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区域通讯|败诉仍决心不改, 印尼为何如此看重镍关税?

东南亚政经动态2022年第4期 · 总第4期 ESSRA|东南亚学人


▲ 印尼工人在镍铁生产线上工作。图源:新华社

本期提要

柬埔寨|世行报告:2023年柬埔寨经济增长率达5.2%,经济快速回升

印度尼西亚|印尼在WTO输了镍出口禁令案,但新的关税措施正在路上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新政府起航,改善民生任重道远

老挝|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一周年,“钢铁丝路”激发地区经贸活力

缅甸|美国对缅外交关系降级?东盟内部态度并不统一

越南|不理西方减排援助献议,越南计划扩大燃煤发电

菲律宾|日本战机抵达菲律宾,强化美日菲军事合作

新加披|新美“英勇标志”军演,强化双边防务关系

欧盟—东盟|欧盟日益重视与东盟的关系

中国—东盟|中国与东盟低碳投资合作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1

国别动态

柬埔寨


【经济动态】世行报告:2023年柬埔寨经济增长率达5.2%,经济快速回升


12月7日,世行发布最新报告指出,得益于制衣、旅游用品和鞋类出口保持韧性,旅游业反弹,柬经济复苏势头良好。预计今年柬埔寨经济增长率达4.8%,2023年增长率达5.2%。


世行称,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柬埔寨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表现良好,入境国际游客稳步增长,今年前9个月达到120万人次。商业和消费者信心有所增强,国内外投资有所增加。世行指出,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贸易增长在今年下半年放缓,预计明年还将持续。为保护柬经济不受外部需求可能下降的影响,柬埔寨可以采取措施,加强财政支持,促进其国内经济,特别是其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业发展。世行报告同时指出,柬埔寨旅游业和酒店业是特别有前景的增长领域。展望未来,随着国际和国内旅游业的复苏,柬经济预计将有明显增长。

——摘编自《亚联时报》


【对外关系】柬埔寨将向韩国贷款15亿美元,落实5年发展计划


12月8日,据柬埔寨外交部报道,柬埔寨打算向韩国贷款15亿美元,用以实施柬埔寨2022年至2026年发展计划。12月9日,柬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巴速坤与韩国驻柬经济发展合作基金(EDCF)主席Minnie Chey签署了该框架协议。此外双方还签署一项价值2.45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协议与一项价值7000万美元的优惠贷款协议,分别用于兴建连接金边夜市、水净华区和阿雷沙区大桥,以及实施西哈努克市电网加固项目。


柬埔寨外交部指出,“韩国政府提供的上述优惠贷款将对刺激柬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进一步加强两国现有的良好关系。”

——摘编自柬埔寨头条


印度尼西亚


【经济动态】印尼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72% ,经济复苏势头强劲


印度尼西亚中央统计局日前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受出口持续增长和投资改善的拉动,今年第三季度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2%,延续了自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的经济复苏势头。印尼财政部预计,今年全年印尼经济有望增长5.0%至5.3%。


从行业数据看,除卫生服务领域外,印尼主要经济领域在第三季度都实现了增长,其中,工业、农业、贸易和建筑业等持续复苏,对印尼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45%,为经济增长注入了稳定性。第三季度,交通运输和住宿餐饮业成为增长最快的行业,分别同比增长25.81%和17.83%。


多个行业实现增长带动印尼国内外投资增加。印尼投资部部长巴赫里尔介绍,在来自中国、新加坡、日本等国投资者的推动下,印尼第三季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的169万亿印尼盾(1元人民币约合2193印尼盾),同比增长63%。此外,国内投资者信心恢复,第三季度国内投资资金为139万亿印尼盾,同比增长23%。


今年以来,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元走强对印尼经济造成一定压力,但与一些发展中经济体急速贬值的货币相比,印尼盾在本年度对美元仅贬值了9%。印尼财政部部长英卓华表示,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遇到债务风险和食品、能源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印尼经济稳住了基本盘,复苏势头明显。其中,工农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带动了国内消费和投资。印尼中央统计局局长尤沃诺表示,在全球通胀高企和面临衰退的背景下,印尼取得这一成绩非常不易,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印尼经济增长前景仍将保持乐观。


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经济部主任法贾尔·希拉万对记者表示,印尼政府正致力于推动印尼工业产业升级,提升价值链水平,“政府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更多投资。在提高印尼工业化水平的同时,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基础。”据印尼财政部长穆利亚尼表示,对经济持续复苏的乐观情绪是出口表现支持的因素之一。印尼的经济增长相当高,连续四个季度增长率达到5%,甚至在今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5.72%。

