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河

世界许多国家都拥有母亲河,她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摇篮,如中国的黄河,埃及的尼罗河和意大利的台伯河等等。新加坡河虽不长也不宽,但几个世纪的历史,就是从新加坡河潺潺展开,是老新加坡的经济动脉,

Singapore River

新加坡河

最早的新加坡河是从上游的金声桥(Kim Seng Bridge)一路向南,倾入新加坡海峡约3.2公里。著名地标鱼尾狮,曾矗立于新加坡河口。现在的新加坡河上游延伸约2公里与亚历山大河道(Alexandra canal)衔接,而河口又延展到新加坡滨海堤坝(Marina Barrage)。

新加坡河

博物馆历史照片

新加坡河

亚历山大河渠

新加坡河

新加坡滨海堤坝

Kerajaan Singapura

新加坡王国

在建立新加坡王国(马来语:Kerajaan Singapura)之前这个岛叫 “淡马锡” (Temasek),苏门答腊王子桑·尼拉·乌他马(Sang Nila Utama)于公元1299年建立了新加坡王国。传说桑尼拉乌他马与他的妻子和随从,离开廖内群岛出外猎食,无意间看到海边一片银白色沙滩的树林中,有一只行动敏捷、且极为壮健长得像狮子的野兽,他的随从告诉他,这个地方叫淡马锡,那只野兽据说是淡马锡的守护者。桑尼拉乌他马感到很高兴,他认为淡马锡是一个吉祥的地方,于是决定不回廖内啦,留在淡马锡建立一个新的王国!就叫做“Singapura”,意思是“狮子城”。

新加坡王国的经济在13- 14世纪之间(蒙古帝国时期)蓬勃发展,载满货的船舶经马六甲海峡,从新加坡河口进入狮城停靠,新加坡河及码头成为贸易和港口枢纽,将这个小商埠转化为国际贸易海港城。这期间也正是成吉思汗创建的蒙古帝国强盛期,据中国史记载,航海家汪大渊提到中国商人在这里“肩并肩与当地土著”共同生活,进行贸易:运来靑缎、花布、瓷器和铁鼎,再从这运回来自民丹的大象等。然而,新加坡的繁荣引来了了邻国的虎视耽耽,其欲逐逐。壁垒森严的新加坡最后终于在1398年被满者伯夷王国(东爪哇的一个印度教王国)消灭。

Modern Singapore

现代新加坡

现代新加坡的开埠者史丹福莱佛士爵士 (Sir Stamford Raffles) 1819 年 1 月 29 日飘洋过海,从新加坡河口踏上这座小岛。1819年2月6日,莱佛士代表东印度公司与柔佛州的苏丹海珊·沙阿(Sultan Hussein Shah)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条约,从苏丹手中获得新加坡治理权,建立一个自由贸易港。(关于这位苏丹的故事以后再说)

1822 年,莱佛士实施了城市规划。不同种族的居民被分隔居住在四个不同区域,以此避免各种族之间不断发生的争斗。住在欧洲人区 (European Town) 的居民包括欧洲贸易商、欧亚裔人士和亚洲富人,主要沿海地带(Beach Road ,北至新加坡河Circular Road,南到 Telok Ayer Bay);

历史档案照片

所有华人移至新加坡河的南侧,聚居牛车水 (Chinatown) 以及从爱琴桥(Elgin Bridge)顺着河水至河口的驳船码头附近形成一个甘榜;

博物馆历史照片

而所有回教徒、马来人和阿拉伯人,移至河的北面向上到河源处及甘榜格南 (Kampong Gelam)。印度人居住在牛车水北部的珠烈甘榜 (Chulia Kampong)。而最早生活在河口附近的海上吉普赛人(Orang Laut)和海盗,被驱散或登陆,最后逐渐消失。从布局来看,当时的新加坡人基本上都是住在沿新加坡河从爱琴桥至河口而聚居。

新加坡河

源远流长

OldSingapore River

昔日的新加坡河

华人居住区的驳船码头是第一个于1823年建成,最早被开发成仓库,货仓和商业区。随着贸易的扩展,沿河向上游发展,修建了克拉码头,罗伯逊码头和哥烈码头等更多大小码头。

