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新加坡仅是一个小渔村。
21世纪,新加坡已经是个一流的国际大都会。
1965年独立之后,短短50年内,新加坡克服地理环境的限制,凭借开国元勋李光耀的精准眼光,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小岛,成为如今全球难以忽视的“亚洲小红点”。
纵观新加坡在国际社会得到的荣誉,绝对可以让人对新加坡刮目相看,更对这座城市心生向往。就连现在正蓬勃发展的深圳特区,都把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战略视为重要的学习对象。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和《经济学家》把新加坡评为了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环球金融杂志》把新加坡评为了“亚洲首富”,全球第三富裕的国家。
美世(Mercer)《年度全球城市生活品质排名》把新加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列为世界第一。
新加坡不仅是外籍人士的理想工作之地,也是最适宜居住的国家。根据全球人力资源研究机构ECA国际的调查,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低犯罪率、稳定的社会政治局势,使新加坡成为极佳的生活地点,也是最受富豪欢迎的旅游与移居地点。此外,新加坡房价也位列世界最高房价城市之中,它的教育系统在世界排行榜上有名。
而这一切成就都不是偶然。
填土战略蓝图
新加坡政府以高效率闻名,同时也深具远大的战略眼光,吸纳国际人才。在建国初期立下的愿景,如今都一一实现;而为了克服小岛国土地稀缺、难以发展的问题,新加坡更早早已有了30年的填土战略蓝图。
新加坡是全球范围内最积极的土地开垦者之一,很多国土都是填海产生,建国后曾经进行多次填海工程。至2013年3月,填海土地面积达到逾13,000公顷,占据新加坡原有国家土地面积达约1/4。1950年至今,约20%的国土面积都由填海产生。
新加坡国土面积于1960年代时为581.5平方公里,2019年土地面积增加到有724.4平方公里。根据新加坡政府的计划,至2030年以前,国土面积将会增加100平方公里,还有部分计划是把本岛与比较小的岛屿做连接,包括裕廊岛。
而这些填海工程产生出来的大量土地,得到了什么样的发展?
滨海湾:城市标杆
滨海湾(Marina Bay)这个繁荣的区域,绝对是新加坡城市规划里浓重的一笔。
滨海湾位于新加坡中南部,靠近中央商务区(CBD)。在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的滨海湾总体计划里,是打算把滨海湾建设成一个包括商业、住宅、酒店及娱乐的混合区。
而滨海湾也确实做到了。
故事从1800年代初开始讲起,历史悠久的滨水区逐渐成长为新加坡这样的金融中心,吸引了无数拓金者、冒险家和勤恳的商人。
站在50年前,思考50年后;新加坡在1971年开始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土地开垦项目,奠定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滨海湾发展区雏形。到1990年代后期,滨海湾地区总共覆盖了360公顷的开发用地。
而滨海中心是滨海湾第一个发展项目,被确立为重要的商务、会议和接待中心。紧接着,新达城(Suntec City),滨海广场(Marina Square)和美年径(Millenia Walk)以及大量豪华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最后海岸边的摩天轮景观,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现代天际线。
2011年开幕的滨海湾金沙,为岛上带来了世界一流的赌场,是最享有盛名的地标之一。在这里,您可选择入住 55 层高的豪华酒店、在滨海湾金沙购物商城 (The Shoppes at Marina Bay Sands) 尽情购物,或沉浸在艺术科学博物馆 (ArtScience Museum) 浓厚的艺术和文化气息之中。
