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弹痕
本文为8090军事独家纵览公众号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如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公众号8090军事独家纵览及作者信息,并且在公众号留言转载,获得授权,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欢迎朋友圈及微信群转发本文,无需授权)
就在前几天,世界人民准备喜迎2019的时候,英国国防部传出消息称,英国可能在南海、加勒比海等地新建军事基地。对于英国的这一表态,除了各界媒体例行公事般的援引报导之外,再无其他反应。因为事情在那明摆着,以英国目前的国力和军力来看,守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就已经是万幸了。要搞事情,用网友的话说,请三思:有钱吗?有技术吗?有人吗?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沦落到今天想搞个大新闻都没人搭理的境地,不能不说凄凉。那么,曾经风光无限的大英帝国是如何一步步衰落到今天这般田地的呢?
英国的崛起有赖于其强大的海军,可以说英国兴衰史就是一部海权的发展史。从16世纪开始,英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同早期开始进行殖民扩张的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后起的荷兰、法国相比,英国在人口、综合国力等各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由其相对于欧洲大陆而言孤悬海外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英国只要能牢牢掌握海上的优势,其本土便可安然无虞。也正是因为如此,早在16世纪英国便开始组建了正规的海军力量。
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而成为了新的海上霸主,17世纪中期,又打败了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获得了海上商路的控制权,到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国正式确立其海上霸权。
凭借着海军优势,大英帝国的米字旗几乎插遍了全球每一块人类踪迹所及的大陆,英国成了实至名归的“日不落帝国”。依靠着众多海外殖民地和一系列通商特权,廉价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使得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仅仅是贸易剪刀差就足以保证英国的国力雄踞各国之首。凭借着强大的海军力量和众多殖民地的供血,英国先后打败了企图挑战英国霸权的拿破仑和威廉二世,那句在“在最后一个印度人流干最后一滴血之前,大英帝国绝不投降!”可绝不仅仅只是说说,殖民地对于英国而言可真的是性命攸关。但没有海军优势,就没有对殖民地的掌控。但到了19世纪后期,海军的维护成本一路激增,毕竟海军再也不是过去砍光一片森林就能维持的了。所以失去了殖民地,英国也将失去强大的海军力量。
英国的海上霸权不知不觉就被这个如悖论一般的魔咒套上了绞索,可偏偏一战中英国虽然获得胜利,但其国力也遭受了严重的削弱。虽然到一战结束时英国海军的战舰总数由战前的688艘增加到了737艘共230.9万吨,以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为代表的新式主力战舰由战前的29艘增加到了42艘,但战争中英国财政的巨额支出使得英国政府不得不考虑缩减海军军费,而战时高强度的作战和机动也大大加速了英国海军舰只的老化速度。一方面缺钱,而另一方面海军又有一大堆老旧军舰需要更新,怎么办?拆!于是从1918年开始,英国海军先后拆解了排水量200万吨的旧军舰,其中战列舰38艘、战列巡洋舰2艘,轻型巡洋舰87艘,各型驱逐舰300艘。而就在这时,美国和日本海军的迅速崛起也使得英国的海上霸权遭受了巨大的威胁,虽然经过《五国海军协定》的调解,英国还是保住了其海军优势地位,但根据条约规定,美国拥有了与英国等同的海军实力,英国独享了两个半世纪的海上霸权开始消失。
到了20世纪30年代,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英国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国内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这使得英国海军的建设经费投入进一步减少,不仅是英国主力舰队军舰更新缓慢,而且对于英国来说致命攸关的海外殖民地的防务也被严重缩减。从20年代初到30年代中期,英国海军平均年造舰吨位仅为约3万吨左右,英国重点规划的位于新加坡的海军基地的建设也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到了30年代中期,随着纳粹德国在欧洲的崛起和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不断扩张,感受到强烈危机的英国开始加速扩大海军投入,1935年1月,造舰吨位达到了13.9万吨,1936年1月则提升至29.1万吨到1929年3月,英国海军的在建吨位达到了54.4万吨。截至1939年9月,英国海军共拥有12艘战列舰、3艘战列巡洋舰、68艘轻重巡洋舰、6艘航空母舰和201艘驱护舰及69艘潜艇。
但此时的英国已经无力同时掌控所有的海域,只能把舰队集中于北海、地中海和大西洋等对英国本土安全至关重要的海域。虽然英国一再向位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保证:一旦他们遭受到威胁,英国将派遣一支强大的舰队前往远东,但也仅仅只是保证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力量迅速被日本打败,英国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新加皮、香港、缅甸等地也迅速被日本占领,未被入侵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也岌岌可危,不得不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这使得英国各殖民地开始认识到英国殖民当局的色厉内荏,再加之二战中民族解放意识开始在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纷纷觉醒,英国传统殖民地印度、缅甸等国家相继脱离英国独立。素有英国“王冠上的明珠”的印度的独立,标志着“日不落帝国”已经开始日薄西山。
英国霸权的衰落,固然有时代发展的必然因素,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业革命技术不断扩散,英国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后起的德国、美国及日本对英国的海上霸权提出了挑战。而作为一个严重依赖海外贸易的岛国,一旦海上霸权动摇其衰落将会是必然,而反观美国,则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完成早期资本的积累,一步步发展成新兴的强国。
即使英国的霸权衰落是历史的必然,但如果没有内部的失误,这一进程或许会慢的多,而偏偏自20世纪初开始,傲慢的英国贵族们先是急不可耐地一头踏入了一战的泥沼中,随后又在战争惨烈的损失下被吓得杯弓蛇影,在20世纪初到30世纪中期宝贵的海军发展窗口期内无所作为。对于英国而言,失去了海军就失去殖民地,而失去了殖民地英国的霸权也就不复存在。但两个半世纪以来的养尊处优使得执掌国运的贵族们什么都想得到又什么都害怕失去,只能眼睁睁看着昔日的荣光被历史的浪潮一点点冲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