驳船码头

曾经的仓库

罗拔申码头(Robertson Quay)是新加坡河沿岸三个主要码头中最大的一个。码头的周围到处是欧洲人和华人开的栈房。

仓库酒店(The Warehouse Hotel)就是建在1895年、废置多年的老栈房原址上。

1933年建成的哥烈码头(Collyer Quay),是当年远渡重洋移民登陆新加坡的地方。因码头建好后,安装了一盏为船只指明码头位置的大红灯,因而被称为“红灯码头”。来往客货轮都停在这里,旁边是海关大楼。

新加坡河是当时该城的心脏,所有航运活动都集中在其河口和新月形的驳船码头沿线。由于自由港的地位,以及地处海路交通要道,各国来往的船只,停满新加坡河口,用驳船(bumboat),将货物从停泊河口的大船,运入较窄的新加坡河,再用驳船将货物运到海上的大船。

博物馆历史照片

昔日驳船码头

2011年驳船码头

新加坡四分之三的航运业务都在驳船码头进行,如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和大米;印尼的香料,咖啡和金粉;亚洲其他地区的胡椒,铁器,枪支,棉花和纺织品。1821年,在新加坡停泊的船已有3千多艘,而到1840年,新加坡河的泊位设施已不足以进一步扩展。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放,导致通过新加坡的货运量急剧增加,新加坡河常被船只堵塞。

博物馆历史照片

由于马六甲海峡海盗猖獗,1842年,亨利. 吉宝(Henry Keppel)海军少尉奉命在马六甲海峡剿匪时将船停靠在新加坡海域时,发现这里竟然是个深水港,于是他向莱佛士提出应该在这修建海港码头。

1886年码头建成,4年后,已是海军上将的亨利.吉宝再次访问新加坡。为了纪念他,将新海港命名为吉宝港。吉宝码头的建成,逐渐替代了新加坡河作为运输货物的作用,货柜船取代散货驳船。

由于长久以来的聚居与经济活动,使新加坡河变得污浊不堪,发出阵阵臭味。1965年新加坡共和国成立后,时任总理李光耀于1977年,提出十年清理新加坡河的计划。

数百艘驳船被迁往巴西班让(Pasir Panjang)码头,1983年9月最后一艘驳船驶离新加坡河。

驳船

新加坡河

今天的新加坡河

今天的新加坡河南北两岸,耸立的高楼与保留的老建筑相映成辉。

无论是蓝天白云下的繁华,还是灯光璀璨的夜晚,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北岸

新加坡河北岸

今天的北岸主要以政府部门和博物馆为主:最高法院,财政部,贸工部,新旧议会大厦( Parliament Of Singapore),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旧议会大厦,现在的国家美术馆

最高法院

新议会大厦

旧禧街警察局(Old Hill Street Police Station),现在是新闻及艺术部

亚洲文明博物馆,达尔豪西方尖碑(Dalhousie Obelisk);

达尔豪西方尖碑

维多利亚剧院前那座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碑,莱佛士双臂交叉,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铜像是由著名的英国雕塑家兼诗人托马斯·伍尔纳(Thomas Woolner)完成,于1887年6月27日英国女皇诞辰50周年日揭幕。

莱佛士雕像

维多利亚剧院前

雕像最早是放置在巴东(Padang马来语:一大片地),也就是现在的政府大厦操场。

这个操场在举行足球比赛时,雕像常常被球击中,于是1919年2月6日在新加坡开埠百年庆典期间,移至皇后广场的维多利亚剧院前。

1972年用原铜像重铸了一个石膏像,矗立在驳船码头标志着莱佛士的着陆点。

消防总局

财政部

南岸

新加坡河南岸

今天的南岸是以商业和金融为中心,高耸的建筑物画出一道美丽的天际线。

在驳船码头的大华银行大厦层楼叠榭

大华银行广场前的“大笨鸟”是由哥伦比亚艺术家费尔南多·博特罗 设计

凯德集团大厦,新电信大楼与低矮店屋对照成趣。

1995年刚来新加坡的时候,中国银行还只是一座小白楼(1954年建成),今天不但长大 巍然耸立,而且分行遍布全岛。

中国银行

矗立在新加坡河畔金融区的华侨银行大厦(OCBC Centre),于1976年落成,出自大师——美国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之手。

