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点外卖三大巨头瓜分天下:Grab Food,Food Panda,Deliveroo,剩下个位数的市场份额,有十几个数得上数不上名来的公司竞争。
可是2019年5月,横空冒出来一个“唐人街外卖”。外卖行业竞争已经这么激烈,还有生存空间吗? 一晃2020就快过去了,一年半后的今天,我们发现这家外卖公司已经活了下来,而且发展得更加全面:
从最初的小程序渠道,发展到APP、网站三大平台,还推出了英文点餐界面。 《新加坡眼》在网上搜了这家公司,发现媒体报道极少,唐人街外卖主创团队神秘低调,更加激起了我们一探究竟的兴趣。
1 中餐外卖的定点爆破:锁定刚需人群,发展种子用户
唐人街外卖站稳市场的第一步,是进入了新加坡中国新移民市场。
这个目标人群对新中餐的需求非常高,可谓是刚需。
Grab和Food Panda上的“中餐”,本质上都是“新加坡式中餐”,主要是传统的广东福建菜,及其本地化的一些菜肴:像肉骨茶、鱼圆面、辣椒螃蟹。
但是,中国中餐的一流水平,早已经日新月异。
首先,随着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在巨大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中,催生出了从创意菜式到品牌包装的各方面努力,尤其是川菜麻辣元素的快速推广。辣子鸡、麻婆豆腐或水煮鱼这些当红菜肴,在海外中餐市场反应是比较滞后的,外卖市场就更加滞后了。
(Food Panda搜索“中餐”得到的结果。)
而且,如果住得远,外卖平台不一定能派送。 所以当时新加坡外卖巨头无法解决的两个市场痛点是:一、缺少地道的的中餐外卖;二、缺少派送范围更广的中餐外卖。
唐人街外卖一开始给自己的定位就非常明确:做优质的、全岛派送的地道中餐外卖。
今天回看唐人街外卖当初的决定,是一招险棋。
纵观世界各地的知名外卖平台,不论是新加坡当地的Grab Food,还是中国的美团、饿了么,走的无一不是 “大而全”的路子,外卖商家尽可能多,覆盖的餐饮种类尽可能全。选择做“小而精”的中餐外卖,就是选择了专注于那一批喜爱中餐的用户。
瞄准了特定市场,在“全面”上已经不占优势,唐人街外卖就必须把目标人群市场做深做透,这是唯一的生路。
大量中国新移民都有微信,于是唐人街选择另辟蹊径,以上线微信“小程序”为海外突破口,推向市场。
只要在微信上搜索“唐人街外卖”就可以直接下单,而且新用户还有专享9新币优惠券。
(新用户专享优惠。)
小程序开发起来相对比较轻,用户无需下载也无需注册,使用门槛也低。在微信生态里收集了第一批用户后,唐人街外卖将自己的APP也推向了市场。
按步就班,步步为营,也充分利用每个时间窗口,多迭代,得到了更多的进化时间。
而有时,快几个月,足以赶上一波风口。
今年伊始,始料不及的疫情席卷全球,餐饮行业受到致命打击的同时,外卖行业成了风口中的风口。
经过近一年真实市场运营和调试的唐人街外卖,可以承接这个风口带来的机遇,快速成长。如果事先没有这宝贵的市场实践,今年的疫情给新生外卖公司带来的,可能就不是机遇,而是压力。
与其说唐人街外卖赶上时机的“运气”值得羡慕,不如说运营者的迅速迭代的策略更值得学习。
带着极强的求生欲,唐人街外卖每个发力点,都推动自己这枚“楔子”又稳又准地切入既定的目标市场。
2 唐人街外卖有哪些创新?
