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交易在不久的将来,被淘汰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联合早报)
作者 王震宇
疫情期间为了减少与他人接触,任何交易都尽可能在智能器材上进行。无论是购买衣服、食物或居家用品,都无须掏出钞票就能一键搞定。
原以为支付现金的习惯从此将逐渐淡出,网上消费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大势所趋,但放眼东南亚国家,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无须掏出钞票就能一键搞定的时代,东南亚一些经济体依旧十分仰赖现金。(iStock)
澳大利亚公共会计师协会(CPA Australia)日前进行一项年度调查,询问各国多少中小企业至少过半的收入还是以现金交易。 结果收到的反馈显示,东南亚一些经济体依旧十分仰赖现金。
其中,菲律宾在这项调查中“居冠”——超过八成受访的企业说,他们在2021年大部分的销售额都是通过现款交易,几乎回到了疫情之前在2019年的使用率。
这也比2020年的数据高出许多。当年,同一项调查发现,七成的菲国中小企业收入是以现钞居多,而这也反映了因大规模的封城,导致该国现金交易当时呈下滑的现象。
紧跟其后的是印度尼西亚。 调查显示,相较于2020年的58%,印尼六成的中小企业在2021年汇报至少半数的收入来自现金,稍有增加。
超过八成受访的菲律宾企业说,他们在2021年大部分的销售额都是通过现款交易。图为菲律宾消费者选用无现金付款。(MYNT提供)
这两个国家的调查结果,似乎也反映出人们在疫情间的消费习惯:防疫期间被关在家无法出门,民众自然而然减少使用现款。一旦放宽防疫又能踏出家门到实体店消费,自然就回归到往常的付费方式。
如果解读这项调查能作为衡量各国消费习惯的一种方式,那只能说或许菲律宾和印尼人民对于“无现金”和“数码付费”等,还不是很适应。
一些国家如越南则呈现另一种走向。
根据调查,越南中小企业观察到,现金交易在2020年显著上升,到了2021年防疫限制不再那么严苛,现款付费趋势却又下降了。
东南亚地区内,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现金交易量就呈减少的趋势。
图为新山消费者在超市排队付款。(联合早报)
调查说,新马多年来的现款使用量正持续下滑,去年两国各自也只有少过四成的中小企业以现金交易为主。
澳大利亚公共会计师协会负责撰写这篇调查报告的作者结道说:
“现金交易对于很多东南亚企业来说还是很重要。(亚洲区)的企业在2021年收获至少五成现款收入的概率,比起自2017年的任何一年都来得高。”
数码交易风险高 现款付费更安心?
数码交易风险高,让一些人民选择“死守”付现。(海峡时报)
总体来说,在数码化盛行又有疫情“推波助澜”的时代,一些人民选择“死守”支付现款,可能离不开以下几大原因:
文化习惯上更喜爱用现金付费;
电子付费涉及更高额的交易成本及商家附加费(merchant fee);
担心网上交易遇到诈骗或数码联通性不佳等。
对部分新加坡人民来说,喜欢用现金付费的消费行为就相当贴切。
我国这些年来积极鼓励国人少用现钞,不但在疫情期间鼓励乐龄人士学习付款,就连过年期间也希望大家可以用电子转账的方法发红包,今年又宣布要打造“无现金校园”。
推广数码付费的工作做得如此紧锣密鼓,但政府还是为偏爱现钞的国人留了一条后路,曾表明不会完全废除使用现金支付。
毕竟,再怎么灌输无现金观念,数码鸿沟还是会存在,而且伴随一些国人数十年的消费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当然也有人不愿或难以尝试新事物。
加密货币也难以“击败”现款
说到新尝试,有越来越多的东南亚企业如今也尝试提供加密货币付费选项,希望能减低交易成本并确保无国界支付模式能得到保障。
但也有人认为,加密货币付费存在不稳定性、其价值也可能会大起大落。
加密货币付费被指存在不稳定性、其价值也可能会大起大落。(路透社)
有专家指出,除了东南亚企业在疫情趋缓之际,似乎开始转向现金交易,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如中国、印度及新西兰也有类似现象。
据报道,这些国家在2021年现金付款的使用率,相较2020年都来得更高。
如此看来,现金交易在不久的将来,被淘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澳洲科廷大学客座教授麦可·沙珀(Michael Schaper)在一篇评论中就提到:
“如果通货膨胀再次浮现,消费者可能会将现金转换成其他资产(保值),但目前还言之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