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歌剧如何影响歌剧历史与女性角色?
在19世纪初的意大利歌剧舞台上,一场关于声音与性别的深刻变革悄然展开。随着阉伶歌手的逐渐退出,由罗西尼、多尼采蒂和贝利尼等作曲家引领的美声歌剧(bel canto)崭露头角。这种风格不仅以独特的演唱方式著称,还对后世歌剧的戏剧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让更多人了解歌剧的历史与风格,本地歌剧团体Lirica Arts推出了一场名为“Opera 101”系列的讲座音乐会。此前,该系列已成功举办了“歌剧简史”和“普契尼生平”两场活动,广受好评。
Lirica Arts的创办人、男中音吴翰卫介绍说,美声歌剧连接了古典音乐时期与浪漫主义风格,罗西尼是其早期代表,而多尼采蒂和贝利尼则开启了浪漫主义的先声。美声歌剧注重歌唱技巧的极致表现,歌手通过唱腔传递角色的情感,甚至表现痛苦、疯狂等强烈的戏剧张力。
吴翰卫还强调,美声唱法对演唱者的技术要求极高,这种高标准促成了歌唱家以“女神”(diva)的形象在舞台上崛起。至今,美声唱法仍是西方声乐训练的重要基础,深刻影响着声乐教育与表演实践。
本次音乐会由本地歌剧与音乐学者什利达(Shridar Mani)策划并主持。他将以美声歌剧时代四位杰出女歌唱家——玛丽布兰、帕斯塔、格里西与维亚尔多的职业历程为切入点,探讨女性角色在歌剧舞台上的演变与塑造。吴翰卫提到,在美声歌剧时期,女祭司、女王等强势女性角色频繁出现,这一特点对后续歌剧创作的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纯粹的美声风格已成过去,但其唱腔与剧情特色依然在后世作品中有所体现。
这场音乐会邀请了来自美国的女高音Serine de Labaume、韩国女高音Renata Hann,以及出生于马来西亚沙巴、在香港发展的女中音张吟晶,与吴翰卫同台献唱。他们将演绎《诺尔玛》《清教徒》《安娜·波莱娜》《唐·帕斯夸莱》等经典歌剧选段。什利达将在演出中穿插讲解,引导观众深入了解歌剧发展史上的这一关键时期。
活动详情:
美声歌剧时期的女王与女神(Opera 101 Series: Queens and Divas of the Bel Canto)
地点: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室
时间:4月17日(星期四)晚上7时30分
票价:35元至49元
购票链接:sistic.com/events/opera04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