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传说叫做FDA传说,常见于几年前的时评和文化评论,惯用的标题包括,《为什么美国人不担心孩子的奶粉有毒?》、《为什么美国的食品就是安全》、《为什么中国人到了美国反倒不习惯》,等等。这些标题及文章其实要说的都是一个答案,自从西奥多·罗斯福在吃早饭时读到小说《丛林》中食品工业的恶心内幕后,便推动建立了FDA。
据说,这家机构自此就像海外美军致力于保护海外美国人那样,对美国居民的食品和药品安全实现了无缝隙的严密监管。
夸耀美国,以前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仅是安全的,而且无损名誉,但话总得避免说的过满。之前国内有本畅销书,还收入了《为什么美国人不炒房》这样的文章。呵呵,次贷危机难道是猴子派去的逗比所造成的?还是说书作者认定中国读者还像200年前的闭塞无知吗?还有专栏作家从宪法保障、司法救济各角度,为读者解读《为什么美国人不怕警察》……“Black Lives Matter”是怎么出现的?
继续来说FDA。FDA名气大,成绩也大,中国食品企业要想讨消费者欢心,如果能搞到一张FDA的检验证书,这比花钱参加一百次国内的牙防组认证还能让人信服。但在美国国内,FDA的处境其实相当糟糕。英国《金融时报》驻华盛顿首席记者爱德华·卢斯有本《美国,醒醒!》的书,虽然已经出版了好几年,但而今读来仍然很有意思。
爱德华·卢斯很同情FDA,这家机构事实上滑入了动辄得咎的境地,批准新药,会被保守派揪斗。何况一家经费被一裁再裁的联邦监管机构;如果不批准,就会受到风险投资、大型制药公司的猛烈抨击,认为其很有勾结境外反美势力的潜质(拖累美国生物科学这个全球领先产业的步伐)。特朗普任期内,已经在很多方面表露了对于科学尤其是医学科学的敌意,而这才是美国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滑向严重失控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否批准,美国民主党内很多人也会常态化的批评FDA是大公司的走狗,“罪证”确凿,1999年上市的抗关节炎药“万络”在获得FDA批准后上市,之后才不断曝出这种药品的副作用。可怜的FDA只好大幅度降低药品审批进度,企业方又不满意了,认为FDA以病人的安全为由,提出若干不切实际的审查要求。批评者还指出,FDA其实已经远远落后于它的欧洲同行EMA(欧洲药品管理局),药企们其实心知肚明,FDA的窘境就来源于药企在小布什任期内通过游说,成功降低了FDA预算和行动能力,本以为可以一改药企在FDA面前忍气吞声的处境,没想到事与愿违,一个员工编制数量仅为美国军乐队人数两倍的监管部门,经费越来越少,效率当然越来越慢。
所评图书:
书名:《美国,醒醒!》
作者:(英)爱德华·卢斯
译者:颜超凡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钱袋子捂得越来越紧,政府开销为何越来越多?
爱德华·卢斯撰写的《美国,醒醒!》对美国体制现状提出了全方位批评,解析美国竞争力和社会凝聚力为什么会在最近十几年来急剧下滑(不少中国知识分子反对这一观点,但事实上,在美国,无论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都认同这一结论,只是给出了不同的原因解释)。
他援引谷歌公司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有“互联网之父”美誉的温顿·瑟夫的话说,共和党已经成为一个专司煽动群众反对科学的政党。特朗普已经通过自己的四年任期再度证明了这一点。
爱德华·卢斯自己的观点是,共和党是由卢德派政治家和冷漠型经济学家的混合体,反对美国政府对科学进行资助投入。经济学家常常宣称,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伟大革新源自于创业家的冒险,并获得了贪婪的资本的支持,认为美国之所以能够涌现这类伟大革新,就在于政府足够弱小——这纯属瞎说,温顿·瑟夫说得很清楚,计算机和互联网都是美国军方的研发成果,如果没有美国政府和军方二战后长期对公共科学部门给予巨额经费资助,上述伟大革新根本无法变成现实。
一个反面案例是,1993年,美国政府拒绝给德克萨斯州的超级对终极—粒子加速器项目拨款,而今,这一旨在解答物理学最重要问题的浩大工程,搬到了欧洲日内瓦。爱德华·卢斯认为,美国的所有竞争对手,包括中国、新加坡这样的威权国家,还有日本、韩国、德国等与美国同质的民主国家,企业、院校和政府都在密切合作,只有美国在投资未来生产能力方面,才把钱袋子捂得越来越紧。
钱袋子被捂得越来越紧,起码在很多知识分子眼中是好事一桩,那为什么从里根政府时期到现在,美国政府的开支越来越庞大?这是因为在所谓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潮流下,美国政府大量分包、外包政府项目,这类合同项目巧妙掩盖了美国政府行政成本高昂的事实,却不断加大总招标额。
提高效能为什么这么难?