——摘编自路透社


【对外关系】印尼在WTO输了镍出口禁令案,但新的关税措施正在路上


继印度尼西亚在世贸组织针对镍矿出口禁令的诉讼中败诉后,印尼将通过财政和贸易渠道实施“双重战略”。除了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外,对镍矿征收出口关税或出口税的计划也正在敲定中。


佐科在印尼全国投资协调会议上致辞时说,WTO的裁决不会阻挠印尼发展矿物加工的决心。“虽然针对镍矿这个课题,我们在WTO败诉了,但没关系,我已经指示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长提出上诉。”佐科重申,印尼不希望继续出口矿物原材料,而是要发展矿产下游产业,创造就业机会,而且可能将出口禁令扩大到其他矿物原材料,例如铝土矿。他说:“如果害怕被起诉而退缩,我们将无法成为发达国家。”佐科指出,原材料出口禁令增加了印尼的国库收入,以镍为例,出口镍原料为印尼赚取20万亿印尼卢比(约合90.52亿元人民币),但经加工后再出口,收入即飙升至300万亿印尼卢比(约合1357.8亿元人民币)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世界镍资源储量约9400万吨,其中,印尼资源储量排名第一,约2100万吨,占比22%。对比2015~2020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数据,5年内全球镍资源储量增量约1700万吨,印尼增量1650万吨。


印尼镍矿产量也遥遥领先。2020年全球镍矿总产量为251万吨,印尼镍矿产量为7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31%。对比2015~2020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数据,5年内全球镍矿产量增量约23万吨,印尼增量64万吨,占全球增量的279%。


自2020年以来,印尼禁止出口未经加工的镍矿石,以吸引外国投资者在境内开发镍冶炼厂和下游产业,而这引发了与欧盟的贸易争端。欧盟不满印尼的镍矿石出口禁令,2021年向WTO申诉,指禁令不公平地限制了欧洲不锈钢生产商对镍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的获取。世贸组织还未正式公布裁决,但印尼能源与矿物资源部11月21日已证实印尼方败诉。


佐科9月就曾表示,印尼可能会在与欧盟的贸易争端中败诉,该争端涉及印尼2020年禁止出口镍矿。佐科称,无论WTO在这一争端中的决定如何,印尼将继续推进对原铜、铝土矿和锡等其他原材料出口实施类似禁令的计划,以鼓励外国投资,帮助印尼在资源加工价值链上跃升。

——摘编自联合早报


老挝


【经济动态】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一周年,“钢铁丝路”激发地区经贸活力


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满一周年。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消息,截至当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50万人次,其中国内段720万人次、老挝段130万人次;发送货物112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超190万吨,运输安全保持稳定。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全长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已成为连接中老、辐射东南亚的国际物流黄金大通道,正为地区经贸交流合作源源注入活力。


老挝巴特寮国家通讯社刊发题为《中老铁路推动老挝经济发展促进中老合作》的报道称,中老铁路跨越山河,帮助老挝突破了没有海岸线且地形复杂的困境,开创了一条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中老合作、助推区域联通的新道路。中老铁路降低了运输成本,增加了货运频次,扩大了跨境货物运输规模。采用“铁路+”模式,例如“铁路+旅游”“铁路+贸易”“铁路+农业”“铁路+产业”,为沿线地区创造了发展机会,带动经济复苏。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副总理宋赛表示,开通运营一年来,老中铁路安全稳定,客货运输量质齐升,极大方便了老挝人民出行、促进国际贸易畅通,为推动老挝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老中两国人民作出巨大贡献。“澜沧号”动车组成为老挝的国家“名片”,铁路沿线旅游、农业、矿产等资源开发和城市化建设蓬勃发展,众多优秀年轻人主动投身铁路建设运维工作,为老挝加快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播下了珍贵的种子。

——摘编自央视新闻


【政治动态】老挝第九届国会第4次会议在老挝国会大堂召开,主要讨论政府2022年度重点工作报告及2023年度工作计划等14个重要议题


据老挝媒体报道,2022年12月5日,老挝第九届国会第四届常会开幕议程中,总理潘坎·维帕万汇报了政府2022年的突出工作和2023年工作计划的方向,其中包括10项突出成绩和6项必须解决的问题。


潘坎表示:尽管地区、国际和国内形势会很艰难,会有许多过去几年没有遇到的挑战,但在党中央的指导下委员会、政治部、党中央书记处、国会、省级人民议会的定期监督、友好国家的合作和援助以及政府的积极努力,我们能够控制国民经济,使其不至于陷入严重危机,社会安宁有序,取得了以下一些成果:(1)经济增长;(2)征收财政收入;(3)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4)债务清算;(5)维持货币稳定;(6)国营企业改革;(7)促进私营部门投资;(8)国防治安与国际关系;(9)解决 covid-19 的流行问题 (10)创造就业机会和劳动力分配。


