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世界各国对穿插战术的实战战例,美国用得最失败

渗透(也可以叫穿插)是一种带有诡秘进攻性质的行动,,在这一行动中,渗透部队穿过或绕过敌军作战地域,在敌后占领有利地形达成战术突然性。



现代战术渗透作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打破堑壕战的对峙局面而采取的种新的作战行动。到1917年,同盟国和协约国虽然已牺牲了几百万人,但是双方都没有优势的步兵和炮兵来突破对方的堑壕防御体系。当时,法军有一位名叫拉法格的上尉写了一本小册子,第一次用“渗透”这个词来说明他主张的战术,即组织小型突击分队;从敌军防线的薄弱部位穿过,绕过坚固支撑点到达敌军的后方地域。德军采用了拉法格的渗透战术,大规模训练其精锐步兵,分编为若干小型突击群,从敌军防线上发现薄弱部位,并配合以短暂而猛烈的炮火准备,为后续战斗集群打开缺口并尽量向敌后方渗透,给敌军造成混乱和恐慌。德军首先在里加地区攻击了俄军,接着又在卡波雷图地区攻击了意军,都大获全胜。


二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地广泛地采用了渗透作战战术,并在战争初期在马来亚、新加坡地区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战果。在菲律宾日美交战中,开始时日军受到了美军的顽强抵抗。面对这种情况,日军决定对美军防守的巴丹半岛地区实施渗透,以摧毁美军构筑在纳蓉镈山地区的防御阵地。日军实施多次正面攻击被打退后,便派出一个团沿纳博山的东坡实施渗透,从翼侧包抄美第2军后方,同时另派一个营偷偷穿过纳博山区,突然出现在防线西段的美第1军后方的主要补给线上。由于整个阵地已在日军面前暴露,美军不得不丢弃很多车辆和火炮,向巴丹半岛南部撤退。在整个战争期间,日军一直把渗透作为其标准战术之ー。战争后期,日军作战能力大大下降,而且美军已积累了反渗透作战的经验,所以日军的渗透作战效果大减。但是,少数渗入美军后方的日军分队仍给美军造成了很大损失。


欧洲各国军队却很少实施战术渗透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方面只有苏军广泛采用了这作战样式。东线德军由于兵力不足常常被迫采取支撑点式防御,同时严密监视各部队之间的间隙地。尽管如此,苏军还是多次沿这些间隙地越过最难通行的地形成功地实施了渗透。到达敌后以后,渗透部队通常是在森林中建立环形防御阵地,并以此为依托击德军的各级指挥机构、补给运输纵队、她兵阵地、机场和炸毁桥梁等,有时还以自己的行动配合大部队的正面进攻。


越南战争中,北越部队也不时采用渗透战术。进攻失败后,它们经常使用坑道兵渗入设防严密的作战基地,给美军造成伤亡和破坏。1972年进攻战役中,北越部队在攻陷广治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曾以携带无线电台的炮兵前进观察员多次渗入到南越部队的防线后方,在南越军炮兵阵地附近占领制高点引导己方炮兵用130毫米火炮向南越部队炮兵阵地进行射击,取得了巨大战果。有一次,北越部队炮兵一举摧毁了南越部队炮兵的数门火炮,并迫使其一个炮兵营转移阵地;另有一次摧毁了南越部队的数门175毫米火炮。


二战中,美军很少实施渗透作战,美军实施的一次较为著名的渗透作战也发生在意大利战场。当时,美军企图用别动部队从安齐奥登陆场出发向内陆突进,以夺取西斯特纳。根据作战计划,第1和第3别动营应在美第3步兵师发起进攻之前,于1944年1月29目夜沿潘塔诺运河实施渗透,拂晓占领西斯特纳。这次行动如果成功,就可为第3步兵师打开通往罗马的道路。

这两个别动营成一路纵队(长达一英里以上)沿运河实施渗透第二天凌晨进至距西斯特纳约800米的地方。其实,德军早已发现了这支渗透部队;但是没有打草惊蛇,让它继续前进,一直进入德军设置的伏击圈。整个渗透部队陷入重围,遭到敌步兵和坦克的四面伏击。由于它只装备有轻武器,所以在德军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攻击面前无能为力。到中午战斗结束,两个别动营767人中只有9人返回美军战线。

渗透作战不是什么军队都玩得了,有很大的冒险性,一着不慎,渗透部队则可能全部被歼,所以组织涣散的军队想玩渗透作战很难成功,没有意志坚定,训练有素的士兵是玩不转的,运用穿插战术最熟练的当属中国了,各种著名战例数不胜数,就不一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