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如果二战德日海上合作成功,或许就是美国遭受原子弹轰炸了

作者:MissBear

在二战「邪恶轴心」的德意日三国中,意大利最早法西斯化了。

早在1920年代,墨索里尼就率领法西斯分子向罗马进军,取得了国王和教皇的支持后建立了第一个法西斯政权;德意志纳粹党经过数次争斗后夺取了国家政权;日本军部势力主导了日本的法西斯化,使其成为亚洲战乱的策源地。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



德意法西斯较早地开始了合作。西班牙内战时期,德意疯狂输出军火,将伊比利亚半岛变为自家军队的演习场所;此后意大利妄图构建「新罗马帝国」,大举进攻东非古国埃塞俄比亚,德国也为意大利提供了不少支援;在奥地利问题上双方也达成默契…...

德意日三国与1937年11月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在1940年更深化了关系,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德日两国曾相约共同打垮苏联,但这一计划并未实现,双方的合作主要是通过另一方式来实现的。


讽刺轴心国的海报



初期胜利:德日合作成为可能

二战开始后,德日双方在欧亚大陆两端大张旗鼓地扩张。

日本国内很早就确定了「大陆政策」。自甲午战争后,朝鲜半岛就为日本所奴役,此后日本人加紧对蒙古和东北地区的渗透。

1928年,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在皇姑屯一带被日本人密谋杀害,日本人也趁此机会加紧对东北地区的渗透。此后不久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更开始了全面侵华。很快,半个中国沦陷。


918事变后日本占领沈阳



前期得志的日本人在「北进论」和「南进论」的影响下着手开启进一步的扩张之路。

德国法西斯充分的利用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扩大势力,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等地先后落入其手中,闪击波兰是其露出獠牙的决定性步骤。「天真烂漫」又富有战斗力的法国人还没来得及做有效抵抗就遭受毁灭性打击,不列颠之战的挫败也没能阻止纳粹的疯狂举动。

德日双方早期的胜利为其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瓜分全球是法西斯集团的一致目的。


击败法国后,在巴黎游行的德国军队



德日海上运输

希特勒启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后,苏联举全国之力进行卫国战争。日本关东军面对苏联远东军队时无法占得优势而选择与之签署协定,中国战场也逐渐地进入了相持阶段,「南进论」成了日本军部的战略选择。

苏德战争初期占优的德军无法突破苏联的战略纵深,选择南进的远东日军遂向太平洋发展,双方陆地联手的可能化为泡影,海上合作成为不二之选。


巴巴罗萨行动中的德军



虽然同盟国实施海上封锁,但英德双方进行大规模海战的几率较小,希特勒可以抽出海上力量进行盟友合作。由于苏伊士运河一直在英国手中,德国唯一的航线就是走大西洋海面并绕过好望角,通过印度洋与日本进行交流互通。

货物主要有新式武器、工业器材、技术资料,以及德国紧缺的生橡胶、锡、钨、奎宁等等,这一时期担任输送主力的是日本潜艇,因为日本潜艇的运输量更大。

潜艇成为德日合作的主要载体

德日双方合作也一度利用空运。

1942年6月29日,穆斯塔克利中校驾驶飞机,携带了大量的德意与日本方面的外交和作战文件,经由德军占领的克里米亚半岛机场后穿越苏联领空,于次日晚上10点到达由日军控制的包头机场,并在次日飞抵东京。

此后日本空军也向德军运送了一批物资。但好景不长,德国在苏联战场愈发吃力,美军重整旗鼓后渐渐蚕食着日本在太平洋的优势,与此同时,美国还不断向欧洲和北非战场进行输血,德日海空联系都严重受限。海下活动的潜艇「受命于危难之际」,成为德日合作的主要手段。


德国U型潜艇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就发动过「无限制潜艇战」。这种战术给英国商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英国被迫采取护航制与之应对。在二战中,德国的「狼群战术」一度让盟军闻风丧胆,而利用潜艇与日本合作则能进一步放大其功效。

潜艇不如德国的日本率先启动。1942年4月11日,日本海军中佐远藤信夫指挥伊-30潜艇从日本海军基地吴港出发,搭载着3300磅云母、1542磅虫漆,以及九一式航空鱼雷图纸和一架水上飞机等物资,经新加坡、马达加斯加,绕过好望角,于8月5日成功抵达法国洛里昂港,成为德日潜艇合作的首例。

德国人自然不甘落后。1943年5月10日,德国的U-511号潜艇从法国洛里昂出发,上面满载水银、铅、铝、未切割的光学玻璃,以及鱼雷艇发动机、ME-163图纸等物资,沿途U-511与「乳牛」(德国负责远洋补给潜艇外号)会和,还顺手干掉了2艘盟国商船,于8月7日到达吴港。


德国潜艇



潜艇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双方先后一共八次合作。

不过,这种隐蔽行动还是被盟军察觉了。德日第三次潜艇合作运输里程最长也最为成功,但后面就没有那么好运了。第四次出航在槟榔屿南50公里遭到英国潜艇攻击沉没,仅14人生还。此后几次潜艇航行都被美国海军猎杀殆尽。

希特勒本人实际上希望潜艇能在亚洲太平洋一带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仅是物资运输,而是直接协助日本海军进行战斗。

二战期间,德日两国拥有不少领先的军事科技和装备。日本联合舰队是太平洋战场上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加上先进的德国潜艇的辅助,如虎添翼。

当时的美军航母规模尚不如日本,空中还要为零式战机所困扰,此时若再加上德国的潜艇部队,美军的海上力量成型会更慢,反攻的号角也会吹响的更晚


日本零式战机



可惜,希特勒的设想难以付诸实现,比起潜艇,日本对航母和战列舰更感兴趣,大和号、武藏号是日军战列舰中的明星。没有日本的支持配合,德国的「亚洲计划」只能纸上谈兵。


大和号被击沉



另外,即使希特勒派遣潜艇部队前往亚洲,规模也不可能太大,毕竟他还没有打败大英帝国。这个曾经的世界霸主拥有不弱的海军,这牵制着德国大部分的海上力量。而且,德国日本相距太过遥远,时间和成本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战争晚期日本险些获得核技术

在战争过程中,法西斯国家非常看重研发原子弹。德国就差点早于美国成功,日本空有志向,但国内缺少相关资源和技术而不能得志。

苏联在卫国战争中转败为胜,盟军击垮意大利后在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德国的失败成了必然。希特勒垂死挣扎,派遣潜艇部队拼命地运送铀给日本。但德国最后的努力也只是徒劳,他们的潜艇从曾经的猎手变为猎物,日本没能从盟友手中获得核资源。


诺曼底登陆补给场景



就算日本最后成功制造出原子弹,战争的走向也不大可能改变。彼时日本资源耗尽,军力(主要是陆军)龟缩于本土,其残存的空军和海军已不能向像美军那般自由行动,几乎没机会向美国投资原子弹。

由于各种因素阻挠,二战德日的合作程度比较低。就整体而言,法西斯国家的合作也远不如反法西斯同盟那样广泛深入,这种差距也是轴心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