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68岁新加坡老伯大器晚成,中二退学当建筑工和散工,53岁成博士

散工变博士!社会学讲师曾在中二退学当建筑工人、机车维修员,还曾从事装修、借贷、销售等行业,但他不放弃学习,并在53岁那年取得教育学博士学位。

现年68岁的王顺龙可谓是用亲身经历实践了“活到老,学到老”。与这名满腹经纶、温文儒雅的长者交谈时,几乎难以想像他曾在中二因学业困难而退学。

王顺龙在53岁时取得教育学博士学位。(受访者提供)

他告诉《新明日报》,他的父母是中国莆田农民,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父亲做过人力车夫、烧焊工人,后来开了脚踏车店。

出生在一个莆仙人的家庭中,王顺龙从小都讲方言,进入英校学习后感觉很难跟上进度,也不明白上学的意义。随着年级越高,课业越难,他在中二就退学当起建筑工人。

“退学后,父母当然觉得很失望,我曾答应母亲即使退学也不会放弃学习。我当建筑工人时吃了不少苦,才真正有了重新学习的决心。”他忆述,那个年代很多楼房还没安装电梯,他曾靠一己之力把沙袋等建材搬上六楼。

认清当建筑工人并非长远之道,他到父亲的脚踏车店帮忙,但心里始终明白不能一直依靠父母。他利用空余时间到处听课,最后以私人考生的身份参加了O水准和A水准考试。就这样,他先后从事过装修、借贷、销售等工作,边工作边学习,最终在41岁和53岁时分别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教育学博士学位。

王顺龙中二退学后曾在父亲的脚踏车店帮忙修车。(受访者提供)

成为博士后,他偶尔兼职做社会学讲师,也曾自费7万元与同样从事教育工作的儿子成立教育平台帮助穷苦学生学习。如今儿孙满堂的他已是半退休状态,一边从事风油生意,一边顾孙。

一场火与邻居失散 立志记录莆田文化

小时曾住在兴化人聚集的木屋区,因街道起火导致与同籍贯的邻居失散,让他立志记录莆田文化。

当时兴化人聚集的木屋区在现今惹兰勿刹森林大厦后的大草场,也就是吉兰丹巷和卫德路的交界处。他忆述,1978年的一场大火将木屋夷为平地,周围的邻居则被安置到全岛各处。一时间,他周围没了往日熟悉的莆仙人,相关的方言和习俗也用得越来越少,他一直想记录下这些曾经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