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人派驻中国 成功壮大业务

这名本地女主管融汇中西的管理文化,在短短的五年内,让当地的业务取得三倍的增长。

不忘初心 在医疗工作领域献出爱心

在国大毕业于生物化学系的翁爱华(54 岁),当年加入美国强生(Johnson & Johnson)正是因为对医疗领域一向非常有兴趣,要为人们的健康做出贡献,而这一呆就是30年。

“进入这行后,公司给了我很多发挥的机会,无论是在专业或领导方面, 我都获益良多。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工作最大的满足感就是能在工作岗位上对社会做出贡献,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目前,翁爱华是强生亚太区政府事务和政策负责人,负责医药、医疗器材和消费者保健方面的政府事务和政策。在2017至2020年之间,她负责公司亚太区域医药运作业务,所率领的团队逾7000人之多。

在工作之余,翁爱华也十分热衷于志愿活动。担任临终慈怀机构托福园(Dover Park Hospice) 理事会成员的她也常和宠物狗Kiwi一起到那里做义工。 七岁的Kiwi是只经过特别训练的治疗犬,而它也为多位临终病患带来温暖。

疫情来袭前,她与Kiwi每星期都参与志愿活动,如今她还是每隔几星期通过视讯和那里的病患交流,Kiwi 也会在视讯上耍把戏逗大家开心。

翁爱华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虽然不能延长病患的生命,但却能将生命注入他们的日子里。”

在2000年被派往中国壮大其医疗仪器组,是翁爱华在事业上受益最多的难得经验。

她回忆著说:“当时,管理层对我说‘爱华,你一定要竭尽所能壮大强生在中国的业务!’,我意识到自己肩负重任,但却也得到公司的支持。“

就这样,她接下了这个重担,飞往中国担任起驻中国医疗仪器组董事总经理。

当时,她进入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当地员工了解公司的业务。

“当时,我很诚恳地告诉那里约300名员工,请他们坦诚地告诉我公司在什么地方可以有发展的机会,有什么可以改进和提高公司的名誉。“

之后,翁爱华便与公司高层会面,从方方面面了解公司的情况,商讨发展的方向。一路走来,翁爱华融汇中西的管理文化,在短短的五年内,让公司的业务取得三倍的增长。

虽然这一路上路途布满荆棘,包括得克服中国和新加坡在多方面的显著差异,应对中国的庞大市场,但是这些宝贵的经验也成为了她事业的高峰。

她庆幸公司给予她这个机会。原来,因为家庭因素,她在之前曾两次婉拒被派驻中国工作的职务,所幸公司继续给她机会。

翁爱华在1990年加入前,原本在日本东京另一家公司工作了两年。

“公司把我从日本带回新加坡,然后把我带向世界,我就曾到美国和中国工作,再加上与横跨不同国家的同事和伙伴交流与合作,培养出我的世界观。”

受益于导师文化 现积极引导后辈

公司秉持着培养领袖及培训职员的信念,包括 为期8个月至1年的导师计划,让员工能选择自己的导师向他们学习。 翁爱华本身就受惠于公司的导师计划,通过导师的指导获益良多。如今,她也积极参与导师活动,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经验帮助其他同事。

她表示,公司也有着很强的‘导师文化’,职员能在非正式的场合通过轻松交谈,与管理层进行交流,征询意见。

她比喻道:“一名导师就好像一个蜡烛,用自己的星星之火点燃另一个蜡烛,我希望能让光芒持续传递下去。”

推行科技方案 逾13万员工顺利远程办公

杨慧芬巾帼不让须眉,是强生在美国办事处外的首位女首席技术官,对支持女性发展不遗余力。(图/报业控股)

疫情来袭时,强生全球技术服务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杨慧芬(53岁),顿时发现自己肩负着迅速推行科技方案的重担,以便让公司全球13万5000名员工能顺利进行远程工作,同时也得确保客户和病患能获得公司的医药供应。

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根据不同国家的防疫措施, 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调整,这考验了杨慧芬和她的团队。

“我们通过善用不同科技,让员工在无法自身到某处的情况下,还是能清楚监督工作过程和照常办公。例如,在日本,我们就运用了远程视频机器人,以摄像机拍摄视频,让员工有如置身在那里。” 她说道。

她和团队在幕后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心思,最终看到遍布全球员工的工作流程顺畅,给予她极大的满足感。

首位非美籍女首席技术官

杨慧芬也是强生首个非美籍,也是首位女首席技术官,给予这名新加坡人在这庞大的跨国企业一个强而有力的认可。

对此,她除了感到自豪以外,也非常感激公司所给予的提拔。

强生在2017年设立了WiSTEM2D奖学金,是支持女性于科技、工程、数学和制造业产品设计领域发展的计划。 杨慧芬正是指导委员会的亚太区领导者。她除了致力于提倡计划的知名度,更是积极推广活动并鼓励女性加入这些领域。

