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著名的美食之城,印度裔、马来裔、华裔和欧美人共同组成了这个开放的港口国家。其中最多的是华裔,华裔最多的原籍在福建地区,其次则是广东地区。
众所周知,因为历史原因,新加坡本属英联邦,在1963年脱离英联邦并入马来西亚组成马来西亚联邦。然而1965年,仅仅不到3年时间就被马来西亚扫地出门,无奈独立。
说到马来,就要提一下著名的“娘惹”,“娘惹”是指马来裔和华裔通婚的后代。男的叫“岜岜”(音同八八),女的就叫“娘惹”。这是一种类似闽南话的发音,其中又参杂了大量的马来语,是一种混合语言。而“娘惹”作为勤劳的中华民族的后裔,也通过融合马来和福建菜而创造了独特的“娘惹”菜。
娘惹菜具备了中华美食的神韵,同时又大胆使用了大量的南洋香料,味道独特。比如沙爹,比如叻沙,比如薄饼,又比如亚叁鱼和猪肉,还有大名远扬的辣椒螃蟹。其中有些美食是和地名连在一起的,比如加东叻沙。有些美食则是以酱料闻名,沙爹、亚叁、咖喱皆属此类。
黑果焖鸡可说是娘惹菜的一个典型了。甜辣酸咸,娘惹菜的精华几乎都能从这一道菜中尝到。
薄饼(Pohpiah)就是一道被忽略的新加坡美味小吃。薄如纸片的饼皮裹入萝卜、豆芽、生菜、鸡蛋、花生等好几种食材,配上不同的酱料,切片,清爽美味。当地有很多以薄饼文明的饭点,如好彩,郭源发…不过新加坡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因为食阁遍布室内各地,所以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也许就能发现意想不到的美食。
说到薄饼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另一种小吃,罗惹(Rojak),这个神奇的词汇是马来语,语义“混合物”。这道小吃是把黄梨、青瓜、番石榴、甜萝卜、豆芽、油豆腐、油条、虾片、墨鱼片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混合起来,然后加上虾膏酱、罗望子汁、糖、辣椒、柠檬汁等各种酱料,完完全全的大杂烩。混合了豆制品、蔬菜、水果、海产品,味道有一点点怪,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好吃,对于味蕾的刺激,这道小吃我绝对给满分。这道街头小吃基本上在哪里吃到的都不会有什么太大差别,最多也就是混合物种类的区别。
说实话叻沙(Lakas)属于第一次吃很可能吃不惯的那种,里面的血蚶的口感和生的类似,能吃出一股浓重的腥味,配着甜辣酸味俱全的汤头,一股说不出的怪异味道。但是如果吃上几次,就像吃榴梿,慢慢就会喜欢上这种原始的味道。那鲜美在汤汁的衬托下愈发浓郁。所以,如果你时间有限,那么就祈祷你能一次爱上这种美味吧。马来的叻沙一般都是亚叁汤底,而新加坡的叻沙偏向于椰浆风味。328加东叻沙是本地一家很有名气的店铺,不过隐藏在某个食阁角落里的也许味道一样不凡呢。
相比较有点甜腻的沙爹,另一种烧烤类的小吃乌打(Otak-otak)反而更合我的心意。乌打的本意是脑,因为这种食物原来是用香蕉叶包裹鱼糜烤制而成,鱼糜颜色灰白,烤制后看上去就像人的脑子,故而得名。但马来和新加坡的乌打加入了辣酱和其他香料,所以颜色是橙色的,十分勾人食欲。结霜桥叻沙的乌打味道不错(貌似很多卖叻沙的铺子也都会卖乌打),有时候路过路边会看到烤乌打的小贩,买上两包边走边吃也很幸福。
虽然我对这玩意不是很感冒,但是还是要介绍下新马本地的特色烧烤——沙爹(Satay),这玩意用到的酱料我们这边也有卖,不过一般叫做沙茶酱。我对沙爹有点接受不能,有一种莫名的甜腻口感,好好的鸡肉串鱼肉串羊肉串就变得不好吃了。有可能是咸味的新疆烤串在我心中的地位太根深蒂固了,感觉类似于甜咸豆花,吃惯了一种就绝对吃不下另一种了。老巴刹的沙爹很有名气,去吃的食客经常排起长龙。
酿豆腐,所谓酿,就是将馅料放进其他食材中的一种做法,可以用各种蔬菜,如秋葵、青椒、苦瓜、豆皮、豆腐等等。各种酿豆腐要上一两块,再配上弹弹得鱼丸,美味的燕饺,在高汤锅里煮的热热的,每咬一口,汤汁迸发在嘴里,舌尖都能感受到食材混合的香味。
印度菜在新加坡也占有着一席之地,虽然阿三的人不是很靠谱,但是做起饭来倒真的是一把好手。比如下面的这道咖喱鱼头。
咖喱鱼头也是新加坡的一道名菜,咖喱是一种百搭的调料,无论是鸡肉还是羊肉,鱼肉或者牛肉,只要配上咖喱,那种特殊的香味便会十倍的增强肉类原有的滋味,令人欲罢不能。当夜幕降临,随便走进一间食阁,在某个角落里一定能找到一家售卖咖喱鱼头的煮炒牌坊,放心的点餐,基本上每家的咖喱鱼头都是那么好吃。虽然很多娘惹菜馆也会做这道菜,但是这确确实实是一道改良版的印度菜。
