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唐人街,牛车水

新加坡的唐人街又称“牛车水”,19世纪初,英国政府为了发展新加坡的经济,从中国、印度招募了大量劳工,其中来自中国广东、福建人占了很大比例。老一辈华工们大部分住在新加坡河出海口一带,从事著繁重的码头搬运工作。为了清扫尘土飞扬的街道,每天用牛车载水冲洗,饮用水也靠牛车运送,于是这里被形象地称为“牛车水”。

而今,历史悠久的寺庙、老字号中药铺“同仁堂”、酒吧、中国特色餐馆与生活时尚店铺交相错落,和谐地掩映在各种白、蓝、红、绿色英式建筑的街巷中,近200年的文化融合,形成这里独有的多元种族韵味的气息。

这个历史悠久的地区融合了各种不同种族的文化,且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在同一街道上汇集了佛教寺庙、回教堂和印度教寺庙的唐人街。

我用Googlemap沿着south bridge Rd首先找到了佛牙寺龙华院。这座佛寺由该寺释法照禅师主持设计,整体建筑风格为“唐风”。其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结构简单,朴实无华,雄伟气派。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都体现了外形与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

斗拱硕大,是唐代木构建筑最基本的特征,屋檐看上去较为深远。房屋屋脊两端的装饰物采用简单而粗犷的鸱吻。屋檐高挑向上翘起,而且分为上下两层。屋瓦呈青黑色。柱子较粗,唐代木构建筑的柱子比较粗,而且下粗上细,体现了唐朝人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

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佛教的“曼荼罗”也有人称之为“圆轮具足”,它是“证悟场所”、“道场”,是佛教文化中象征宇宙的符号,代表着宇宙的万象森列与圆妙融通。凡聚集佛菩萨的圣像于一坛,或描绘诸尊于一处都称之为曼荼罗。曼荼罗是深奥的禅修工具,在一般与高阶的密续修持中有着重要地位,能帮助我们在证悟道路上进步。它有很多种表现方式,经常以绘画、立体模型或是堆积沙粉方式表现。

人们在佛陀火葬之地印度拘尸那伽城发现佛陀犬齿,并一直在寺庙中供奉,因而得名佛牙寺。寺庙首层为山门、钟鼓楼和前后两座大殿,山门前有哼哈二将守卫,山门的三道门分别为“空门”,“无相门”和“无愿门”象征着人类启蒙的三个阶段。进门口,这道门可以将人类的“贪嗔痴”三不善根之一净化掉。山门的建筑和中国传统的木质建筑一样,是没有用一颗钉子的。进入正殿,可以看到精彩绝伦的百龙堂。它有27英尺高的双容积空间,容纳了15英尺的弥勒佛像。所有的装饰均按照唐代佛教寺庙的装饰和配件设计。

三楼收藏着各式各样珍贵的佛教文物,大部分是与释迦摩尼悟道成佛有关的栩栩如生的石刻雕像,还看到了从未见过的蓝色脑舍利。舍利,是梵语Sarira的中文音译,意思是灵骨,指的是佛陀罗汉或高僧火化后遗留下来的晶莹坚固骨碎,多呈小珠子状,有各种颜色,质地坚固,宝杵铁锤锤打也不会损坏,所以称为坚固子。舍利又有发舍利、骨舍利、肉舍利之分。

圣光殿位于四楼,陈列著寺庙的镇庙之宝。佛牙舍利被安置于重 3500 公斤的巨大佛塔之中,地面全部由黄金铺设,全塔由 320 公斤黄金制成,其中 234 公斤黄金来自于信徒的捐赠。只有僧侣可以进入佛陀舍利 “舍利殿”。我作为游客只能隔着玻璃瞻仰佛牙舍利,我在这里逗留了很长时间,忘却了黄金屋,却想起佛陀在《金光明经舍身品》提到:“汝等今可礼是舍利,此舍利是戒定慧之所薰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由此可见:舍利是戒定慧之表征。“因由是身,令我早成菩提。”我们如果勤修戒定慧,此身亦可成就将来的“佛身”。

离开佛牙寺龙华院,沿着桥南路走不远,就能看到马里安曼兴都庙 ,这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教庙宇。印度裔信徒拿着食物供奉期间。虽然这座庙宇的守护神神像仅在特殊日子里才会揭开,但庙宇内还有许多值得品赏的壁画及供奉湿婆和杜尔迦等神灵的神龛。

此去不远,就是詹美回教堂 ,牛车水的淡米尔回教徒在这里祷告。

无论您是欲尝遍各国传统风味的老饕,或是酷爱新派创意料理的美食爱好者,牛车水提供丰富多样的餐饮选择,定能让您大饱口福。新加坡多元的美食传统,从黑酱油炒粿条、蚝煎、烤鸭、川菜、湘菜到南印度咖喱,最近北京簋街的名吃“胡大小龙虾”也入住了,这里各种民族特色美食这里都应有尽有。

若您想在饱享美食之余又能亲眼见识大厨大展手艺,就一定要光顾位于恭锡路 (Keong Saik Road) 的Meta日料餐厅。这间米其林星级餐厅致力于供应亚洲风味的法国美食,包括烤海螯虾配海藻和日式海鲈配蛏子和辣香肠。如果想近距离欣赏厨师的高超厨艺,需事先预订吧台座位。

世界各地的唐人街都深深地刻着中华民族DNA的烙印,新加坡有75%的华人,牛车水似乎显得格外突出,无论饮食、店铺中售卖的日用品以及人们的言行举止都传承著中华民族的气息。这里感觉总是很亲切,或许就是五千年形成的相同气息,越在海外越容易嗅出,越容易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