在这10项务实成果中,最突出的是:经济增长带动了有潜力更好带动经济增长的农业生产单位、工业和服务业。从近9个月的GDP测算来看,国民经济增长在4.2%的水平,预计全年力争保持在4.4%的水平(计划为4.5 %)虽然达不到计划,但在现在困难和充满挑战的环境下,有了更好的增长趋势(2021年是3.5%)。


对于债务解决方案:政府继续根据定义的计划管理和解决债务问题并且可以通过使老挝不陷入无法偿还债务的国家来强制偿还债务。


关于维持货币稳定:政府着力解决汇率波动和通货膨胀问题,以迫使这些波动放缓。在此:专注于兑换店的管理进入商业银行的管理,从2022年初开始可以调整兑换商铺,共有419家商铺,到现在有113家商铺,未来我们会继续检查货币兑换规则的质量和执行情况,如果发现任何一家店铺无法履行或违规,将继续进一步吊销牌照,朝着与其他国家一样将所有兑换服务转变为商业银行服务的方向发展。同时,严格控制买卖商品的资金转移,投资资金必须通过银行系统;固定对以进口燃料为主要来源的公司的外汇供应,可以正常向社会提供燃料(即使价格取决于国际市场)。

——摘编自中国驻老挝大使馆


马来西亚


【政治动态】马来西亚新政府起航,改善民生任重道远


马来西亚新内阁成员3日在首都吉隆坡国家皇宫宣誓就职,最高元首阿卜杜拉和已经就职的总理安瓦尔出席仪式。安瓦尔此前一天在宣布内阁名单时表示,新政府将重点推动经济发展,专注于落实可减轻人民负担的举措。


安瓦尔领导的希望联盟此次大选仅获得不足四成的国会议席,需要和此前长期为竞争对手的国民阵线、沙捞越政党联盟以及其他一些政党联合组阁。在安瓦尔政府组建前,当地观察家也指出,这几个政党联盟之间的磨合,将是安瓦尔面临的挑战。当地媒体也指出,其内阁史无前例地安排两位副总理,即出于平衡需求。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11月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举行选举,但没有政党或政党联盟赢得简单多数席位,因此随后的总理人选和内阁成员产生过程一波三折。新政府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施政目标,各方需要弥合分歧,积极开展合作。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指出,马来西亚新政府没有“蜜月期”,必须尽快处理眼下的各项难题。安瓦尔领导的政府虽获多方支持,然而各阵营与党派之间仍存在矛盾,一些争议不会因为在同一屋檐下而立刻消失,各方需要相互磨合,要以理性问政和建设性合作为执政基础。

——摘编自联合早报


缅甸


【对外关系】澜湄合作缅甸平安航道协调中心在缅落成


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的缅甸平安航道协调中心落成仪式于11月29日在缅甸掸邦东枝举行。中国驻缅甸使馆公参郑志宏,缅甸警察总部后勤部部长敏多,缅甸中央禁毒委员会联合秘书、禁毒局局长温奈,缅甸澜湄合作国家协调机构副主席温泽雅吞等40余人参加仪式。


郑志宏在致辞中表示,中缅两国在禁毒领域互为最重要合作伙伴之一,禁毒合作始终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国同包括缅甸在内的湄公河五国已联合开展六届“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已进行123次。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不断升级,联合防范打击毒品犯罪力度不断加大,金三角等湄公河地区毒品犯罪受到有效打击遏制,湄公河流域安全合作已成为国际执法安全合作典范。缅甸建成掸邦东枝平安航道协调中心,将更好保障澜湄六国执法安全领域务实合作,巩固金三角地区联合禁毒态势,消除毒品威胁,切实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为缅甸和区域发展繁荣创造有利环境。


温奈强调澜湄六国共同打击贩毒、加强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感谢中国支持缅甸建立澜湄合作平安航道协调中心,表示缅方将继续落实好“平安航道”计划,充分发挥协调中心作用,为湄公河流域加强禁毒合作、共享禁毒信息、举办合作会议等提供便利。


温泽雅吞表示,平安航道协调中心的落成有助于澜湄六国合作应对毒品问题带来的挑战,助力实现澜湄合作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帮助缅甸及地区国家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摘编自缅甸镜报


【对外关系】美国对缅外交关系降级?东盟内部态度并不统一


据外媒消息,美国将对缅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现任美国驻缅甸大使托马斯·瓦伊达本月底结束任期返回美国后,拜登政府将不再委派大使级外交官。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也通过电子邮件回复了媒体的提问称,“德博拉·林恩将在托马斯·瓦伊达大使离职后担任美国驻仰光大使馆的临时代办。”