1964年,来自美国南方的部分民主党人企图阻止《民权法案》通过,整起事件历时57天。当然,这在一些知识分子的妙笔下,成为美国立法体制优越性的体现,即为了避免立法文本出现重大纰漏,不惜降低效率来确保周全。
美国国会此后进行了部分改革,让通过或否决议案都变得更为容易。尽管如此,受阻的立法比率仍在不断攀升,到2008年,这一比率竟累积到了70%。爱德华·卢斯感叹指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议员们意识到,最好的筹款方式就是从某项议案(如强化某方面的政府投资或监管执法)的反对者中获取好处。收这样的钱,议员们并不用担心被选民选掉,在推特、脸书以及其他社交工具盛行的时代,选民们一是看脸,二是看说,“美国人只投票给那些外形像他们、说话像他们的人”。
在推特、脸书以及其他社交工具盛行的时代,选民们一是看脸,二是看说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和媒体人开始探讨如何振兴美国模式,以提高这个国家的效能和竞争力。但无论怎样探讨,都无法改变在美国政治和社会环境中的一项定律“如果你解释,那你就输了”,这也是为什么意识形态荒诞不经的特朗普集团会成为美国政坛的“恶霸”势力。
从经济到教育,美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哪些前车之鉴?
让我们回到经济学家的主场,谈谈经济问题。《醒醒,美国!》书中第一章说的就是美国经济的相对衰退,认为主因在于中产阶层的衰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戴维·奥托尔解释说,美国越来越需要高端技术的人才(因此越来越热衷从印度和中国诱拐专才,但幸好特朗普任期内暂时阻断了这项政策),或者几乎没有什么技能的职员(所以工资要价很低的拉美非法移民受到雇主的更多欢迎)。美国本土居民的就业尴尬,事实上跟我国几个特大城市的一些本地户籍居民面临的困境,具有相似性。
美国开国后曾长期保护作为弱质产业的本土制造业,还想方设法向英国等近代工业国家派出商业间谍,诱拐技术人才,盗窃专利成果,等到发展强大了再开始主推自由贸易政策。而当英国开始相对衰落之后,也从自由贸易立场滑向英联邦国家之间的优惠贸易协定。爱德华·卢斯其实是想说,美国想要抵御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竞争压力,最好的办法是重回汉密尔顿之路,用政府政策来保护本土的制造业和中产阶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
谈到美国教育,又是知识分子的兴奋点。爱德华·卢斯采用的批判手法,其实就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为什么美国学校的体育教师的工资,要比艺术课教师和其他文化课老师高很多呢?只重视体育课,放任近四分之一的中小学生因无法适应文化课而辍学,这算是什么高超的教育体制呢?
真正的问题在于,美国家庭和学校对自尊的过度崇拜。这个问题在近年来的中国社会和教育界也有显现,具体说来就是,拒绝学校、教师对学生提出任何批评,放任学生养成自恋型人格障碍。在一个任何学生只要被评分打了“C”就会招致家长投诉教师的教育环境,学生只能成长为温室花朵。中国媒体近年来激烈批评部分家长陪读现象,殊不知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创立了风笛游行队,专司指导父母离开他们的孩子,佛蒙特大学则聘请家长报案,阻止各种闲杂人等在校园内游荡并因此教坏学生。
比尔·盖茨长期以来热衷于捐助慈善公益项目和教育项目。但在2011年出版的畅销书《美国学校体制的生与死》中,纽约大学教授、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著名教育史学家戴安·拉维奇对盖茨专门赞助那些鼓吹学券制、学校私有化的教育组织,及响应其主张的学校就提出过严厉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