华侨银行大厦的外观,有三个由窗口拼出的巨型方块,这使它有了“计算器”的昵称。曾经是新加坡及东南亚最高的摩天大厦

码头

新加坡河上的三个码头

新加坡河因货运的需要,曾经有无数个大小码头。四个主要码头是:罗拔申码头(Robertson Quay)、克拉码头(Clarke Quay),驳船码头(Boat Quay)和哥烈码头(又称红灯码头Collyer Quay)。

罗拔申码头

克拉码头

驳船码头

红灯码头

现在这些码头都开发成休闲娱乐区,各式餐馆酒廊和购物商场沿河而建。游船穿梭于河中,船上的游客和岸上的食客打着招呼。

在这吃饭为的就是沿河而坐,享用美食的同时欣赏夜景的氛围,价格肯定比其他地方略高。

可我在这吃饭,条件反射地就想到肉骨茶,吃肉骨茶时就想到劳工。这是因为第一次参观国家博物馆,在介绍新加坡河时,提到当年的华人码头工人,每次揽到活就去吃一顿肉骨茶

由于疫情关闭了国门重创旅游业,几乎切断了这些以游客为主的餐饮和酒吧业的财源。

游船静静地停靠在码头边,

熔断已经结束,但不能超过5人的聚集,餐馆就算只能依赖本地食客也依然是惨淡经营。

在新加坡河边长大的立国一代,应该是第二次见证了码头的兴衰。

上一次应该是货柜船取代散货船年代。查找新加坡河历史的时候读过一篇回忆文章,他父亲是做散货船的生意,每天可赚取400元。而他在新加坡海军每个月的工资才这个数,常常被父亲讥笑.新港口的建成加上河道的清理,驳船业一落千丈,连贱卖驳船都没有下家。最后他父亲干脆把驳船开到公海沉到海底。

这个不长的新加坡河是灌溉生命的泉源,延续著新加坡人的命脉。

今天的码头照旧不失美丽,夜晚空旷的餐厅顽强地闪烁著霓虹灯

情侣们也依然会来到已没有往日喧嚣的河畔,在那个大大的心上用一把锁锁住海誓山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从罗伯逊桥开始往上游主要是居民区,游客通常会止步于此。其实那边别有一番悠闲宁静的迷人之处,沿岸修成的公园和林荫步道,幽静而祥和。

红灯码头

克拉码头

Bridge

新加坡河上的桥梁

新加坡河上共有17座有历史意义的人行和公路桥,记载了当年华人及各界名人的贡献,见证了新加坡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横跨新加坡河的第一座桥是1822年建成的未命名的木制桥,后来又几经拆除重建,1929年建城现在的爱琴桥(Elgin Bridge)。

1. 金声桥(Kim Seng Bridge,1862),位于所谓的新加坡河源头。1862年土生华人,杰出商人兼大慈善家陈金声(Tan Kim Seng)出资修建了这座桥及公路,现在的桥是1951年重建的。

他沿河修建了下水道系统,出巨资建造新加坡第一座公共自来水厂和水库;捐资给陈笃生医院;创办第一所华人学校——“萃英书院”,当时被称为新加坡最好的学校;他还是新加坡英殖民时期第一个华裔地方官。为了纪念他的慷慨,1882年5月19日为他修建了一个喷泉,目前安置在滨海艺术中心公园。

金声桥附近还有许多设施也是他出资修建的。例如金声径,金声长廊(两条道路都位于大世界城附近)和金声公园。

金声公园

2. 若锦桥(Jiak Kim Bridge,1999),在罗伯逊码头附近,以陈金声的孙子,著名商人和慈善家陈若锦命名的人行桥。他在1905年呼吁并捐助成立了一所医学院,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前身(现已更名为永卢林医学院(Yong Loo Lin School of Medicine)。

祖孙俩隔桥相望

3. 罗伯逊桥(Robertson Bridge,1998年)

位于罗伯逊码头的人行天桥,采用了和码头相同的名字,罗伯逊是新加坡开埠时期的一位著名市议员J. Murray Robertson博士。

罗伯逊桥是双拱形悬挂桥,

前面的若锦桥是单拱形桥

4. 西贡桥(Pulau Saigon Bridge,始建于1890年,目前的是1997年修建)

因为西贡桥才知道新加坡还有过一个西贡岛,1970-1996年新加坡接收了一批被商船救起的越南难民,就被安置在西贡岛。

5. 阿尔卡夫桥(Alkaff Bridge,1999年)

