龙鱼转移过去。

不少渔场主人表示,养殖龙鱼得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如今海外市场仍未开放,希望当局能酌情再延长农场租约,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把龙鱼处理好。

发展计划已延误须尽快动工 当局将助业者搬离渔场

针对渔场主人的请求,土地管理局联合国家公园局在回复《联合早报》时表示,当局最早是在2014年通知受征地影响的业者,此前批准的租约延长已经耽误了新计划的发展,新工程因此必须尽快展开。

自2014年以来,土管局以及国家公园局便一直与在林厝港经营观赏鱼渔场的业者沟通,并在2017年开放新用地招标,为业者提供更多选择。

当局早前已经声明最后一次延长农场租约,并让受影响业者考虑迁至工业用地继续经营,或参与当局自2021年8月展开的土地招标,以剩余的租期作为过渡期。

公园局表示,下来将继续与业者们合作,协助他们搬离现在的渔场。

面临渔场租约即将到期,也有业者看准机会,提升农场的自动化和科技标准,在本地开设新一代渔场。

一名不愿具名的女渔场主人表示,接到征地通知后,她便到梁宙弯(Neo Tiew Crescent)买下一块地,打算租约到期后迁移。

她未雨绸缪,却没有料到租约被延长,她因此得同时兼顾两块地。“投资花了我不少,但要留守这一行,这些钱还是得花的。希望下来会有更多本地人欣赏龙鱼,能开拓本地龙鱼市场。”

同样饲养龙鱼的郑姓渔场主人(33岁)受访时说,他打算在本地继续经营渔场,早前已在双溪登雅(Sungei Tengah)物色到一块临时用地,打算不久后标地搭建渔场,先将身价不菲的红龙鱼移过去,再到马来西亚为成本及售价较低的青龙鱼找买家,至少先收回部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