看上去其貌不扬,味道却好的出奇,尤其是配上独特的咖喱酱汁,微甜微辣,特殊调配的咖喱和香脆可口的飞饼的结合创造了这道美食。印度飞饼(Roti Prata)并不像国内的一样有香蕉等水果馅料,而是单纯的一张薄脆的面饼,沾著咖喱酱吃。也会有带鸡蛋的版本,类似于鸡蛋灌饼。还有一种印度饼做法类似,但是个头要大上很多,里面可以选择加入羊肉、牛肉、鸡肉馅料,然后切成一段段,滋味也是不凡,我们一般叫它印度煎饼。纽顿圈食阁里面有一家印度煎饼做的很好吃,就是价格稍稍贵了些。
提到印度餐就要说说手抓饭,被淹没在新加坡各种美食中的印度手抓饭其实也是一大亮点,肉嫩饭香,和新疆抓饭有异曲同工之妙。配合着米饭和咖喱蔬菜,充满着异域风情一餐。小印度那边很多印度餐馆,可以先参观附近的印度神庙(记得着装整齐,进门的时候脱鞋),然后再在附近吃上一顿印度餐。
推荐下纽顿附近的The Song of India,印度之歌,米其林一星,价格也还算实惠,如果想体验一下的话首选这里。
马来西亚也是新加坡美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很多马来美食都是福建潮汕一带的人民带到哪里并且发扬光大的,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们美食的身份。其实包括很多娘惹菜也是和马来西亚共通的,身上也或多或少带着闽南菜的影子。还有一些比较本土的小吃,也值得一试。
槟城炒粿条(Char Kway Teow),以地名命名的菜品肯定是有独特之处。这道炒粿条作为槟城的招牌美食,味道也是相当不凡。炒粿条有白炒黑炒两种,黑炒就是里面加一些甜酱油,说起甜酱油这也是当地的一种美味,浓浓的有点像念慈庵枇杷膏的样子,微咸微甜,做蘸料也是很合适。粿条就是类似河粉一类的条状物,配料一般会有鸡蛋腊肠鱼饼虾仁韭菜豆芽菜这些,而和马来炒粿条不一样的是,新加坡的炒粿条一般会放一些血蚶,吃起来鲜味更浓。
说到炒粿条那么就要再说说炒萝卜糕,炒萝卜糕也叫菜头粿,主料是萝卜和米粉,炒制的时候加入鸡蛋等配料,也是一道可口的美味。同样也有黑白两种炒法,个人更偏爱黑炒,味道更浓郁一些。中岜鲁的家乡菜头粿值得推荐,就是位置偏僻了一点。
水粿,一个神奇的名字。新加坡的水粿和潮汕地区的水粿略有不同,一个是咸的一个是甜的。天津也有类似的小吃,名叫熟梨糕,小名小碗,又名呜哩哇,只因为做这道小吃是用高压锅上面的气孔中的蒸汽把米粉烫熟,上面浇上各种果酱,是童年的一大美食。而气孔上一般会装一个哨子用来招揽客人,呜哩哇啦的声音能传出去很远。新加坡版的水粿则是咸的,咸菜虾酱肉沫芝麻等等混合炒制作为浇头,味道意外的不错。
除了水粿,还有粿汁。这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美食了。类似肠粉的米皮被切成菱形的小块,在饱含卤水味道的汤汁中煮到微微浓稠,吃上去爽滑可口,配上滋味浓郁的卤味,油豆腐、卤蛋、肥肠、猪肝、卤肉,每一口带来的都是深深的满足。
五香,听名字跟水粿、粿汁一样,完全会被想像成另外一种东西。而这个五香虽然写法一样,但却不是指香料,而是另一道美食。用豆皮加上切的细细的肉丁、荸荠、葱花,有的版本还会加入虾仁等海鲜,裹好炸制而成。卖五香的摊位也会卖鱼饼、虾饼、烤肠、鸡翅等等炸物,每种点上一些,吃的爽上天。
福建虾面,干湿两用做法,味道鲜美。炒福建虾面由于汤汁都充分混合进了面中,淋上一点点新鲜酸柑汁,爽口又鲜香。
鸭饭/面,新加坡的海南鸡饭举世闻名,而实际上鸭饭也是相当好吃。鸭饭用的是卤鸭,基本没有鸭子独有的那种腥味。而鸭面个人感觉比鸭饭更好吃,浓浓的鸭汤配着粗粗的面条,嗯,真香。
蚝煎,就是潮汕的牡蛎煎蛋,台湾的蚵仔煎。鸡蛋和生蚝的混合,两种鲜味带来的绝对是1+1>2的提升。
下面说说新加坡本地的著名菜品,第一道就非是这四远驰名的辣椒螃蟹莫属了。超大的斯里兰卡螃蟹,每只都有一斤多重,切块用的辣椒酱炒熟,单单闻到香味都会流口水。宏茂桥的龙海鲜螃蟹王,辣椒螃蟹和螃蟹汤米粉都值得一试。
虽说黑椒螃蟹是继辣椒螃蟹之后的创新菜式,然而目前人气已经隐隐盖过辣椒螃蟹,成为全民首选的海鲜美食了。克拉码头旁的无招牌海鲜,黑椒螃蟹地道美味,值得推荐。如果路过旧机场路,广东珍宝饭店的清蒸石斑和黑椒螃蟹也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如果同学们去新加坡留学,这些美食都可以去尝试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