她指出,像强生这样的跨国企业,让她有很多和不同文化和国际同事合作和学习的机会,也能参与跨国际的大型工作项目。

“来自不同背景的同事为我们带来了多种解决问题的观点,多元化的元素也扩展了我的思维。”

她笑着回忆道:“五年前,我刚加入强生公司时,当时还年幼的女儿就问我是否加入了婴儿洗发水公司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强生的业务除了涉及消费品外,也涉及医疗器材和制药等。”

正因如此,她表示,工作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能在职场为医疗和制药等多方面出一份力。

她说道:“能够有机会参与以病患为中心的项目, 在科技方面为病患做出贡献,是工作的最大亮点。”

为本地医疗3D打印科技 开启新篇章

杨昌錥说:“利用医疗3D打印技术可以将人体不同部位以塑料打印出来,能让医生更准确地操刀,缩短手术时间和过程。”(图/报业控股)

新加坡有望在短期内推出首个获系统见证的医疗器材打印技术,带动本地医疗3D打印科技 开启新篇章。这还得归功于强生亚太区先进技术高级总监杨昌錥(47岁)和他的团队。

目前,他和团队正积极发展与实行医疗专业定制3D 打印技术。团队正与政府和医疗机构合作,在一家医院设立医疗室,让医疗人员能实地运用打印技术和其它辅助科技,让医务人员可以现时量身定做所需要的3D 打印样板。

这将是新加坡首个获系统见证并设在医疗设施内的医疗器材打印技术。同时,团队也发展了仪器辅助这打印技术,以虚拟方式呈现打印部位周围的组织,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手术。

杨昌錥解释说:“在扫描病人后,利用这个打印技术可以将人体不同部位以塑料打印出来。这样一来,医生能研究立体模型,更清楚掌握个别病人的情况。”

这个项目一旦落实,不仅能让医生更准确地操刀,缩短手术时间和过程,更将进一步推动新加坡在医疗3D打印科技的快速发展。

对于在自己国家的医疗邻域做出贡献,杨昌錥感到自豪,也庆幸自己能借助跨国企业的资源做到这一点。比如,在发展3D打印技术时,多亏有瑞士的同事指点迷津,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这科技在欧洲比较普遍,瑞士的同事比较有经验,也比较了解医生的想法。他们的建议让我们获益匪浅。”

拥抱失败 团队放胆创新

鼓励员工拥抱失败的信念,让团队能放胆创新。

杨昌錥解释说,在医疗领域寻求科技创新就得肩负着艰巨的责任。医疗业中的每个决定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和病患。除了工作任重道远外,工作项目在受批准前必须经过许多测试和研究,得通过层层难关。

“很多时候,项目在某个阶段无法通过测试,我们就得回到原点,难免会打击士气。让我欣慰的是,公司并不视挫折为永远的失败,还鼓励员工从中学习,研发更好的产品。我们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近来,公司更是成立了以“勇于失败”为主题的演讲系列,邀请公司员工分享失败经历和从中所吸取的教训。

“我们有个六人委员会,我是成员之一,其他成员来自世界各地。我们从小规模的方式进行,全球员工都能上线聆听,希望这演讲系列最终能让更多人参与。 “

本地新区域总部 设尖端实验室

吉利默. 费门认为,新加坡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以及支持医药科学发展的独特环境。(图/报业控股)

入籍新加坡的吉利默.费门(Guillermo Frydman, 53岁) 是强生新加坡董事总经理,原是阿根廷人。

他表示:“18年前,我被派驻新加坡时,打从抵达的第一天,就觉得这里倍感亲切,有家的感觉!”

随后他在这里落地生根,在这里认识了太太,儿子也在新加坡出世。他说,这次的冠病疫情可是他第二度在新加坡面对疫情。原来,他在18年抵达新加坡后不久,就碰到沙斯来袭。

谈到公司选择我国为亚太区域总部,他表示,新加坡是个创新中心,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支持医药科学发展的独特环境,而且政治结构稳定,都有利于公司在这里的发展。

来自美国的强生公司成立于1886年,在1974 年落户新加坡,是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企业之一。强生业务涉及医疗器材、制药和消费品三大领域,全球聘请超过13万员工。

强生于2018年在我国科学园 (Science Park) 设立亚太区域总部,公司计划同合作伙伴开创国际医疗新模式。区域总部内设有首个在美国外的实验室,包括设计实验室和国际领导实验室等,以及首个亚太人体机能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