阿尔卡夫桥位于曾经的阿尔卡夫家族经营的阿尔卡夫码头,过去的仓库都已变成公寓。

2004年,菲利皮诺(Fillipino)艺术家帕西塔·阿巴德(Pacita Abad)用55种不同的鲜艳色彩绘制了这座桥。

6. 克莱门梭(Clemenceau Bridge,1920年)

1920年法国总理乔治·克莱门梭(Georges Clemenceau)访问新加坡,这座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克莱门梭领导法国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胜利之父”和“老虎”之称。

7. 奥德桥(Ord Bridge,1886年)

是以英国海峡殖民地第一人总督哈里·圣·乔治·奥德爵士( Sir Harry St. George Ord, British)的名字命名。

凑巧的是,Ord也是Ordnance(军火)的缩写,当时附近还就有一座军火库。Ord Bridge的命名可谓一箭双雕。也有人说这是新加坡男生结束国民服役最后一天必去的地方,因为“ ORD”是“ Operationally Ready Date”(作战准备日)。

8. 雷德桥(Read Bridge,1881)

Read Bridge的建造是由苏格兰商人兼荷兰领事William Henry Macleod Read发起建造的。

驳船川行的年代,入夜的李德桥上,说书人点燃线香,为码头苦力讲故事,灌输传统文化道德观。

博物馆历史照片

而今随着克拉码头改建为“夜生活”区,这座桥成了夜总会聚会的聚集地,白天几乎没什么人,繁华的地区也就从这开始。

9. 科尔曼桥(Coleman bridge,1840年初建,于1990重建)

科尔曼桥是由GD科尔曼(GD Coleman)设计,他是新加坡最早的建筑师之一。桥边那座网红建筑就是旧警察总局。

10. 埃尔金桥(又名爱琴桥( Elgin Bridge,原址是1822年新加坡河上第一座桥,几经重建,目前的是1929年)

1822年英国人来到新加坡不久后在新加坡河上兴建的第一座桥,将河的两岸分为桥南和桥北。莱佛士的市区规划图上,桥南为商业和平民区,桥北为政府行政与欧洲人住宅区。

没有桥墩的竖琴水泥建筑是在1929年完工的,由意大利雕塑家Rudolfo Nolli设计的铸铁灯和铸铁桥上的青铜狮子牌被保留在该位置的第五座和最新桥中。

11.卡文纳桥 (Cavenagh Bridge,1869)

80米长的加文纳桥是新加坡河上唯一的悬索桥,为纪念新加坡开埠50周年而兴建。以最后一任东印度公司总督加文纳(William Orfeur Cavenagh)他的名字命名。

该桥最初被设计为吊桥,桥面让车辆行走,特定时间将桥"吊"起来,让船只川行。可是由于出现误差,悬索桥吊不起来,组装之后,桥面竟然打不开。

最终被认为仅适合作为固定结构。涨潮期间,桥跟河面之间的高度限制了船只进出新加坡河,退潮时小船还能通过,涨潮时船只都卡在桥的两头,因此催生了驳船业务。

12. 安德逊桥(Anderson Bridge,1910)

当卡文纳大桥无法应付日益增加的交通量时,于是在当时的新加坡河口建造了安德逊大桥。是第一座钢架桥

它是以海峡殖民地州长兼马来联邦国家高级专员约翰·安德森爵士命名。这座桥有3 个钢拱,两岸的拱门也是特别的标志。

日军占领期间,日军在桥上悬挂了罪犯的头颅,以警告当地人。

13. 滨海桥(Esplanade Bridge)(1997)

滨海湾的建造将新加坡河口延展至新加坡滨海堤坝(Marina Barrage),这样新加坡河上又架起5座桥。

从高空可以看出120米的滨海桥,实际上是横跨在原新加坡河出口的海面上,以前轮船停泊的地方。

大桥从海峡阻挡了鱼尾狮雕像的景色。于是给鱼尾狮雕像搬家重新安置。

旧址》》》新家

它穿过旧的PSA水上船办公室(现为浮尔顿水船屋)和鱼尾狮公园,将浮尔顿地区与滨海中心相连。

14. 金禧桥(Jubilee Bridge)(2015)

