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当场把话说透,希望新加坡支持中国统一,新外长的回答很直接
众所周知,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国维护领土与主权完整不容任何外部势力挑衅的底线,也是世界各国跟中国交往中不可逾越的一条红线。台湾是中国的台湾,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插手干涉。
一句话,中国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骨气、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在2022年8月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中,中国政府再次就台湾问题做出声明:
“中国人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进程的图谋和行径,都将遭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然而,总有国家在拿台湾问题来做文章,美国更是大打“台湾牌”。不过有一些国家显然看得清楚,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新加坡就这些国家中的一员。近日,在中美关系紧张、双方激烈交锋之际,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受邀访华。访问期间,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首先跟维文进行了会谈,可见中国很关心新加坡对台湾问题的立场。
在两人会谈中,宋涛直接开门见山,再次表明中国大陆对台湾的立场,他说:“希望新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统一大业。”维文回答的很干脆,没有拖泥带水,他直接说:“新方将继续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对于新加坡外长这样表态并不奇怪,2021年11月,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在美国第12届阿斯彭安全论坛上就说:“台湾问题是一条‘深红线’,一旦因台湾问题发生实际性冲突不存在赢家,所以他建议应该远远地避开。”
新加坡,世界最出名的国家之一,在亚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望,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邻,主要由新加坡岛及附近六十多个岛屿组成。
1963年9月,新加坡并入了马来西亚联邦国家,成为其中一个州,李光耀担任州长。李光耀当时这样做也是迫于无奈,在他看来新加坡太小了,回旋余地有限,随时都有可能被周围国家侵略或吞并。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联邦的“蜜月期”维持了不到两年时间,因为李光耀跟联邦政府在经济政策、政治和治国方针策略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和分歧,这让他大失所望。
于是,1965年8月初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召开国会会议,准备以投票的形式来决定新加坡在联邦中的去留问题,最终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将新加坡逐出联邦政府的决议。
1965年8月9日清晨,新加坡人像往常一样忙碌起来,丝毫没有感觉当天的与众不同。突然,城市大街小巷的广播中传出李光耀悲伤的声音,他说:“我,李光耀,以新加坡总理的名义,代表新加坡人民与政府宣布,从1965年8月9日起,在自由、正义、公平的原则下,新加坡将永远是一个自由、独立、民主的国家,在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社会里,誓将永远为人民大众谋求幸福和快乐。”
新加坡被迫独立了,可前途渺茫。李光耀后来在回忆录中也承认这一点,他写道:
“我从来没这样悲伤过。分家成了事实,我辜负了马来亚、沙巴和沙捞越许许多多的人。一些国家原本就独立,一些国家争取到独立,新加坡的独立却是强加在头上的。对新加坡来说,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
新加坡跟中国关系源远流长,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中国人来到这里。1965年新加坡被迫独立时,200万国民中超过75%都是华人。正如此,当时走在新加坡街头,汉字标语、广告等随处可见。
如果不出意外,李光耀应该把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毕竟他的政府需要华人支持。事实上,当时华人商会代表们也多次游说李光耀,希望将汉语定为官方语言。然而,李光耀直接拒绝了,他说:“当然可以,但前提是你们要能打倒我(不让我担任新加坡总理)。”
最终,李光耀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至于原因,李光耀说:“我们也通过语言与世界各地保持联系。很幸运的,过去统治新加坡的是英国,它留下的是英语。假如新加坡如越南那样是由法国统治,我们就必须忘掉法语,再去学习英语以便同世界接轨,那肯定是个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转变。”
显然,李光耀当时这样做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够强大,在国际上没有多少话语权。根据资料,新加坡是东盟中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时间是1990年10月3日。
从新加坡与中国建交的过程就可以看出,新加坡立国之策就是以实用为原则,一切都建立在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尤其外交更是不拘泥形式,怎么实用怎么来。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国正值特殊时期,东南亚一些国家都担心本国有共产主义背景的党派,所以对华人华侨进行打压。
