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推动新加坡传统媒体转型“太沉重” 各利益相关者都手拿一把尺

新加坡报业控股出版的报章,包括《联合早报》、《海峡时报》等。(联合早报)

作者 仓吉

本星期一(5月10日)在国会里,当通讯及新闻部长易华仁发表了有关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重组计划的部长声明后,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起来提出一个有点“抵死”的建议: 成立特选委员会,让新加坡人表达“对新闻独立性的期许”。

国会反对党领袖兼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GOV.SG)

懂得广东话的人都知道“抵死”的含义,不怕死,不知死的话说出来,就是存心跟别人过意不去,跟人找茬。

作为国会里的反对党领袖,问一些“抵死”问题,就是他的责任。

他的这个建议在网上果然博得不少点赞。

反对党议员要作为有建设性的反对党,就必须从不同角度,或是与政府相反的角度思考政策和国家议题。

毕丹星以《新报》在1997年大选期间一则封面为例,对“新闻平衡”提出质疑。

毕丹星在国会举例的剪报。(新报)

他的言外之意是,这则封面报道缺乏平衡,在竞选的敏感时刻,开出一个协助选民如何投票的清单,在于告诉选民,如果他们投票给人民行动党,就等于支持组屋翻新、教育储蓄,以及良好品格的议员。

1997年是个什么牛年马月?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是香港回归大陆的那一年,是第二代领袖吴作栋14年总理位子坐到一半的那一年。

今天则是第四代领导正在积极暖身准备上位的时候,毕丹星所举的例子未免有过时之嫌,他竟拿第二代当家时候的事向第三代和第四代领导追问,难道他找不出更近更新的例子吗?

所以,毕丹星的意见听起来更像是借机吐槽,抒发一下陈年怨气。

通讯及新闻部长易华仁。(GOV.SG)

好一个易华仁部长,沉得住气,没有take umbrage(这是我这几天刚学到的英文单词,忍不住秀一下。若用大陆普通话翻译就是“冒火”,文雅得多,用本地方言翻译好像比较难听)。

部长连消带打地回敬,指毕丹星“试图从讨论中捞取政治资本”。

他义正词严地说,新闻报道最终追求的不是政治姿态,而是实质内容。

他说“如果我们能做到这点,不单是在新闻媒体方面,也包括在这个国会议事厅内,我想我们正朝建设一个更强大的国家迈进。”

毕丹星想必不会就此服气服输,部长所谓的“政治姿态”留下一个下回分解的空间。

这场“交锋”,只是一碟小菜。

报业控股新闻中心。(新明日报)

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的改革大计,是本地报界百年一遇,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分水岭,接下来还得得到股东的通过,国会未来也将针对改革计划的细节进行辩论。

MTExLjY1LjU4LjEwMA==

本地传统新闻媒体在重组之后,资金来源包括传统的和订阅收入、政府的注资,加上捐助者的拨款,因此,传统媒体的“独立性”成为整个改组计划的核心问题。

社会大众、政界、商界、学界等等,都关心在新的模式下,媒体能否保持“独立性”,也是很自然的反应。

可以想像的是,未来的本地传统媒体也将受到各方的严密监督,它们是否独立公正,不同利益相关者手上都会有一把衡量的尺。

媒体的政党倾向,也将会是一个敏感课题。

前内阁部长许文远(右一)将出任新担保有限公司主席。他(5月11日)到报业中心与报业控股董事长李文献医生(右二)、执行总裁伍逸松(左一)和副执行长陈康威(左二)会面。(联合晚报)

即将出任“担保有限公司”(CLG)主席的许文远,一位从政19年的前部长,他对《联合早报》说,新闻室的独立是转型先决条件,“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削弱新闻室的独立?”

维护媒体的“独立性”是他此次复出的使命。 天降大任于斯人,斯人历经大风大浪也要说一声:

“推动媒体的转型任务是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