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水不是各帮华人的唐人街,而是跨族群、宗教、文化的历史遗址,各类文化枢纽汇集之地,承载各族群的集体记忆,留下大量实体旧建筑与历史接轨。
因杰生规划图之故,牛车水一直被误以为莱佛士规划的唐人街,其实许多规划未曾落实。如果追溯历史,潮州人的十八间后、广东人的中街和闽南人的源顺街都在河口周边地区,这才是最早集聚各帮华人的唐人街。这里就重新勾勒牛车水和周边地区的历史原貌,说一说百年前的轶事,以及发展历程。
昔日小印度,今天牛车水,1846年的马里安曼印度庙和詹美回教堂。
牛车水名称由来
清人李锺钰1887年来新加坡,他将个人所闻所见写成《新加坡风土记》,书中就提及牛车水。关于牛车水的名称由来有不同说法,一是牛车运载井水,一是牛车载水洒在路面清除尘埃。
牛车水是荒芜的山谷底盆地,河流两旁有大片沼泽地直抵新加坡河,大约1850年代才逐渐完成桥南路和新桥路之间的填土工程,后来工部也开始雇用员工以牛车洒水清洗繁忙道路。1862年的地图依据街道繁忙程度划分为紫色一级,灰色二级,黄色三级,最繁忙的街道都在河口周边,牛车水属不设等级的市区外围。
1862年的地图依据街道繁忙程度划分为紫色一级,灰色二级,黄色三级,最繁忙的街道都在河口周边,牛车水属不设等级的市区外围。
马里安曼印度庙(Sri Mariamman)创办人比莱获得直落亚逸的一列土地建庙,因宗教因素需要净水,所以要求更换在史丹福路,但该土地有其他用途,1823年选在桥南路。这里群山环抱,人烟稀疏,印度庙背后河道正是山涧泉水汇集的上游,水源充沛是庙宇接受现址的原因。
早期食用水不完全依赖井水,邱新民曾提到马里士他路的芋叶塘水质清甜,牛车水河道上游其实是可以饮用的净水,这里的水源比周边井水更丰富,是牛车汇聚取水之处,这或许是牛车水名称的由来。
各族群遗留足迹
直落亚逸的阿尔阿布拉回教堂(Masjid Al-Abrar)和纳宫神社(Nagore Durgha)都建于1820年代,崇文阁部分土地也购自印度人,莱佛士拨给比莱的一列土地相信就在这里。随着比莱放弃这地段,华人开始流入,后来建造天福宫。桥南路的詹美回教堂(Masjid Jamae Chulia)于1826年落成,和马里安曼印度庙,以及对面安祥山脚的甘榜素素(Kampung Susu)形成最早的印度社区,阿裕尼曾出资捐赠四口井,其中一口就在这里。在恭锡街和水车街路口,还有一座建于1859年的印度庙,这说明在此的印度社群规模不小。
甘榜马六甲奥马回教堂(Masjid Omar Kampong Melaka)是阿裕尼于1820年所建,合乐路的珍珠山斜坡也有称为武吉民丹的圣坟(Kramat Bukit Bentan),这附近其实有个马来聚落。珊顿道有条巴诗路(Parsi Road),这是因为帕西族群(Parsees)坟场就在今天的伟新大厦(Bestway Building),隔邻是马来渔村,哈比诺(Habib Noh)的圣坟(Kramat)和回教堂,恭锡路背后也有女性圣坟,传说和哈比诺有关。
珍珠山、安祥山和万达山都是英国人的种植地,安祥山和厄士金山最初是哈利·史格(Harry Scott)兄弟的豆蔻园,后来被约翰·仁美(John Gemmill)买下,他在此建造豪宅,这就是陈桂兰的翠兰亭俱乐部,一度成为马来学院和冉安志牧师的东方学校。这产业被槟城富商邱汉阳买下,拆除后重建新豪宅,他死后被谢荣西和友人(疑为陆寅杰)买下,主楼成为养正学校,入口处的哨站后来重建成为今天的吾庐俱乐部。
牛车水沧海桑田
经历30余年的移山填土工程,弯曲的新加坡河支流成为笔直的达豪施水道,填土地段发展成为繁荣的新镇。随着人口激增更为密集,河流受到污化已经不适合饮用,牛车水一词却在民间留下深深烙印,成为不可磨灭的集团记忆,专指马里安曼印度庙周边地区。
永寿年戏班在梨春园演出革命剧《徐锡麟枪毙恩铭》。
新开辟土地吸引不少闽人前来,硕莪街俗称庙仔街,名称得自街边小庙三福宫,捐钱建庙者当中林永庆(林振瑞父亲)、刘金榜、陈福荣、杨鸿义和陈庆源是闽籍地主。本地碑铭专著将刘金榜误植为陈金榜,他是梨春园和庆维新戏院业主,在丁加奴街还有一列店屋。林永庆在硕莪街硕莪巷拥有许多产业,杨逢义则是新桥路硕莪街的大地主。
说到牛车水,许多人记忆犹新的是广东大排档,其实路边摊的平民小吃到处都有,潮籍的同济院前,闽籍的赌间口绝不逊色。百年前的餐馆多数是广东人经营,而且都集中在牛车水,这里最负盛名的还有戏院和妓院,这些伶人和青楼歌妓都是粤籍。在特殊的大环境底下,不论食家戏迷还是寻芳客,都能说几句粤语,并带动牛车水粤籍的其他行业,粤语成为其他籍贯华民的共同语言。
革命思维之摇篮
牛车水也是革命摇篮,传闻尤列在单边街(必麒麟街上段)开设一叶楼宣传革命,其实一叶楼是在摩士街(Mosque Street)18号,革命第一声就在这里开始。同盟会成立后,广帮在丁加奴街创办开明书报社,永寿年戏班也在梨春园演出革命剧《徐锡麟枪毙恩铭》,革命思想不断在牛车水传播。
一叶楼在摩士街18号。
1908年,光绪慈禧先后逝世,保皇派领导的中华总商会要求所有华商停业以示哀悼,总领事馆内设置神位,本地华绅也以三跪九拜齐集哭哀。革命派陈裕义、林海生等人却拿着牌推销“推泪万应如意油”,这其实是戏谑保皇派绅商,哭不出时可以搽两滴来催泪,他们后来受到攻击而逃离。
中医师何心田在牛车水开设广顺号杂货店,天一亮就照常营业,这群手持催泪如意油牌者被追赶,跑到店内逃避。两三百名保皇派迁怒于何心田开业,向杂货店抛掷石头,当时孙中山被困在里头,粤剧乐师冯源初率众前去救援。他在1904年去英国为英王加冕演奏,过后加入永寿年戏班,因和保皇派格斗被捕并遭驱逐出境。
振天声1909年在梨春园演出《梦后锺》,中场振武善社林航苇、振天声领队黄咏台和团长陈铁军上台致词。世事变幻莫测,此时汪精卫和胡汉民都在缅甸,黄兴去了日本,孙中山刚从马来亚回来,住在乌节路111号。他只身孤影坐困愁城,写信给外地革命战友,要求盘缠离开新加坡。
尘封的文化遗产
牛车水不是广东或各帮华人的唐人街,而是跨族群、宗教、文化的历史遗址,各类文化枢纽汇集之地,承载各族群的集体记忆,留下大量实体旧建筑与历史接轨,是非常丰富的多元文化遗产。牛车水是如此的多姿多彩,然而却覆盖着百年尘埃。
文/摄影: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