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疫情期间,本地居民对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的使用激增。
该调研于去年12月17日至31日对1606名新加坡居民进行了调查。该研究调查的受访者男女比例均等。由于该调查在线上举行,较容易接触到年轻群体,因此80%的受访者年龄在 21岁至50岁这一区间。
NTU学者们对居民行为和态度变化进行了许多调研
来源:NTU官网
社交媒体的频繁使用
在疫情期间,约75%的受访者表示WhatsApp的使用时间有所增加。Telegram则为60.3%,Facebook是60.2%,Instagram有59.7%的受访者认为使用时间比疫情前有明显增长。
来源:NTU官网
研究人员表示,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交媒体,部分原因可能是孤独感。当被问及他们是否经常会感到缺少他人的陪伴时,3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时会有这种感觉,而19%的人经常有这种感觉。
来源:NTU官网
近半受访者对现状表示厌倦
来源:NTU官网
关于使用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调查数据显示,本地居民平均每天花费7.21个小时来上网。除上网之外,人们会花费约2.88小时用于听本地广播,约3.05小时用于看电视,约2.76小时用于看纸质书。
另外,在每天约7.21小时的上网时间里,约57.6%的时间用来使用聊天应用,43.7%的时间被用来使用社交媒体,43.4%的时间用于视讯软件。
由于频繁使用视讯会议进行工作方面的沟通,人们逐渐对此产生抵触情绪。数据显示,86%的受访者承认现在比之前更频繁地使用视讯沟通,44%明确地表达出厌烦心理。
南大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副教授李俊廷表示,可能导致视讯疲劳的原因包括:有多张脸看着自己,让人感到不自在;以及不习惯出现在镜头前,时时检查自己在上司或同事面前的脸部表情。
公私时间界限模糊
NTU SCSE的副教授柯一萍表示,WhatsApp和其他社交平台相比,使用量稍占优势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居民想借此及时获取政府推送的疫情信息。
同时,随着员工离开办公室转为在家办公,人们愈发习惯于借社交平台的视讯功能进行工作上的沟通,这时频繁使用社交媒体可能会给人一种时时都在工作的感觉。
来源:NTU官网
南大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设立跨学研究院信息健全与网络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维健副教授表示:个人由于疫情原因,被迫适应在家办公的模式,但企业应当多思考,如何在不占用员工私人时间的前提下,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就企业的角度而言,应当及时察觉员工在疫情期间面对的压力。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有进行更多关于公私界限的宣传。”
网购日渐频繁
来源:NTU官网
此外,疫情期间,网购这一习惯变得越来越常见。调研数据显示,66%的受访者承认他们比疫情前更加依赖网购,只有5.4%的受访者表示疫情后他们网购的次数明显减少。
关于实体店购物这一习惯,约有40.5%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去实体店购物的频率有所减少,不过,有21.6%表示,疫情后变得更常线下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