2.1 优质中餐厅一网打尽
唐人街外卖在短时间内,与大多数受欢迎的中餐厅都谈成了合作。
(唐人街外卖的海报主打的就是“全岛中餐”。)
像思味冒菜、大龙燚、小龙坎、老成都、蛙功夫、扑面而来这一类经常需要排队的餐厅,在唐人街外卖打开就能看到,满目深具诱惑力的美味,也提高了用户的粘性和满意度。
对于一个新的外卖平台达到这样的效果,唐人街外卖的商务谈判团队的执行力可以说是非常强的。
2.2 服务升级
相对堂食,外卖在大多数人眼中,就主要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功能。
可是唐人街外卖却说:装在外卖盒里,也要有餐厅里的味道、美感和家的温度。
(唐人街外卖的包装呈现。)
唐人街对外卖品质和呈现的这个要求,也几近严苛。
许多用户收到唐人街的第一分外卖时,体验可以用“惊喜”二字来形容。
但是,为了这些提升,唐人街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不论是人力还是物料等等。如果不想吓跑顾客,不能把这些成本转嫁到顾客身上,只能自行消化成本,这就对唐人街团队商业运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把运费打到最低
作为人均GDP名列全球前十的新加坡,属于人力密集型的物流行业成本太高,而且在可见的未来,基本无解。
对此,唐人街外卖反求诸已,在内部运营上做了一些创新。
一个是给高额订单补贴运费。好奇的《新加坡眼》小编带着“我的钱包不流血,谁的钱包流血”的抱负做了一个小测试。
在同样的商家,点同样的东西,送到同样的地址,Grab Food上需要支付运费20新币,唐人街外卖上扣掉红包只需要支付7新币。
(左为Grab Food,右为唐人街外卖。唐人街外卖少付了$3.12,反而多了10串)
在补贴运费的基础上,唐人街外卖还引入了一个创新,允许用户发起砍价。
用户只需要在下单支付之前将砍价连结分享给朋友,就可以邀请朋友帮砍一刀。帮砍的人多了,甚至可以实现完全免运费。同样是这单,我们随手发到群里,没几分钟运费就变成了。。。。。
(左边为砍价页面,右边为砍价后的最终订单。)
0.76元!!拼多多的新加坡微缩版既视感。
如果说砍价的操作还有先例可循,那么唐人街外卖的第三个创新拼单,就是完全的原创了。
只要处于同一个地方,假设用户A用自己的手机点了烤串,他的朋友用户B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来点同个餐馆的美食。这时他们的订单就可以拼在一起,而且系统还会自动平摊运费。
这样一来,用户既不用担心运费太贵,也可以不再迁就别人的口味,点自己喜欢的,吃点好的。
(唐人街外卖拼单海报。)
第四个操作是:混点。它和拼单有点像,主要适用于食阁小吃一类的餐点。如果用户同时想吃几道来自不同店家的餐点,就可以使用混点功能。比如你可以用中华面庄的冷面配上扑面而来的大包,还可以再加一份凉菜,这样的搭配有多爽可能要试过才懂得了。
当然了,多位用户只需要共同支付一份运费就可以搞定。
(唐人街外卖混点海报。)
目前,牛车水的商家已经开通了混点功能,其他地区据说也安排上了。
拼单混点这一设计,不仅吸引用户,也吸引了其他平台纷纷效仿,但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唐人街外卖的最后一个创新是外卖接龙。用户可以发起接龙,并邀请住得靠近的好友参加,接龙金额达到200新币之后,全岛都能免运费。
(配送途中的唐人街外卖骑手。)
这就是互联网里近十年最流行的概念:社交电商。减少了社会资源消耗,促进了环保,用户也得到了实惠。
不过,这对后台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复杂的算法要求。所以,外卖行业里有没有IT牛人,做出来是不一样的。
3 唐人街外卖未来会长成什么样?
虽然外卖行业这些年发展迅猛,但是新加坡人口毕竟有限,这个行业的天花板就在那里。已经拥有15万用户的唐人街外卖(数据来源:唐人街外卖官方数据),如果是光做外卖,为什么要费尽心力弄出这么多创新?这么做到底是图什么呢?
细心的用户可能已经发现,唐人街外卖还推出了跑腿服务、门票预定服务。
这些服务的后面可以是电商、支付、物流等多个领域。基于忠实用户的基础,这个扩张的边界,就是想像力的边界。
唐人街外卖看准了华人在海外居住和旅游的大趋势,终极目标是以新加坡为起点,去到更多海外华人聚集的城市,打造一个一站式的海外华人生活平台,给每一个干饭人, 家的感觉。
毕竟,不论是本地的Grab还是中国的行业大佬美团,这些胜出的赢家,在成为超级APP的路上发足狂奔,至今没有看到暂缓脚步的迹象。
唐人街外卖在新加坡外卖巨头森林里萌芽的新苗,能长成什么样的大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