有分析称,此举明确了拜登政府对缅甸国管委的态度。自1990年代以来,缅甸前军政府时期,美国有大约有20年的时间没有向缅甸派驻大使。此后,随着缅甸的民主进程在2010年大选后加速,作为时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标志性的“重返亚洲”外交的一部分,美国在其他国家之前迅速实现了与缅甸的外交关系正常化。2011年底,希拉里·克林顿成为 57 年来第一位访问缅甸的在任美国国务卿。一年后,奥巴马成为第一位在部分解除经济制裁后访问缅甸的在任美国总统。随后,曾负责缅甸事务并被认为最了解美国亚洲政策的德里克·米切尔于2012年被任命为首任美国驻缅甸大使。2012年11月19日,时任缅甸总统吴登盛在仰光会见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此举被视为华盛顿打算优先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象征,但分析称,如今,缅美两国的关系明显再次破裂。现任美国驻缅甸大使托马斯·瓦伊达于2021年1月抵达缅甸,正值缅甸国防军宣布接管政权的前一刻。在他之前的两任美国驻缅大使每人在缅任职时间约四年,但瓦伊达将在任职不到两年后离开缅甸。


外媒报道称,美国正在效仿采取类似行动的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韩国在没有大使的情况下保留其驻缅甸大使馆。“来自欧洲国家的外交使团相互同意不向缅甸派遣新大使,”一名驻缅甸外交官说。对于美国和西方诸国的态度,最靠近缅甸的东盟各国内部意见并不统一。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文莱等多国长时间让代办管理大使馆的运作。不过就在12月7日,泰国大使向缅甸国管委主席敏昂莱大将递交了全权任命书,正式就任自今年3月以来一直空缺的职位。

——摘编自缅甸金凤凰中文报


越南


【政治动态】越南首办国际国防展,期望开拓采购渠道并外销军备


12月8日,越南首个大型防务展销会开幕。越南希望通过展销使武器采购渠道多元化,同时外销本国产的军备。为期三天的越南国际防务展在首都河内机场举行,吸引了30个国家的174个单位和企业参展。越南总理范明政星期四(12月8日)在开幕礼上说,越南奉行和平与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此次防务展有助武器采购渠道多元化,以便在传统与非传统挑战日益增多之际,保卫国家和人民。


美国驻越南大使纳珀对媒体说,防务展是“越南迈向国际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一个新舞台,而美国希望参与其中”。美国要加强与越南的军事合作,准备与越南探讨其防务需要,尤其是海上防御。


过去数十年来,越南的武器和防卫系统有80%由俄罗斯供应。有分析员指出,越南计划调整武器采购政策,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这主要是因越南希望能更加自给自足,并从其他来源购入俄罗斯无法提供的先进装备,而且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越南受到西方国家压力,要其减少对俄军购。与此同时,越南也在以色列等防务伙伴的支持下,大力发展自身军工业以实现军备出口。


越南国立大学防务研究员阮禹蓬说,越南军工业主要生产装甲车以及轻型武器如反坦克火箭、榴弹发射器和机关枪,如今也开始与外国军火商合作研发更先进的军备,包括无人机、雷达和反舰导弹。


不过,越南的军备生产能力依然有限,过去十年仅出产小型无人侦察机。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军购专家何黄合说,越南小型武器的买家可能包括邻国老挝、非洲和拉美国家,它们或会被越南提供的优惠价格所吸引。

——摘编自Vietnam+ (VietnamPlus)


【对外关系】不理西方减排援助献议,越南计划扩大燃煤发电


据河内路透报道,七国集团愿向越南提供低息贷款,助越南淘汰燃煤发电,但越南不仅不为所动,还提出扩大燃煤发电的新能源计划。根据新版能源计划,煤炭在2030年以前仍会是越南最主要的能源,而且会增建多达11座新的燃煤发电站。越南是全球20大煤炭消费国之一,如果不迅速转用可再生能源或较低污染的能源,越南碳排放量料将成倍增加。


越南的新计划显示,燃煤发电会从目前的21吉瓦(GW),增至2025年的30吉瓦和2030年的超过36吉瓦。不过,由于总发电量增长幅度更大,燃煤发电占能源结构的比率,将从2020年的34%降至2030年的28%。越南要在2045年以后,才能大幅降低燃煤发电占能源结构的比率。到2050年,煤炭将不再是越南能源结构的组成部分,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将占更大的份额。在新计划中,可再生能源产能到2030年只增加到21吉瓦。越南政府预计,可再生能源本世纪中期才会呈指数级增长,风能、太阳能和氢能发电站的装机容量将超过200吉瓦。


去年11月,西方国家与南非建立“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第一阶段融资约85亿美元,为南非提供赠款、优惠贷款以及风险分担工具等措施,助其实现减排目标。在今年11月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西方国家也与印度尼西亚达成类似的合作项目,在未来三到五年向印尼提供200亿美元,助印尼淘汰燃煤发电。