新加坡作为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自然引起了周边国家的警惕和戒备,特别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称新加坡为“第三个中国”。面对如此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李光耀在处理内政、外交事务时,格外小心谨慎,所以一直没有下定决心跟中国建交。
另外,中国当时被西方国家封锁,李光耀选择亲近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则暂时回避中国。不过,随着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破冰,李光耀开启了与中国领导人互访,这为中新建交夯实了政治基础。
1976年5月10日至23日,53岁李光耀首次访华。当时毛主席病重,还是破例接见了李光耀。当时李光耀对中方表示,中国一直是亚洲的大国,新加坡不可能也不会反对中国,中国越强大对新加坡越有利。
新加坡领导人首次访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了这次访华,李光耀做足了准备,但他在所有官方场合都说英文,签名也是用英文,以此来向世界展示“新加坡不是第三个中国。”李光耀这次访华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中国回赠的国礼中有一本书,里面有关于1962年中印战争的内容。
李光耀认为新加坡国内有印度族群生活,便把这本书还给了中国。现实不?这就是新加坡当时外交政策。正如李光耀在1965年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同所有邻国建立友好关系。但是要建立实际有效的睦邻关系,先得把话说清楚:‘我们家里要买什么家具和要怎么摆设,一概由我们自己做主。’”
1990年7月,我国总理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顺访新加坡。李光耀突然表示:“我在今年年底将卸任总理一职,希望今年10月访华,会见中国新一任领导人。我衷心希望在此之前,无论如何也要完成两国建交的历史使命。”
李光耀的愿望实现了,当年10月3日中国和新加坡外长在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建交联合公报,宣布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5年新加坡独立时,人均GDP仅为450美元,当李光耀在1990年卸任总理时,新加坡人均GDP为14504美元,是1965年独立时的30多倍。
李光耀缔造的“新加坡模式”享誉全球,后被世界众多国家效仿,同时他的“软威权主义”也备受争议。对此,李光耀的回应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不在意西方读者如何评价我,我在意的是我的人民如何评价我。”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李光耀一直奉行平衡外交,尤其善于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左右逢源。李光耀在任时的具体做法是:
一、充分借鉴不结盟思想,跟美国保持友好关系,但不建立正式盟国的关系;二、学习瑞士的中立政策,多交朋友,少树敌,尽量在对立的双方不选边站;三、不选边站并不并不代表在国际政治舞台不发声,而是找准议题、找准时机,充分阐述新加坡方面的看法和立场,进而彰显新加坡的存在。
李光耀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他自然清楚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以他对台湾问题表述也很有艺术。李光耀认为中国崛起将不可阻挡,海峡两岸统一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李光耀看到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又表态希望美国能出面制衡中国。
1992年,我国领导人访问新加坡时,李光耀就说:“如果(中国大陆)愿意许下可信的承诺,保证不动用武力换取统一,这对双方都会有好处。和平与合作将能为双方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带来极大利益。”
到了1996年3月,李光耀再次呼吁海峡两岸保持和平,他公开说:“中国领袖说我是他们的老朋友,而我和台湾却是更老的朋友,任何一方受到伤害,新加坡都会蒙受损失。如果双方受到破坏,新加坡的损失就加倍惨重,唯有双方繁荣富强,相互合作以争取共荣,新加坡才能从中受益。”
正因此,当李显龙上台后对台湾问题的描述更为谨慎。2021年8月3日,李显龙以视频方式参加了美国出席了美国阿斯彭安全论坛,话题涉到中美关系、台湾问题等热点问题。
李显龙说:“台湾是‘中国所有核心利益的汇合点’,是中国‘绝对的红线’。虽然目前台海局势暂且没有到达危急的程度,但很容易因为‘大众误判或者失误’而滑入一个危险的局面。”
李显龙自然清楚台湾问题本质上就是中美问题,他还表示美国对台湾的态度是关键所在,他认为不仅是中国领导人,目前中国知识分子、军方以及普通民众都支持统一台湾,而台湾当局则希望能保持现状,所以很难找到新的两岸关系的维系模式。
2022年8月,佩洛西窜台前,将亚洲行第一站放在新加坡。李显龙在跟佩洛西会谈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稳定的美中关系对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性。”李显龙言下之意已经很清楚了,佩洛西窜台计划已经严重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发展,对地区局势则是造成了不良影响,奉劝佩洛西不要窜台。
当年9月,新加坡外长维文在纽约访问期间坦言,中美之间的纷争影响着全世界,尤其是亚洲国家。维文还表示,东南亚国家中有一些可能比较亲近中国或美国,但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彻底选边站队。
据外媒报道,新加坡是亚洲最强烈呼吁中美避免破坏性冲突的国家之一,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冲突可能很快开始波及该地区较小的国家。正如此,我们就看到本文开始那一幕,维文关于台湾问题的回答干脆直接。
最后以一句话总结,“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