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会不会成为另一个苏联?让我从苏联和日本的教训来告诉你答案

#普京祝贺戈尔巴乔夫91岁生日# 3月2日是戈尔巴乔夫91岁生日,普京和拜登分别送上祝福。还记得去年这位苏联末代总统90大寿的时候,写了“中国会不会成为另一个苏联”的文章。如今戈尔巴乔夫又过生日,普京为了恢复帝国荣光,正在向乌克兰发起进攻,这个问题倒是可以再思考一下。

戈尔巴乔夫90岁生日时,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英国首相、德国总理也都为之献上祝福。从苏联解体事件中获益最大的美国人,更是点赞其“对自由的忠诚”,称“世界已经变得更安全”。 “世界已经变得更安全”这句话大抵是没有错的。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强者打架只要有一方服软,这个架就算结束,周边的池鱼们也能松口气。

“对自由的忠诚”虽然刺耳倒也算中肯,毕竟基于意识形态之争,“自由”这个词早已不那么简单,在政治化后几乎成了西方价值观垄断的标签。于是乎不认同此种价值观的人,自然被打上了“不自由”的标签。只是“吾之蜜糖,彼之砒霜”,这纯粹是主观感受,各家维持自己的看法便是。

时至今日,苏联已经解体了30周年,只是5个月后的纪念日,不知是否还会有那么多政治大佬发声。如今的世界普遍担心还会再来一场新冷战,以此来说苏联的话题兴许还会再热上一热。

不管新冷战是否开启,美国和中国是这个世界的最强者,并且不属于一个阵营已是没人能够否认的事实。一个中国、一个美国,GDP加起来占了全球GDP总量的一半,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模式相处,已然不是这两个国家自己的问题。

站在金字塔顶端后,没有谁会愿意被后来者反超。面对来自中国的追赶,此刻更为紧张的肯定是美国。至于美国会出什么或软或硬的政策针对中国,并不是中国所能左右的。知彼固然应该,却没有知己更为重要。

中国这几十年来的发展经验,让很多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集中精力按着既定目标做自己就是。真正让中国人有些许担心的是苏联的前车之鉴,看似相同的意识形态,同是美国竞争者的身份,不让人对比也不现实。 要是以发展阶段来说,正处在上升期的中国,远还没有到面临危机的时刻

一场新冠疫情在无情展示西方价值观短处的同时,也极大增强了现下中国人的制度自信。然而居安思危是中国人的本性,也是文明基因使然。越是这个时候,有忧患意识的人越会想知道,到底有什么办法在这场竞争中笑到最后。最低限度中国人要知道,当年的苏联到底是怎么死的,中国又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加拉帕戈斯现象

先来讲个故事吧。在南美厄瓜多尔的外海,有一个由13个火山岛和19块礁石组成的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这个群岛之所以闻名于世,是由于当年达尔文在考察过这里之后,感悟提出了“进化论”。

给达尔文以灵感的是岛上异于他处的动植物种群。由于地理封闭,少人干扰。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物种,进化的与其它地区的同类显著不同。这当中比较为世人所熟知的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陆龟——加拉帕戈斯象龟(加拉帕戈斯的原意便是“巨龟之岛”)。

加拉帕戈斯象龟

好了,这不是一堂生物课,让我们回到主线来。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生物,沿着自有路径封闭发育的现象,还衍生出了一个经济学名词——加拉帕戈斯化(也称加拉帕戈斯综合症、加拉帕戈斯现象)。

这个名词最初是用来形容日本商业生态的,意指日本的商品只能在日本内部这个孤立环境下,自我进化发育。使得日本的产品因缺乏外部交流,而变得越来越跟不上世界技术演化的潮流。


看起来还很繁荣的日本商业街


自我进化的风险在于,一旦壁垒被打开,很有可能被外部那些低价格、高性能、技术领先的商品冲垮。一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原生物种,当下同样在面临外来物种入侵的困境一样。如果不是人类的保护,那些自我进化了亿万年的珍稀物种大多已经灭绝了。 手机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功能机时代你还能看到一些日本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挣扎,但在智能机时代,除了日本人自己,日本之外已是鲜有人在用。