西方国家也希望与越南达成类似协议。消息人士称,尽管西方提出了一系列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升级版融资计划,其中大部分是贷款,但未能说服越南接受。越南代表希望获得更多赠款,并对资金的分配方式拥有更多支配权。欧盟官员之前指出,谈判进度受阻,主要是因为援助配套的附带条件会削弱越南一些当权者的权力,高层内部因而对接受减排协助出现看法分歧。此外,援助形式以贷款为主,补助金极少,对越南的吸引力不大。


欧盟官员为越南的协议设定了新的目标,计划12月中在布鲁塞尔再次与越南谈判。然而,许多身在越南的投资者和外交官怀疑,除非协议得到实质改善,否则很难达成共识。越南政府内部在电力开发问题上的分歧,仍将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摘编自Vietnam+ (VietnamPlus)


菲律宾


【对外关系】日本战机抵达菲律宾,强化美日菲军事合作


据《日本经济新闻》12月7日报道,菲律宾马科斯政府正在加强与日美的防卫合作。12月6日,菲律宾允许日本自卫队战斗机来菲开展部队间交流,未来还将有更多菲律宾军事设施可供美军使用。


6日,日本自卫队两架F-15战斗机抵达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首次向东盟成员国派遣战机。日本防卫相浜田靖一在6日的记者会上强调了派遣战斗机的意义,他说:“自卫队与菲律宾军队的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强化,不仅有助于日本的安全保障,也将为两国维护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作出积极贡献。”菲律宾空军司令坎拉斯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评论说:“自卫队派遣战斗机是两国防卫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的象征。”


日本与菲律宾的防卫合作正在快速深化。4月,两国在东京举行了首次外交防务“2+2”会议,除向菲律宾出口4套警戒管制雷达外,日本还为菲律宾提供了两艘全长97米的巡逻船。11月下旬,双方还在苏比克湾周边举行了菲律宾海军巡逻船与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参与的联合训练。


据报道,菲律宾代理国防部长福斯蒂诺11月宣称,希望日菲签署《来访部队协议》以便日本的部队(自卫队)能够参与演习。菲律宾已经同美国和澳大利亚签署了该协议,如果再加上日本,便有可能与日美澳开展联合演习。

——摘编自《日本经济新闻》


【政治动态】民调显示:马科斯及莎拉均获得菲律宾人民高支持率及信任率


12月1日,根据菲律宾民调OCTA研究小组的“群众的反应”民调最新调查,大多数菲律宾人对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和副总统莎拉的工作表现表示赞赏并给予信任。


OCTA研究小组的民调采访了全国各地1200名受访者。根据10月23日至27日的民调结果,78%的菲律宾人赞赏马科斯的表现,86%的人信任马科斯。上述民调中,只有5%表示不满意,4%表示不信任。若以地区来分析,马科斯在菲律宾棉兰佬岛获得最高的支持率,为85%,其次是未狮耶地区的81%、首都区的75%以及吕宋岛的74%。此外,马科斯在棉兰佬岛的信任度为92%,其次是未狮耶地区的87%、吕宋岛的84%以及首都区的82%。马科斯的信任率在不同社会经济阶层中不同,自78%至90%。马科斯在E阶层或赤贫阶层中得到最高的评分,90%。与此同时,莎拉也分别获得了80%和86%的高支持率和信任度。


此前,该民调也发布报告称,85%的菲律宾成年人认为国家在马科斯政府的领导下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只有6%的人表示不同意。马科斯11月29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民意调查结果描述为“非常令人鼓舞”,并表示让所有社会经济阶层的菲律宾人感受到政府的政策和计划至关重要。

——摘编自菲律宾世界日报


【中菲关系】中方视菲方为重要发展伙伴


12月9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和菲律宾中国了解协会(下称“菲中了”)联合举办第七届“中国—菲律宾马尼拉论坛”,主题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后的中国和中菲关系”。菲律宾前总统、菲中了名誉主席阿罗约致开幕辞,菲中了主席兰比诺发表主旨演讲,众议长罗慕尔德兹、副众议长卡米勒·维拉、参议院少数派领袖皮门特尔、众议院少数派高级副领袖达扎、众议员安吉莉卡·科等分别致辞,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致闭幕辞。菲议会、主要政党代表、政府和军方官员及各界人士约160人现场出席。


黄大使表示,中菲是一衣带水、风雨同舟的近邻。我们同为发展中国家,秉持相近的发展理念,面临相似的发展任务,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上个月,习近平主席与马科斯总统在曼谷成功会晤,就谱写中菲友好新篇章、打造更为强劲紧密的双边关系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双方确立了农业、基建、能源、人文四大重点合作领域,致力于打造合作亮点,提升合作水平,造福两国人民;同时坚持沟通对话和友好协商,妥处海上分歧争议。


