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如何应对恶劣天气?新指导原则保障工人安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新加坡的天气变得更加难以预测。为此,新加坡人力部联合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理事会,共同发布了一套全新的指导原则,帮助雇主有效应对强风、暴雨、闪电、高温和烟霾等极端天气状况,从而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这套指导原则聚焦于五大天气威胁:强风、暴雨与洪水、雷电、高温以及烟霾,并从事前准备、现场应急和事后检查三个层面,为雇主提供了具体的防护建议。例如,当风速达到每小时60公里或以上时,未固定的建筑材料可能被吹走,重物也可能被掀翻。对此,指导原则建议雇主暂停户外作业,迅速撤离工人到安全区域,并在确认环境安全后方可复工。
指导原则还要求雇主全面评估天气对工作的潜在影响,制定详细的应急计划,确保沟通渠道畅通,定期组织演练,并保证临时建筑结构和设备的牢固性。此外,雇主需与承包商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各方都为恶劣天气做好充分准备。尽管这些指导原则并非强制性规定,但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扎吉哈强调,根据《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法令》,雇主和员工仍有义务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新指导原则是在去年9月发布的初步安全建议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成。2023年9月17日中秋之夜,新加坡多地因强风导致树木倒塌,甚至有建筑物件坠落砸中车辆,事件发生后不久,人力部与相关机构便向雇主发出紧急建议,提醒他们为极端天气做好准备。这次推出的正式指导原则,还结合了不同行业及公司规模的实际需求,并通过与利益相关方的讨论,获得了包括新加坡建筑商公会在内的行业协会支持。
扎吉哈于4月4日下午在参观宏茂桥Central Weave@AMK预购组屋项目工地时,正式宣布了这一指导原则的推行。人力部也将持续开展检查,确保工作场所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雇主或个人采取相应措施。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杨益财呼吁雇主积极采纳指导原则,并强调为员工提供适当培训的重要性,确保工人和主管在面对恶劣天气时知道如何应对。
过去五年来,新加坡发生了三起因恶劣天气引发的致命工伤事故,包括一名工人被强风吹动的集装箱击中身亡,以及另外两名工人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因雷击在工地和露天平台不幸遇难。去年,本地工伤死亡人数达43人,较前年增加7人,主要集中在建筑和海事行业。
在落实指导原则的企业中,Central Weave@AMK项目的主要承包商盛和建筑(Vico Construction)成为典范。这家拥有500名员工的建筑公司采取了多项额外措施,包括提供冰浆机和设有喷雾的降温站以防工人中暑,强化鹰架结构、使用便携式防洪设备应对暴风雨,以及安装自动雷电预警系统以减少雷击风险。盛和建筑副总经理孙斌斌表示,近年来高温、突发暴雨和长时间烟霾对工人造成更大疲劳,增加了中暑、滑倒和呼吸道疾病的风险,新指导原则将有效帮助现场落实安全措施,保护工人。
一名来自印度的环境管工纳格拉詹(30岁)分享道,公司会确保工人及时补充水分,并在暑热压力指数达到32摄氏度时安排10分钟休息,且不影响薪资待遇。这些举措展现了企业在保障工人安全方面的切实努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