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政府组屋原来有这么多豪华“变异户型”,有地住宅和LOFT复式都全了

中峇鲁路两旁保留改良信托局在旧年代兴建的楼房。(联合早报)

作者 徐子琼

早期新加坡为了解决住屋短缺问题,先是由英殖民政府在1927年成立改良信托局(Singapore Improvement Trust),并于上世纪30年代在中峇鲁一带兴建本地首批组屋。

后来,建屋发展局(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在1960年成立后,于1964年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让一代代新加坡人的生活能随着拥屋而有所提升,为组屋奠定了长远的发展计划,也让我们拥有了现在“熟头熟脸”的组屋。

目前新加坡每十个人当中,就有约八人住在政府组屋里。

(联合晚报)

随着时代变迁,一些政府组屋开始因应需求出现一些“变异户型”。如果能在公开转售市场遇到这些户型,是你的福气也可能是“不幸”。因为这些特殊户型的组屋屋龄一般都不低,性价比自然比不上新建的预购组屋。

但,正因为它们的特殊与稀缺,还是能遇到懂得欣赏它们的伯乐。

以下为蚁粉们介绍七种稀缺“变异户型”组屋。它们当中可能有半数你都不曾亲眼见过。

一、霸级组屋(Jumbo Flat)

(thesmartlocal)

所谓“霸级组屋”就是特大型的组屋,通过打通相邻的两套组屋单位中间的墙壁合并而成。

这个“霸级组屋”户型有四个房间、三间厕所、一个大厨房和一个空间舒适的客厅。总面积约为1600平方尺。(建屋局官网)

简而言之,就是将两间组屋合二为一。这种“霸级组屋”的出现的,是为了解决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兀兰与义顺地区数百套卖不出去的新房而改造的。

这样的组屋数量不多,在兀兰与义顺地区仅有485套左右。大部分都位于兀兰地区,少量坐落在义顺。

后来建屋局又在成熟组屋区如宏茂桥、碧山、勿洛、后港、裕廊东、巴西立和淡滨尼也陆续推出这类霸级组屋。新加坡总统哈莉玛在搬进总统府之前,就住在义顺的一间霸级组屋。

以下这间位于义顺的“霸级组屋”拥有七个房间,整体面积自然不用说,就是超级大!大!大!

(thesmartlocal)

(thesmartlocal)

(这么大的房子红蚂蚁是不是可以在家里玩滑板也不会挨骂了?)

有些霸级组屋还可以拥有两个独立的入口,在享受大家庭的氛围时,也能享有独立空间的私密性。

二、复式户型(LOFT)

Dawson SkyTerrace。(thesmartlocal)

这样的组屋户型是在2015年左右出现的,主要的设计理念就是将公园住宅与环境相融。

从外形来看,上面这座组屋确实有些像俄罗斯方块。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一些“L型”的形状。没错,那些L型就是LOFT式组屋户型。

(thesmartlocal)

这些LOFT户型有着双层挑高的设计,客厅也十分敞亮。

不仅如此,这些楼与楼之前还被天空花园所连接着,从外形到内容处处都体现著新一代组屋的设计思路。

三、LOFT + STUDIO配对户型(Paired Units)

(thesmartlocal)

有些人可能在婚后依然想跟父母同住,却又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那么这种组屋户型,你或许可以考虑看看。

这套五房式LOFT户型的组屋,是由一间LOFT组屋与二层的另外一间STUDIO户型相连通,非常适合想要与父母或岳父岳母住在一起,却又希望拥有独立空间的新婚夫妇居住。

两个单位都有各自的阳台、厨房、客厅、睡房和卫生间等。

(互联网)

与普通的复式组屋不一样的是,这种组屋户型必须由两代人一起去申请。LOFT单位填写一代人的名字,STUDIO单位则必须记在另一代人名下。

虽然是一家人,其实更像是邻居,却又比邻居亲密方便许多,因为可以通过中间那道联通门互通往来。

(thesmartlocal)

这样的设计确保了每个家庭都拥有独立空间,却又增加了两代人之间的相处时间和空间。

同样的,这类户型十分罕见,可遇不可求。

四、有地排屋式组屋(Landed HDB)

(thesmartlocal)

不知道蚁粉们有没有经过这样的房子?

在一栋看起来很像有地私宅的建筑上,竟然有熟悉的组屋编号,而且屋顶也不是平的。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thesmartlocal)

其实这些就是最早由改良信托局建造的组屋,全岛共计有285栋左右。

建屋局接管改良信托局时,曾为这些“排屋式”组屋续了99年的新约。因此这里仍然不属于私宅,随时可能会被政府收回。

即便如此,这么特殊的组屋户型还是十分受欢迎,而且房价动辄就在100万新元以上!

(thesmartlocal)

五、复式顶楼户型(Duplex Penthouse)

(thesmartlocal)

跟其他复式单位不同的是,这些户型是位于顶楼的,视野无遮挡,落地窗也比其他户型稍高,目前只能在碧山和榜鹅一带找到这类非常罕见的复式顶楼。

这类顶楼复式单位户型虽小,售价却物以稀为贵。其中一间的成交价甚至高达百万新元,创下纪录。潜在买家一般为年轻人和投资者,因为他们觉得这类单位的空间布置更灵活,也不介意上下楼梯。

(thesmartlocal)

六、双层公寓式户型(Executive Maisonette)

双层公寓型组屋。(互联网)

双层公寓式组屋也是一种少见的户型。自1995年后,政府就没有再建造更多双层公寓式组屋。

这种组屋单位的面积往往很大,比顶楼复式户型大多了!一般下层为客厅、饭厅、厨房和储藏室,上层为卧室,户内面积约为150平方米。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它的屋龄比较老,99年屋契所剩年份相对较少。尽管如此,这类户型依然深受欢迎。

七、战前组屋

第55座到80座都是战前组屋,也是市区重建局之下受保留的建筑。摄于2013年。(海峡时报)

文章开头红蚂蚁介绍过,中峇鲁是本地首个公共住宅区,那里一部分是新加坡改良信托局于1930年代建造的两层至五层楼的战前公共住宅,另一部分组屋则是战后建成的。

尽管这些战前组屋大多只剩44年屋契,面积在120平米以下,而且没有电梯,上下楼都必须走楼梯,但是在转售市场上还是有不少买家。

有不少单位敢敢开价超过100万新元,去年甚至有一间开价208万新元。平均成交价都在70万到80万新元左右。

这些单位虽然只有两个房间,却有长长的连廊和宽敞的客厅,如果懂得设计装修,完全可以媲美私宅。不信你看看下面这个单位。

客厅宽敞到可以放下一架三角钢琴。(互联网)

睡房采光非常好。窗外都是婆娑的树影。(互联网)

贯穿客厅和其他区域的连廊。(互联网)

看完这些豪华“变异型”政府组屋,是不是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新加坡的组屋是不能光看外表的,里面的内涵其实别有洞天。就像新加坡人一样,需要你慢慢去交往发掘,才会看到内在的光辉和好玩的性格,“屋如其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