2015年为纪念新加坡的金禧而建(新加坡独立50周年)。连结滨海艺术中心(榴梿壳)和鱼尾狮等地标,成为世界游客必到之处。

它减轻了毗邻的滨海桥行人道的负担,站在桥上可以观赏到滨海湾的壮丽景色。是欣赏太空船般金沙酒店的最佳位置。

滨海艺术中心(榴梿壳)和鱼尾狮隔桥相望。

15. 螺旋桥(Helix Bridge,2010)

这座跨河人行天桥将滨海中心的浮动平台连接到滨海湾公园和金沙酒店。

它的设计受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启发,并在螺旋结构的部分上竖立了玻璃和钢网罩,以遮挡阳光。站在螺线桥上回望新加坡河,这里可是个极佳的拍摄点。

16. 海湾大桥(Bayfront Bridge,2010)

海湾大桥和海湾大道共同构成了通往滨海湾金沙的车辆通道,并与相邻的本杰明·薛尔思桥融为一体。

17. 本杰明·薛尔思桥(Benjamin Sheares Bridge,1981)

是新加坡最长的桥梁, 这座桥以新加坡第二任总统本杰明·亨利·薛尔思博士的名字命名。

卡文纳桥

安德逊桥

Building

新加坡河上地标建筑

最后来到位于新加坡河口的浮尔顿酒店。

它最初被称为浮尔顿大楼,也被称为邮政总局大楼。它是新加坡第71座国家古迹,曾经的地标建筑,新加坡天际线的一部分。

楼顶曾耸立一座灯塔,指引著所有船只驶向港口。当年浮尔顿是新加坡的象征,它不仅拥有宏伟的外观和优雅的结构,出现在每张明信片中,还承载着数不胜数的有关新加坡发展的宝贵回忆。

博物馆历史照片

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最早在浮尔顿大楼之前其实是浮尔顿堡(Fort Fullerton),该军事城堡建于1829年,以第一任总督罗伯特·浮尔顿命名。旨在保护新加坡免受任何海军袭击,1843年堡垒扩建期间炸毁了新加坡石。

新加坡石是1819年6月,莱佛士抵达新加坡几个月后,工人在清理新加坡河口时发现了一块高约3.0 m,长2.7至3.0 m的砂岩板,据说这块大板至少可以追溯到13世纪,甚至到10世纪或11世纪,上面刻有一个未破译的铭文。现在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这块石头的残块,被博物馆指定国家瑰宝之一。

这座浮尔顿堡的建造饱受争议,被认为将城市的黄金地段用作军事用途而不是贸易目的是浪费。甚至如果真的发生战争,军事哨所一定是首先被攻击的目标,它附近众多商业机构将全部遭殃。更重要的是,据说该堡垒也无法阻止任何潜在的海上袭击,功效极低。经过这些批评,这座堡垒于1873年被拆除军事装备,1874年把这座堡垒建筑让给了国家邮政总局和交易所。

1920年开始规划建造一座新的浮尔顿大楼(Fullerton Building),于在1928年6月27日竣工。该建筑有五个主要创始承租人:邮政总局,交易所,新加坡俱乐部,海事部和进出口部。

博物馆历史照片

今天看到的浮尔顿酒店是远东集团在香港的信和地产公司,于1997年从市区重建局(URA)收购了浮尔顿大楼,修复重建工程于2000年12月8日完成, 2001年1月1日由时任总理吴作栋正式揭幕。

2001年7月,该酒店因成功修复了前浮尔顿大厦而获得了市区重建局的建筑遗产奖。而浮尔顿酒店荣获《康泰纳仕旅行家》金奖。

2018年浮尔顿酒店举办了90周年纪念活动(1928-2018)

近代的城市发展开拓了滨海湾,守望在河口的鱼尾狮像 升级有了更大的职责,与滨海湾为伴。

在酒店附近会发现一块用四种官方语言(英语,马来语,普通话和泰米尔语)说明的奠基石,是由新加坡第一届总统尤索夫总统1970年1月18日放置。1969年新加坡国际校友会发起并捐款,计划在新加坡河口树立一块纪念新加坡早期创始者的纪念碑,结果由于各种原因奠基石放置后,纪念碑却搁浅。

虽然纪念碑没有设立,但今天的新加坡人民实现了当年立碑要表达的内容:新加坡人以其勇气,冒险和进取精神,以及顽强的意志,不仅能生存,而且会做的更好!

新加坡河,一个承载着新加坡历史的河流将继续源远流长。

— 愿您和我一起愉快的畅游了新加坡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