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地峡位于马来半岛中部,左临安达曼海,右接泰国湾,地峡最窄处宽仅56千米,最宽处150千米,如果在此开凿一条海运通道,那么,过往的船舶可由中国南海经泰国湾,再穿运河,入安达曼海,出印度洋,也就不必绕行马六甲海峡,航程至少缩短1100公里,如果是10万吨油轮的话,在时间上可以节省2到3天,能节省运费30万美元。既然好处这么明显,那么泰国一直没这样操作,像埃及一样躺着收钱呢?
受印度板块强烈碰撞亚欧板块的影响,作为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的中南半岛,地形呈现山河相间且纵列分布的特点。数条大河从这些南北纵列的山脉奔腾而出,自西向东数依次分布着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在这些河流的下游又冲积出广阔而肥沃的平原,中南半岛上的国家便是在这些冲积平原上建立起来的。缅甸的核心在伊洛瓦底江,越南的核心在红河(夺取柬埔寨核心区域后所)。
平原虽然富饶,但无险可守。所以泰国在稳固湄南河流域后,便将势力逐步延伸到东北部的湄公河流域(即呵叻高原)和马来半岛北部(即部分克拉地峡)。当然,泰国能够想到的,缅甸也想到了。两国围绕着制高点区域,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整个18世纪中期,缅人都是压着暹罗人(泰国人)打,进攻路线就是绕到克拉地峡北部,并以此为跳板往南打。暹罗也有反攻,还把疆域拓展到克拉地峡东部南海泰国湾沿岸。两国谁也不服谁,谁也战胜不了对方,势均平衡的局面直到大英帝国闯入才改变。
首先倒下的是与印度次大陆接壤的缅甸。大英帝国通过三次英缅战争(1824~1826、1852、1885),用坚船利舰把缅甸打的落花流水,渐渐臣服于英属印度的脚下(1858~1947)。随着英国和法国殖民势力对东南亚(中南半岛)的侵略,泰国也逐渐脱离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中亚朝贡体系。
泰国能够成为亚洲除日本外,唯一没被殖民的国家,主要归功于曼谷王朝的朱拉隆功国王(即拉玛五世,1853~1910)。泰王主动向西方学习,推行现代化改革。当时暹罗湾南部被一个叫“北大年”的穆斯林苏丹国控制着。在经过一番复杂的政治博弈后,泰国和英国人1909年签属协议《英暹曼谷条约》,瓜分了北大年的土地,泰国得北大年苏丹国60%,英国得40%(马来人聚居地吉打、玻璃市、吉兰丹以及丁加奴四邦)。其次,是英法两大国希望泰国夹在中间做大国的缓冲地带。
泰国是侥幸逃脱殖民吗?不是,是投机。二战前期,泰国在1941年底参与日本同德国、意大利缔结的柏林—东京—罗马轴心,对英美宣战,依靠日军夺取了英属缅甸的掸邦高原东部和英属马来亚(1824~1941)北部的部分地区。日本侵略者一高兴,大手一挥就将缅甸南部的部分土地和马来西亚北部部分地区划给了泰国。
到了1945年反法西斯同盟反攻轴心国并节节胜利之时,泰国赶紧调转枪口,宣布对英美宣战无效,并且将1941~1945年攻占的领土交还英国,泰国西南部的边界再次恢复到1909年签订《英暹曼谷条约》时的状态。
1858年,英国就率先提出开凿地峡的请求,并得到泰王拉玛一世的批准。克拉地峡虽然狭窄,但多为山地、两侧海岸为基岩构造,以当时的机械条件很难实施,就算凿通了,代价也远大于收益,所以英国人放弃了。其后几乎历任国王执政时期,关于克拉地峡运河的问题都会被提上议事日程。
法国人可比英国人现实的多。当时英国控制着马六甲海峡,随时可以切断法国与中南半岛殖民地之间的联系。为了摆脱英国的控制,法国人就想“帮助”泰国凿通克拉地峡。英国人略施手段,导致法国没获得开凿权,就搅黄了这一计划。
泰国开凿克拉地峡的顾虑
泰国当然有凿通克拉地峡的意愿,但顾虑也很多。目前,泰国虽然是中南半岛上经济最好的国家,但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还不足以在56公里宽的地峡处开挖一条120公里长的运河(目前设计的10种运河方案,长度均在60-120公里)。据估算,开凿这条运河需要花费300亿美元,这些钱足够用来建设覆盖泰国全国的标轨铁路干线网络了(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克拉地峡附近,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普吉岛。如果凿通克拉地峡,必然会影响近海的珊瑚礁和海洋生态,这对旅游业是个致命的打击,会直接影响泰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克拉新运河带来的收益,能不能弥补旅游业上的损失,还是个未知数。
要想港口繁荣,泰国不光要挖一条运河,还需要大量配套设施,如来往船舶的加油、修理以及生活等辅助设施,还有完善的陆路交通设施,还有金融、海关、仓储等配套设施等。连挖运河的钱都要考虑下的泰国,对投融资安全性和成本问题,不得不谨慎再谨慎。
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南部十三府中的惹拉府、北大年府和陶公府,与马来西亚的玻璃市、吉打州、吉兰丹州接壤,这三府以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为主。事关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虽然一条400米宽的运河不算什么天堑鸿沟,在上面造些桥就可以交通连接,但真把马来半岛挖成了穆斯林聚居的马来岛,就不好管理了。
中国对开凿克拉地峡的态度
所谓的中国“马六甲困局”,无非是中美发生战事时,美国可以封锁马六甲海峡,压制中国。姑且不说中美两国还没到非打仗不可的地步,仅从战术角度来看,即便克拉地峡甚至马六甲海峡都中国控制也没用,在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一样会受到军事威胁。中巴经济走廊就是针对马六甲下的一剂“猛药”,既绕开了马六甲,也绕开美军势力。
马六甲海峡通航吨位28万吨,过大则需要绕道巽他海峡和龙目海峡。假设克拉运河挖通,水深20米,宽500米(不需要船闸),可通航25万吨轮,很显然新克拉运河分流的是马六甲海峡的部分业务。新运河确实能给泰国带来大量就业,繁忙的航运又能为拉动泰国经济,但它也将永远改变东南亚的地缘政治版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利益受损)。
中国希望把东盟纳入自己的“怀抱”,但不希望南海问题复杂化。印尼是东盟的老大,有着决定性影响;马来西亚在东盟也很有分量,这两国目前和中国的关系总体还不错;至于新加坡,本来就和美国有着紧密的军事关系,你再逼他对中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所以,中国乐见泰国多一条新运河,但不会由国家力量强势推进项目。
近些年,泰国国内政治复杂,红衫军、黄衫军斗争激烈,军政府和民选政府轮番上台,政策连贯性不强,像“大米换高铁”等对泰国有益的计划都很难推进。开凿克拉运河的几百亿美元项目资金,泰国自己是无力承担的,需要借助中国、日本以及其他国际社会的共同投资。泰国国民对此兴趣不高,据先前的民意调查,项目支持度还不到百分之三十。投资方对泰国内部贪腐、工作效率问题,都不太放心。
泰国人心里非常清楚,克拉地峡运河存不存在,并不会对全球贸易量有影响。克拉地峡运河为泰国所创造的经济、外交利益,实际上都是从马六甲海峡国家的锅里挖过来的。如果大家日子都不好过,这条克拉地峡也没非挖不可的必要,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