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韩系商品退潮,华人赴韩受辱,韩国人表示:中韩关系是美国惹的祸

韩系商品退潮,华人赴韩受辱,韩国人表示:中韩关系是美国惹的祸

12月份以来,我国调整了防疫政策,很多人在阳康阳过之后准备出去旅游了,尤其是马上就要到来的春节假期,可是这两天想到海外旅游的朋友们一定注意到了这样的新闻,那就是日韩两国对我们极其不友好,尤其是韩国,我都想象不到韩国人能做出这样丧心病狂的举动来。

大家知道,韩国对于中国的入境游客有多么苛刻吗?他们精心制作了一个黄色的牌子,当然这被很多网友戏称为狗牌,所有入境的中国人你都得带上这个狗牌,然后自费进行核酸检测,如果被查出来是阳性的话,你要被隔离7天,自费的而且隔离场所是极为简陋的,这样近乎于羞辱性的行为当然引发了广大网民的不满。

韩系商品退潮,华人赴韩受辱,韩国人表示:中韩关系是美国惹的祸

而我国外交部非常强势的回应,从现在开始我们停掉了几乎所有韩国人因私前往中国的签证审批,你敢侮辱我们中国游客我就不给你发签证。当然互联网上很多网友说人家都这样羞辱我们了,你还去韩国你是怎么想的?其实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过去这些年有很多中国人是愿意到韩国去的,大家到韩国旅游一下饱览美景饱享美食,临了呢再买很多韩国的特产,尤其是化妆品。

韩国离我们很近,说实话对于北方的很多朋友而言可能坐飞机一个多小时你就能降落在仁川机场,比去南方很多城市还要近便得多,尤其是疫情三年,很多人都没有了出国的机会,所以这一放开大家觉得挺想到海外去享受生活的,这个无可厚非。

尤其是很多国家对中国游客是张开双臂拥抱的,比如说泰国,人家的政府高官是亲自到机场迎接中国游客的,中国游客感觉到获得了贵宾的待遇,而新加坡也表示他们不会对中国游客做特别的安排。说实话疫情确实还没有结束,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防疫的需求,但是如果你能公平合理一视同仁的对待全球每一个国家的公民,韩国人给每个入境的外国人都挂黄色狗牌,我们倒是能够理解,然而你这样别有用心的专门针对中国游客,那么我们就想问了,你这到底是在防疫呢还是在泄愤呢?你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羞辱中国人呢?

其实这恐怕也和近些年来中韩的外交关系中韩的经贸往来相关,曾几何时大概是10多年前,中韩之间的关系一度非常的紧密,韩国商品在中国是大行其道的,韩资企业也建立了不少,甚至很多韩国人认为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发展,韩国经济将再次进入黄金发展期。

韩系商品退潮,华人赴韩受辱,韩国人表示:中韩关系是美国惹的祸

那个时候我们也真是很爱买韩国的商品,三星手机简直是大小通杀,从几万块钱一部的手机到几百块钱一部的手机,三星统统都有,它一家品牌就占了我国手机20%的销售市场,而韩系汽车也大行其道。按道理讲韩系车和世界汽车强国没法比,人家美国西欧有上百年的汽车历史,日本也从60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发展,在北美大陆抢得份额,而韩系车说实话发展历史是最短的,但是中国消费者还是给予了韩系车热情的支持。

而韩流明星更是在我国大行其道,韩国的电影韩国的电视剧,韩国的综艺节目,中国老百姓都是非常喜爱的,毕竟咱们有着相似的外形相同的文化传承,所以韩国的商品是很容易打动我国消费者的。然而过去这几年,韩系商品几乎在全线的退潮,三星手机今天还买得到吗?专卖店还在,广告偶尔也打,新品发布会时不时的也来一下,但是身边几乎没有人用三星手机了,听说三星手机的市场占有份额连1%都没有了。

韩系车也是这样,北京现代已经把多个工厂卖给其他国内厂家了,而且韩系汽车的滑落绝对跟电动车时代无关,你说日本汽车厂商手里没有拿得出手的电动车,所以日系车衰落了咱还能理解。韩系车真不是这样,韩系的电动车在北美市场卖得非常好,简直要和特斯拉一争高下了,然而在中国市场上您看得到韩系的电动车吗?

当然了近些年来韩流在我国也大不如前了,韩剧在我国很多电视台已经长达5年8年没有播放过了吧,可能新一代的粉丝们已经认不清几个韩国爱豆了,那么这一切是怎么样达到这样一个状态的呢?要知道中韩两国是邻国,经济也有相当强的互补性,甚至在过往千年的历史中,韩国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属,这是一个大的国家,为什么今天中韩之间的关系冷漠至此呢?

韩系商品退潮,华人赴韩受辱,韩国人表示:中韩关系是美国惹的祸

很多韩国人也有思考,前些日子韩国媒体就指出很多韩国人认为中韩之间的关系交恶,韩国商品从中国的全面退潮因为一个因素,什么呢?美国,当今世界的大势是什么?是中美竞争,是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使得美国这个全球老大害怕了。

很多美国人都认为虽然俄乌战争正在开打,但是俄罗斯只是一个孱弱的地区性强国,俄罗斯是不足为患的,美国真正的心头大患是中国,因此这些年来甭管是共和党上台还是民主党上台,很多政客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跟选民讲,我有能力遏制中国发展我不是亲中派,你们可以把票投给我。

佩洛西老妖婆窜访台湾之后引得中国网友的一片痛斥,然而刚上台的麦卡锡还没当选议长,就表示他也要串访,今天在美国政坛民主共和两党共同的目标就是能不能遏制中国经济发展,使得中国经济不要那么快的超越美国。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倒是能够理解,这些美国人的想法毕竟当老大当惯了,当世界强国100多年了,现在突然主客要移位了,他们有一点不爽,然而这样的大势所趋又岂是几个螳臂当车就能改变得了的吗?