这里还有一间标志性的游客中心,而壮丽的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以及承载了这段开发历史的城市画廊,都是游客指明的世界级城市景点。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花费了3500万美元完成了一条围绕于滨海湾周围,长达3.5公里的滨海步道(Waterfront Promenade)。为了纪念在新加坡举行的首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一座连接海湾舫(Bayfront)至青年奥林匹克公园所在地滨海中心的螺旋桥(The Helix),让人在整个景区通行无阻。
滨海湾中央岬(Central Promontory Site)可以作为临时活动空间,或作为举办如剧院或嘉年华等活动的公共空间。在风景如画的滨海湾畔,伫立着世界一流的艺术殿堂“大榴梿”滨海艺术中心;自2002年落成以来,众多艺文活动在此蓬勃生长。
这一些规划,都为新加坡的文化艺术产业奠定了基础。
2010年,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大胆地提出愿景,希望滨海湾以独特的城市风景,反映新加坡作为环球通商地点的特质,成为新加坡的一种象征。滨海湾将是上海式的外滩,以提升新加坡作为东南亚金融与商业中心的地位。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10时
曾将滨海湾比喻成是上海的外滩
新加坡政府30多年前就开始在滨海湾进行填海工程,滨海湾新市区是现有中央商业区的延伸,当地至今吸引超过200亿新元的私人房地产投资。
滨海湾的风景线成为新加坡的一道新地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滨海湾不仅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旅游景点,而且也成功融入成为新加坡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你以为滨海湾就这样了吗?不,这还不是全部。
根据新加坡2030年土地使用计划,滨海湾附近约有50平方米的土地接下来准备开垦。这些措施包括对工业用地和港口设施进行重新分区,为住宅,商业和办公室使用腾出更多的用地区域。
而接下来新的交通路线,都是围绕着滨海湾作为规划中心。
2020年1月开放使用的新加坡第六地铁站汤姆森东海岸线铁路(TEL),沿着43公里的路线开通,贯通了新加坡的所有重要站点。这条路线连接了中央商务区和乌节路林荫大道,让滨海湾的居民只需要最多10分钟路程,即可直达新加坡另外两大城市核心区。
滨海湾占据了地利与规划红利,成为新加坡重要交通要塞。按照城市生活的构想,新加坡将成为一个便捷城市;滨海湾新发展区如滨海盛景(Marina One),每走400米就一个地铁站,最靠近的有3个,整个生活区拥有将近7个地铁站。
住商混合,交通便利,自然吸引人潮聚集。新加坡政府祭出奖励措施,鼓励发展商在滨海湾建设更多住宅区、引进更多人口;每五年,就以此区为中心规划出一个主角级发展项目,誓要把滨海湾打造成新加坡最鼎盛的区域。
面对新加坡地狭人稠的局面,如何开拓更多适合利用的土地,一直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而新加坡的应对办法早已想好,也已经进行了30年:填海造土。于是接下来更引人关注的是,滨海湾将如何使用隐藏在这一大片填土之下的空间。
新加坡政府的构想,是把城市的公共空间和交通设施转移到地下城,让地面的世界维持居民的生活品质。2019年3月,新加坡城市重建局发表650公顷的地下城蓝图,首先规划的区域为滨海湾、裕廊创新区和榜鹅数码园区。
无论地面上天气如何,在智慧连线、恒温调控的地下城空间都能保证人类维持舒适的日常活动,便捷无阻,这标志着新加坡为打造一个完整地下城迈出了第一步。
整个地下城的挖掘工作已经来到至少第23层,而分层分别达到8米、15米和25米深度。地下空间的用途以深浅程度决定,浅的可以作为交通枢纽线;深的地带例如裕廊可以作为能源与物资储备空间。
由此,公共运输和铁路网络、停车场、人行道、自行车道、科研园地、购物区、物流用途通道和公用设施都一一在此设置。
30年来,倚著滨海湾发展曲线,我们共同见证了一个城市发展的里程碑。
如今,滨海湾已成为新加坡发展的核心动能;从原有的金融产业,跨越艺术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这一块填土而成的城区,成了新加坡经济的后盾,同时也成了城里城外人的理想家园首选地。
而这座位于滨海湾的滨海盛景 (Marina One)豪华项目,也自然成了理想家园的优选项目之一,不但位置得天独厚,毗邻三个地铁站,还是一个商住性质项目,涵盖高级豪宅,甲级办公楼,购物商场及餐饮综合发展,升值价值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