菲律宾参院少数党领袖皮门特尔三世在随后的发言中说,菲中应该保持友好,因为两国是搬不走的邻居。皮门特尔说,合作而不是对抗将是关键,“我们数千年来一直是邻邦,今后一万年也是如此,我们别无选择,必须要互相了解,相互扮演‘好邻居’的角色。所以,我们愿给予菲中了解协会一切支持。”

——摘编自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


泰国


【经济动态】泰国投资委(BOI)出台9项投资促进措施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根据五年投资促进战略规划,批准了9项推动投资的重大措施,并成立小组委员会提供投资便利服务,由副总理素帕塔纳蓬任委员会主席,推动目标行业,引领泰国迈入新经济,同时新增投促产业类型,制定A1+特殊优惠权益,特别产业可获得豁免企业所得税最高达13年。


BOI秘书长纳立先生透露,由巴育总理担任主席的委员会会议上,批准了在新的五年投资促进战略(2023年-2027年)下旨在推动投促战略及建设新经济的新投资促进9项措施,具体包括:(1)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工业投资促进措施;(2)提高竞争力措施;(3)保留和扩展现有生产基地措施(Retention and Expansion Program);(4)企业综合业务基地搬迁促进措施(Relocation Program);(5)经济复苏期投资激励措施;(6)提升工业智能化和可持续性措施;(7)中小企业投资促进措施;(8)目标区域投资促进措施;(9)社区和社会发展投资促进措施。“以上9项措施,包括对现有措施进行调整,使其更有针对性并更加便利,同时增加了一些新措施,如:保留和扩展现有生产基地措施(Retention and Expansion Program)和企业综合业务基地搬迁促进措施(Relocation Program)等积极措施,旨在重申泰国凭借其在食品安全、清洁能源基地以及强大的产业配套等优势成为新工业投资基地和国际商业中心,以应对全球挑战。同时出台了4个新增的经济走廊投资促进措施,为全国各区域创造机遇以及提高竞争力。新的投促措施和优惠权益将于2023年1月正式生效。”纳立秘书长介绍说。


除此之外,BOI将投促产业类别从7个类别调整为10个类别,以更清晰地反映新产业的推广方向。比如:BCG即生物-循环-绿色产业、高科技产业、数字产业、创新产业以及高价值服务业等。同时新增加A1+级别优惠权益予高科技和创新的上游产业和与教育/研究机构进行技术转让的目标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先进材料技术)发展业务,将获得免缴企业所得税10-13年。同时增加了新的投促产业类型,比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Vehicles: FCEV)生产业务、燃料电池设备生产业务、换电站(Battery Swapping Station)、可再生能源制氢业务、包括其他的关联业务,氢能发电业务、未来食品生产业务、航天工业等。


纳立秘书长表示:“投资委成立了投资无障碍便利小组委员会,由副总理兼能源部部长素帕塔纳蓬任该委员会主席,用于解决各种投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投资便利服务,特别是目标产业的重大投资项目,无论是与各部门相关的政策问题、各运营许可证问题、项目选址问题,或者是劳动力和高技能人才问题,以加快新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未来的全面繁荣和可持续增长。”

——摘编自泰国商业部


新加坡


【对外关系】新美“英勇标志”军演,强化双边防务关系


12月9日,新加坡武装部队和美国海军陆战队顺利完成12天的常年双边军事演习。约600名新加坡武装部队陆军第七步兵旅和第三精卫营的人员,以及约25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轮驻东南亚部队——第一远征军人员,11月28日起参加了代号“英勇标志”(Valiant Mark)的演习。根据新加坡国防部文告,“英勇标志”演习今年迈入第25届,第七步兵旅旅长指挥官陈裕昆上校和第一远征军指挥官托马斯·西韦茨(Thomas Siverts)上校,星期五早上在勿洛军营共同主持了闭幕仪式。


据新加坡国防部报道,1991年启动的“英勇标志”演习,强调新加坡和美国之间极佳且长久的双边防务关系。两国军队通过多项双边和多边演习、高层互访、专业交流,以及相互出席彼此的课程和研讨会等方式定期互动。这些互利的交流提高新美两军的专业水平与合作,并在两军人员之间培养牢固的关系和友谊。

——摘编自联合早报


【对外关系】新加坡为东帝汶官员提供培训课程,以帮助东帝汶加入东盟


12月8日,新加坡启动了针对东帝汶官员的培训计划,以支持东帝汶加入东盟的进程。据新加坡《海峡时报》12月8日报道,300多名来自东帝汶的官员和其他行政人员将接受有关东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展开谈判、如何撰写报告等。东帝汶官员还将就国家教育系统的调整接受培训,以为带领东帝汶青年一代加入“东盟大家庭”做好准备。


