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认可的人物,也有自己认定的事情,而每一个国家的人,往往对于某些人亦或者事,都有一定共同的观点。而这一切,是受生活环境所影响的,也是受人们接受的教育所影响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对于不同国家的人而言,人们喜欢的人物是不一样的,认为优秀的存在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中国,王羲之定然是一个在书法领域有着巨大成就的存在,甚至是无人能及的。但是在日本,却有不同的观点,他们很多人都认为明末第一书法家王铎才是最厉害的人物,此人的作品甚至比王羲之还优秀。
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为明末清初书画家。王羲之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对于此人,后世有很多人都对其称赞不已,比如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便曾经这样评价王铎:“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
王铎的成就是非常令人赞叹的,他出生于河南孟津的一个贫寒家庭,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因此小时候接受的教育非常有限。但是他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科举道路上一举成名,并最终改变自己的人生。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王铎的政治抱负没有获得很好的施展,因为他生活在了乱世。而到了崇祯十七年的时候,南京被攻陷了,王铎只能够跟随城内的官民投降清朝。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王铎在历史上的名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被人骂做“汉奸”,但是即便如此,也无法掩盖其优秀的能力。
在后面的日子里,王铎对政治彻底失去了信心,所以开始沉迷于书法之中,用自己的字抒发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王铎才能够在书法上有如此之高的成就。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在乾隆皇帝时期,朝廷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而《清史稿》也将王铎列入《贰臣传》,使得他的书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生活也变得非常凄凉。
不过,对于这样的局面,其实王铎好像是有所预感的,据说他在去世之前曾经汇集自己多年来的临摹精品和自己的得意作品编就《拟山园帖》,嘱咐儿孙说:“我一生别无所成,唯有书法一道小有所成。待我死后,可寻觅良工,将这些作品一一刻石,镶置于中室四壁,传留后世。倘子孙后代有衣食不足时,亦可拓卖字帖,以济温饱。”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到了今日还依然可以看到王铎的作品。
王铎的书法,在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受到了人们的推崇,甚至日本人还因此衍发成一派,称为“明清调”。当王铎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的时候,甚至轰动一时,使得人们有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说法。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