然而美国人还是要做事,就像这场俄乌战争一样,美国纠合了50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经济制裁俄罗斯,美国人有这个特点就是甭管什么大事小事总愿意叫上一众盟友,因此我们经常讲,所谓的台湾问题归根结底是中美问题,所谓的中日问题归根结底是中美问题,所谓的中韩问题归根结底也是中美问题。

韩系商品退潮,华人赴韩受辱,韩国人表示:中韩关系是美国惹的祸

韩国人自己就说,2015年的时候中国举办九三阅兵,韩国时任总统朴槿惠受邀到北京,还登上了天安门城楼,那个时候中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好的,韩国对美国表现出了那么一些独立性,我们就给予韩国非常优惠的条件,以至于韩国企业在我国发展得非常好。

然而美国看到这个状态生怕它这个小弟被我们拉过去,所以强令朴槿惠要引进美国的萨德系统,最终导致了中韩交恶,所以韩国网友说美国真是见不得韩国好,本来发展经贸互通有无,这有助于中韩两国的共同发展。

尤其是在2012年到2015年这几年,我国经济还不像今天这般强大,韩国在诸多领域上还是领先于我们的,中韩两国的经济互补性是很强的,这对于韩国来讲是一个发展自我的大好时机。然而是美国生生的把韩国这个机会给掐掉了,中韩交恶之后,在大量的产业我们自主发展,自力更生,以至于到今天我们跟韩国的经济慢慢从互补转向了竞争。

在手机领域,2015年的时候,中国有哪个手机品牌能和三星竞争?然而今天我们不但把庞大的中国市场抢下来了,在非洲市场在印度市场甚至在欧洲市场,我们都可以和三星发起正面冲击了。汽车市场更不用说,不单我们不买不进口韩国车了,反而我们的汽车出口越来越多了。

韩系商品退潮,华人赴韩受辱,韩国人表示:中韩关系是美国惹的祸

前年汽车出口超韩国,去年汽车出口超德国,今年我们汽车出口一定会超过日本,而与此同时就在在去年就在中韩建交30周年之际,韩国人惊奇地发现过往30年的对华贸易顺差突然间变成逆差了。我们进口韩国的商品越来越少,我们出口韩国的商品却越来越多了,而且不光是食品原材料,我们芯片对韩出口也越来越多了,韩国人自己都说如果不是美国从中作祟,过去这些年韩国怎么会抓不住机会利用中国的经济崛起大发其财。

尤其是还有很多韩国人说自2015年以来,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制裁越来越多,美国不允许把高科技产品卖给中国,美国在芯片领域打压中国,激得中国人民奋发崛起之心,不但我们投万亿资金发展自己的芯片产业,而且对于广大老百姓而言,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进一步加强了。

像前两年我们提出的新一代中国人已经可以平视整个世界平视西方列强了,我们不再用仰视的目光,我们不再有弱者的心态,所以国潮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主动选择国产货。曾几何时进口货就比国产货好 ,进口货品质就是高这样的迷思已经荡然无存了,那么当然韩国货在我国也没有光环了,所以韩国商品是越卖越差了。

然而面对这样的局面,韩国人还不觉醒,虽然他们体认到了由于美国的从中作祟,由于美国的阻隔,韩国失去了一个本可以大好发展经济的良机,然而他们似乎是无动于衷的,他们似乎是没有办法的。去年有个韩国政客就说未来靠中国经济崛起使韩国进入黄金发展时代,这样的机会已经再也没有了,未来由于中韩之间的经济关系慢慢从互补走向竞争,那么中国经济发展越快反而会使得韩国经济越来越下挫。

韩系商品退潮,华人赴韩受辱,韩国人表示:中韩关系是美国惹的祸

这就像我们此前提出的观点,一个地区经济大国强势崛起之后,那么此前排在他前面的那些国家由于不断的竞争,会使得这些国家经济越来越拉垮。在亚洲这就指的是日本和韩国,那么韩国人会怎么做呢?他们只能选择进一步抱紧美国的大腿,所以当我国选择开放之后,西方很多国家利用这一事件来刁难我,韩国不单也加入这个群体,而且做得更为过分。

同为儒家文化的传承者,韩国人是非常熟悉我国的文化传统,了解我国民众的情绪变化的,所以他们使用了黄色狗牌这个极有侮辱性的标志。说实话对这样的宵小行为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呢?我觉得外交部的回击非常的好,我们不再忍让我们不再韬光养晦,任何敢于挑战我们的行为我们都要给予狠狠的还击。

因为今天早就不同于往日了,而且对于日韩这样的做法我们倒没有必要太过伤神,我们要时刻记住中韩关系和中日关系归根结底还是中美关系,有朝一日当我们彻底强于美国之时,还怕这些国家不积极的改换门庭吗?

韩系商品退潮,华人赴韩受辱,韩国人表示:中韩关系是美国惹的祸

上一篇新闻

马云向加拿大总理建议,3600老外疯狂鼓掌,中国青年要成最大赢家

下一篇新闻

美国陆军成立零信任功能管理办公室,加速实施零信任战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