据报道,上述培训计划被称为“新加坡-东帝汶东盟预备支持”(Singapore-Timor-Leste Asean Readiness Support)计划,简称“星星计划”(Stars)。该计划于东帝汶现任总统奥尔塔近日对新加坡的六日访问中提出,这也是东帝汶第一次对新加坡展开国事访问。


新加坡外交部8日表示,有关东盟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旨在让东帝汶官员能有效地参与东盟会议。面向200多名东帝汶政府官员的课程将包括英语交流、笔记和报告的写作、谈判技巧等内容,另有100多名东帝汶教师、校园行政人员和教育官员将接受技术、职业教育、学校管理、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培训,以帮助东帝汶发展国家教育系统。新加坡外交部表示,总理李显龙重申该国原则上支持东帝汶加入东盟,并承诺将与其他东盟成员国合作,为东帝汶加入东盟制定客观的路线图。


与现在的官方表态不同,新加坡曾是对东帝汶加入东盟异议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东帝汶拥有130万人口,资源丰富。路透社指出,该国2002年获联合国正式承认后,立即启动了加入东盟的进程,但在2011年才正式提出加入申请。分析曾指出,东帝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与其他东盟国家差距巨大,被认为有可能阻碍东盟整体发展。

——摘编自澎湃新闻


2

东盟关注

欧盟-东盟


欧盟日益重视与东盟的关系


欧盟与东盟建立关系45周年纪念峰会将于12月14日在布鲁塞尔举行。欧洲亚洲研究院(EIAS)主任阿克塞尔·戈塔尔斯(Axel Goethals)在峰会前夕表示,两个区域组织有着良好的关系,但欧盟目前特别是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正开始真正关注和重视与东盟的关系。东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其中,欧盟与越南和新加坡签署了两项自由贸易协定。近期发生的全球供应链中断使得欧洲更加重视加强与亚洲的合作关系。此外,中美两国和美俄两国的紧张局势给全球贸易产生了影响。阿克塞尔·戈塔尔斯说,这使欧盟必须实现供应商和生产的多元化,并增加与东盟的贸易交往。因此,欧盟要更注重推进与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欧盟与东盟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两个区域组织必须共同维护和巩固共同的价值观。


对于东盟在欧盟政策中的位置,阿克塞尔·戈塔尔斯认为,两个区域组织在职能方面拥有许多相同之处。东盟是欧盟潜在的经济合作伙伴。中小型企业是欧盟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与东盟国家,特别是越南的经济结构相似。阿克塞尔·戈塔尔斯透露,欧盟于2021年9月发布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战略”已表明该地区对欧盟越来越重要。其中,东盟在该地区中起着核心位置,也是欧盟的重要伙伴,为欧盟实现上述战略作出积极的贡献。


阿克塞尔·戈塔尔斯在评估欧盟与东盟建立关系45周年纪念峰会的意义时透露,许多东盟国家和欧盟国家领导人将赴布鲁塞尔出席此次峰会。这表明了该峰会的重要性。预计,欧盟与东盟以及欧盟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部分合作协议将在此次峰会期间得到签署。

——摘编自海外网


东盟焦点


汇丰银行高度评价东南亚地区增长展望


汇丰银行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苏伦德拉·罗莎的话报道称,尽管面临增长萎缩和通货膨胀延长的时期,但东南亚地区仍可能对助推增长的坚固基本因素和明朗的未来持有乐观态度。


在全球增长展望被下调的背景下,亚洲开发银行的9月份展望报告已将地区GDP增长从4.9%提升至5.1%。汇丰银行期望2022年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经济增长将从3.2%至7.6%。此前,汇丰银行已对中国、法国、德国、印度、美国和英国的1500家公司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地区内开展业务的90%外国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增加其的存在。


东南亚地区各国已参加世界两个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东南亚以其开放和地区一体化程度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贸易区,目前占全球出口的近8%。关于该地区外商投资,目前东盟占全球投资总额的10%左右。


人口规模、数字技术发展速度、活跃性等是帮助东南亚地区吸引国际关注的因素之一。地区内居民的收入日益提升。然而,全球通货膨胀将减少出口需求和地缘政治挑战增加了风险。


长期来看,气候变化仍是最大挑战。东南亚仍是世界上海平面上升和全球升温趋势最高风险的地区。经济方面,亚行预测,若不得到抑制,本世纪末,气候变化将让东南亚GDP增长下降11%。然而,地区有关的承诺较为明显。东盟10个国家都签署了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东盟已承诺到2025年地区可再生能源比例达23%。


