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日本战后重返东南亚的“奇招”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

本文作者:钟可立

2013年,时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先后访问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竟在一年之内将东盟十国访问了个遍,成为首位在任期内访问所有东盟国家的日本首相。安倍此举充分显现了日本与东南亚的紧密关系。到安倍的第二任期,已有印尼、柬埔寨、菲律宾等五个东南亚国家与日本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而越南更是与日本成为了"纵深战略合作伙伴"。在日本与其近邻中国与韩国仍争执不断的情况下,为何同样曾经被日本侵略和奴役过的东南亚各国却能与日本发展友好关系?这离不开日本在战后为重返东南亚制定的的外交策略——"赔偿外交"。

2013年,安倍晋三会见时任印尼总统苏洛西。

早在二战结束前,美国就已经制定好了对日本要求赔偿的方案。美国借鉴对德国要求赔偿的方案,计划要求日本进行实物赔偿,并严格限制日本的工业发展水平,以摧毁其战争能力。根据这一方案,日本的工业生产水平应被严格限制在1930年的水平左右,超过这一水平的部分都要拆走以作为赔偿,不便拆迁的则加以摧毁。日本投降后,美国顺利地排斥走原定计划中对日本实行分区占领的其他三国,成功独占日本,于是从1948年1月开始正式开展拆迁日本工业的工作。

但是,拆迁赔偿工作在1950年5月就被美国停止了,这是因为美苏冷战爆发,东亚地区的蒋公也一溃千里,转进台湾,新中国成立。这使得美国战后利用中国控制东亚的计划落空,这让美国迫切想把日本建设成在远东对抗共产主义势力的桥头堡。于是,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就从遏制转变成了扶持。由于日本只是与各国停战,并未签订正式的和平条约以法定形式结束战争状态,美国便利用和平条约为日本开脱。1950年美国提出"对日媾和七原则",其中第六条竟是让日本的各交战国"放弃赔偿",引发了东亚各国的强烈抗议,因此美国不得不撤回了该提议。

但是,美国仍然希望在赔偿问题上偏袒日本,于是积极在日本与东南亚各国间进行调停。在1951年的旧金山和会上,美国根据会前与日本的协商,有意地引导会议的方向,并把日本首相吉田茂安排在了最后一个发言。吉田茂在演讲中说:日本在战后失去了45%的(侵略得到的)领土和资源,失去了海外财产,国土荒废,很担心是否有能力支付赔偿。因此,在最后各方签订的《旧金山对日和约》中,第14条规定:日本的赔偿采取"劳务赔偿"的方法,即赔偿所需的原料由受偿国提供,由日本加工成制品后赔给受偿国。比如日本对菲律宾的赔偿方案中,就规定日本每年把菲律宾对日出口原料的10%加工成制成品提供给菲方。就这样,日本利用其在东亚领先的工业基础,结合东南亚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劳务赔偿"的方式启动了在经济与政治上重返东南亚的进程。

时任日本首相吉田茂签署《旧金山和约》

"劳务赔偿"的方案是美国偏袒日本的结果,第一它能让日本感激美国,从而坚决地与美国一道对抗中国和苏联;第二也能让日本重振工业,获取武装对抗中苏的能力;最后这比让各国放弃索偿要更好,使东南亚国家不至于对美国太失望。

美日联手安排的"劳务赔偿"方案对日本来说不仅不是一种负担,还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劳务赔偿"的具体做法是,日本企业进口到原料后,由日本政府把赔偿金支付给日本企业,再由日本企业加工成制品直接提供给受偿方。这样日本企业不仅迅速恢复元气,还顺利地开拓了庞大的东南亚市场。日本主要援助的是基础设施,重工业等依赖性强的部分,并且能和水电、公路、铁路等具体项目联系起来。一旦受偿国接受了日本的商品或服务,以后就会对日本的商品和服务产生依赖性。比如说日本人给受偿国建好了发电厂后,日后发电厂的维护、保养、扩建、增容等,一般也还得购买日本的服务,因为只有日本企业熟悉其内部运作。因此,日本在"劳务赔偿"的带动下,国民经济迅速重振,再加上美国的扶持和一系列产业转移,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已经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水平仅次于美国。此外,"劳务赔偿"方案还使日本避免了支付外汇进行赔偿,缓解了其金融压力;另外此方案还使日本有机会将国内过时的工业设备赔偿给东南亚国家,使得其工业有空间更新换代。

"劳务赔偿"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日本政府更是通过劳务赔偿重新定位日本与东南亚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曾一度希望与新中国重建关系,以求不失去中国的庞大市场。但由于美国尽力阻止,日本只好把发展东南亚的经济政治关系放在重心位置。尽管劳务赔偿使日本拥有了重返东南亚的机会,但这也给东南亚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也有助于东南亚各国达成与日本的和解,并且在与日本紧密的经贸来往中增进了与日本的关系。

日本政府顺势在政治领域展开配合行动。1954年,日本以援助国的身份加入了"南亚与东南亚合作经济发展计划",即"科伦坡计划",承诺以资本和技术援助南亚与东南亚国家发展。1955年,日本以独立的亚洲国家的身份参加了万隆会议;1966年,日本召开了以开发东南亚为主题的"东京会议",会议上日本政府承诺,每年以日本国民收入的1%来资助东南亚国家。同时日本也展开了大量的双边外交攻势,1954年,日本与缅甸签署赔偿协议并建交;1956年,日本与菲律宾签署赔偿协议并建交;1958年,日本与印尼签署赔偿协议并建交。此后,日本还陆续与其他东南亚国家恢复了外交关系。可以说,"赔偿外交"是日本重返国际政治舞台的第一步,也是日本重新独立发展外交关系的第一步,是日本战后政治上重返东南亚的重要战略。

东南亚主要自然资源分布图

正如时任日本首相岸信介所言:"(日本要)把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亚和泰国都纳入到日本的势力范围,变成一个中型帝国主义,除此之外就没办法让一亿多人吃上饭。"日本作为一个资源贫乏,人口稠密的岛国,除了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开拓海外资源产地和市场外别无选择。在日本通过武力开拓海外资源与市场完全失败后,"赔偿外交"所开拓的新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总结来说,"赔偿外交"是以赔偿为契机,以发展经济为主要内容,以外务交涉为主要手段,是为日本赢得经济与政治利益的重要方式。这一成功的案例非常值得外交与国际关系领域相关的人去研究和探讨。

日本首相岸信介,此人是曾逃脱审判的二战甲级战犯,也是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