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新加坡媒体:一盒冰淇淋引发的宝马MINI舆论危机

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22日文章,原题:一盒冰淇淋引发的宝马MINI舆论危机疫情后中国首个大型车展进行到第三天,一则视频中,宝马MINI展台4月19日派发免费冰淇淋时,两名礼仪人员以派完为由拒绝中国访客领取冰淇淋的请求,随后却向另一名询问的外国访客送上冰淇淋。

此番“区别对待”激起网络舆论千层浪。宝马的最新道歉微博,有超过11万条评论和18.5万网民转发。一场冰淇淋引发的征讨,追本溯源,背后不仅仅是冰淇淋而已。

1956年7月13日,中国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普通人家买车才变得常见。到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几十年中,外资品牌在技术、品牌好感度上都占有优势,BBA是中国消费者对宝马(BMW)、奔驰(Benz)和奥迪(Audi)的合并称呼。买BBA,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这样的观念正逐渐被打破。在燃油车世界里,BBA建立起对豪华的最终解释权,可到了电车这里,却大权旁落了。一方面,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爆发和自主品牌车企的追赶,另一方面,燃油车市场上,外资品牌这些年对待中国消费者时有“不厚道”的事实。

2020年,丰田汽车宣布在全球召回340万辆汽车,但在全球召回计划中并没有中国市场的身影。奔驰的“铝换钢”,海外版本的奔驰E级等车型运用铝合金材质打造,中国产后却换成成本更低的材质……中国车主心中的不满积压已久。

今日中国网民对宝马的批评和反感,是对外企“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这一行径的集中爆发。近年来,在华运营的海外消费品牌,对类似情绪爆发已不陌生。

加拿大服装品牌加拿大鹅被爆“中国大陆门店售卖货品均不得退货”,引起中国舆论声讨;瑞典服装零售品牌H&M因发声明称抵制新疆棉,受到中国消费者抵制。这两家公司在中国的业绩都受到实际负面影响。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3月发布的调查报告称,碰到消费问题时,受访者选择“默默忍受”的比例为2.5%,连续两年呈现下降趋势,表明中国消费者维权意愿持续增强。

再加上中国社媒传播速度之快,让品牌曝光在手机摄像头下,“双标行为”无所遁形。外企以往可能以为可以浑水摸鱼,闷声发大财,如今时势已变,如果还要留在中国市场,就不得不认真对待中国消费者的要求。

不过,在舆论发酵过程中,特定品牌被批评的程度往往升级到“是敌不是友”,让外界对事态的发展隐隐感到不安。风波或许会过去,但这也应会成为在华运营品牌商的一堂公关101课。(作者察客)

上一篇新闻

特斯拉在中国内地售价最低,在新加坡售价最高

下一篇新闻

印尼已为中国游客备好红毯,东南亚多国陆续加入“抢客”行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