不顾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依旧笼罩全球和市场其他不稳定因素,汇丰银行预期未来东南亚充满期望的时期,泰国汽车、马来西亚电子制造、印尼自然资源、新加坡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潜力和机会较多。

——摘编自越通社


东盟市长承诺促进合作发展智慧城市


12月2日,东盟各国首都领导人已宣布将推动伙伴关系和全面合作日益密切,致力于地区拥有抵御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的发展。上述宣布是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2022年东盟市长会议提出的。该会议由金边市市长坤盛(Khuong Sreng)主持召开。声明中各位市长强调了各城市之间在为各方和相应援助伙伴的合作项目带来机遇中的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声明还强调了建设更灵活、更可持续性和更智慧的城市的必要性,其不仅有助于吸收、复苏和有效应对难以预料的冲击,而在各经济体在后疫情时代实现复苏、气候变化等的背景下,其还是革新、环境友好型的城市。


各位市长一致同意加强通过充分开展东盟智慧城市网络各试点项目走向智慧、韧性和可持续、拥有经济竞争力、环境可持续性、拥有社会责任的社区的承诺。这些试点项目将集中公民与社会、健康与幸福、安全、优质环境、基础设施、工业和革新等领域。


各位市长还鼓励东盟各国首都公民的参与,向他们提供关于技术、数字技术、促进绿色创业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各位代表一致同意使用有效和革新技术来解决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隐私权、数据保密、交通运输对接、安置计划等问题。


柬埔寨首相洪森在此前举行的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表示,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的心脏,是各种活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强大、可持续和包容的社区必须从建设和连接智能、有弹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开始。


2022年东盟市长会议和东盟市长论坛于12月2-3日在柬首都金边举行,东盟地区大约80个城市和省份,以及东盟地区以外30多个大城市代表前来出席。

——摘编自东盟新闻秘书处


中国—东盟


中国与东盟低碳投资合作空间巨大、前景广阔——中国一东盟低碳投资合作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12月8日,中国—东盟低碳投资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东盟能源中心、能源基金会共同主办。会议聚焦“中国—东盟低碳投资合作”主题,从解决能源获取、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强电网建设、发展电动交通等关系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问题着手,相互交流政策进展、探索技术创新、展示合作成果、挖掘合作机遇,为中国—东盟绿色低碳发展合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出席会议并致辞。苏伟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国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已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践行者。中国始终秉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近几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额呈增长态势,为共建国家贡献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国际社会已就绿色低碳转型形成共识,并正在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国与东盟低碳投资合作空间巨大、恰逢其时。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本次研讨会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全球气候行动面临挑战增多的大背景下召开,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和东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关乎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关乎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利益福祉,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未来各方将共同努力,以各国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政策信息交流、技术协同创新、最佳实践分享、绿色项目建设和绿色金融合作,为开拓中国—东盟低碳投资合作新局面贡献力量,助力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来自中国、东盟和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缅甸等东盟成员国能源、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等逾150人参会。

——摘编自中国发展改革委报


中国与东盟共商应急管理合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引发的灾害风险呈现复杂性和外溢性,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减轻灾害风险、减少损失备受各界关注。在12月9日—10日举行的首届中国—东盟应急管理合作论坛上,与会嘉宾以“加强应急管理合作,促进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如何加强系统性风险治理和优化完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分享各自在应急管理领域的经验,提升区域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中国应急管理部监测减灾司司长陈胜介绍,作为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12年以来,中国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强化重特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协同性,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2013年—2021年,中国平均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较2000年—2012年均值,分别下降87.2%、61.7%。


中国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张晓宁表示,当前,中国积极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愿与东盟各国交流相关经验,互学互鉴,共同提升系统风险识别能力,探索应对灾害的创新举措与技术。“中国将持续推动落实《中国—东盟灾害管理工作计划(2021-2025)》,以中国—东盟应急管理合作基地建设为引擎,带动更多惠及民生的防灾减灾救灾项目落地增效。”张晓宁说。


东盟灾害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越南国家灾害管理局科学技术和国际合作部主任段氏图雅表达了与中国加强应急管理合作的意愿。她说,东盟—中国山水相连,面临的灾害风险挑战相似,长期以来,在减灾救灾等方面积累了有效经验。通过对话交流、开展国际减灾合作,能共同提高灾害管理能力,造福区域民众。


泰国内政部防灾减灾厅厅长勒楚克卡塞姆也表示,自然灾害给泰国民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巨大,泰国期待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合作,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新华社

FIN

此时重提“人民币结算石油”, 暗含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逻辑


北大教授: 首届中阿峰会用意甚深, 但要避免两个盲目乐观


“欧洲拥核”和“欧洲去核”间的世纪辩论, 为何此刻忽然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