这两天还有一条很有意思的新闻。软银集团旗下的雅虎日本母公司Z控股和Line公司自3月1日起正式实施经营合并,诞生了日本最大的IT企业,新公司服务的总用户约为1亿。

日本现在好歹还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最大”这个称誉看起来很容易让不明就里人,感到日本发力打造出一个IT巨头。要知道体量不如日本,一直以后者为追赶目标的韩国,还倾斜资源打造出了“三星”这头经济怪兽,在国际市场上攻城掠地。

然而考虑到日本的“加拉帕戈斯化”,以及日本当下1.27亿的人口总量。悲观的看,一亿用户估计就是这家“日本第一”的巅峰了。

作为后发者,韩国似乎在经济上与日本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在政府主导下,韩国集中力量打造头部企业,然后积极融入国际市场。我们常说中国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其实韩国也是。本质看日本又何尝不是如此,区别的只在于用什么方法集中

从这点来说,东亚整体能够崛起,率先在诸文明板块中追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步伐,核心竞争力便是这“集体主义”思维,个体愿意让度更多权力给集体。这一次疫情,东亚文明圈国家和地区(包括越南、新加坡),整体表现都要大大优于欧美国家便是例证。

日本并不是一直在加拉帕戈斯化。曾几何时,日本商品也是让世界各国趋之若鹜。出现当下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大号的“加拉帕戈斯群岛”。

历史上,日本实际只在战略层面打开过两次国门,一次是公元7世纪“大化改新”全面学习中国的唐王朝;一次是19世纪“明治维新”的脱亚入欧。

这几年“内卷”一词很热。其实这个词用来形容日本是最合适的。日本文化和国民性,使得他们在固化的情况下,会集中全部的精力在一个方向上打磨。如果大方向没有错,也没有革命性的变化,那么这种一根筋式的“匠人精神”,的确可以让日本商品做到极致。不过万一出现迭代,或者说方向性错误,那么你做得越多、越细,反倒是错误越多、纠错的成本越高了。

如今的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的迭代关口。我在另一篇文章里给人类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的技术革命划分了三个大阶段(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七个小阶段。如今正处在第二次信息革命与第三次信息革命相交的卡点上。 技术的发展,会让技术革命的周期越拉越短。

人类真正开启第一次信息革命,是随着个人电脑的商用,开启于20世纪90年代。短短20多年,就已经准备再次迎接第三次信息革命了。再回顾历史,你会发现日本的衰弱,与整个信息革命的发生时间是重叠的。简单点说,善于在一个方向上主动内卷的日本,无法应对如此密集的技术革命。比如当日本人还在精心给模拟信号电视升级时,电视技术已经进入到数字信号时代。

反观韩国经济则是在上世纪6、70年代开始启动,80年代完成原始积累,90年代开始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包括与1992年中国建交,打开中国市场)。这一节节高的经济发展路径,让韩国完美的踩上了信息革命的点,使之无论在品牌还是技术上,都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的一员。

当然,韩国现下走过的路,日本比他早一个世纪也走过,当时日本跟上的是工业革命的节奏。如果不吸取教训,日后韩国同样有可能走上日本的老路,变成另一个加拉帕戈斯化国家。 虽然日本是最先被形容为“加拉帕戈斯化”的国家,但这个现象在人类历史存之已久。

回顾历史,一直偏于东亚自我进化的中央之国,不就是一个大号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嘛。要说战略优势,那就是与日、韩相比,拥有世界最大单一市场的中国,内部便有足够的市场,让企业良性发展并完成技术迭代升级。

典型案例便是高铁。早在上世纪6、70年代高铁技术便已成熟,1964年日本便铺设了第一条新干线。从起点来说,中国是远落后于:日、德、法、意等国的。现实则是,高铁网络的形成需要广泛国土。这几个掌握技术的发达国家都不具备足够的纵深。最终在中国凭借市场优势,消化发展出自己的高铁技术后,仅凭内部高铁网就足以得到技术优势及拉低成本,进而冲击国际市场了。

中国高铁

你不与世界脱钩,世界便不会与你脱钩 。

最后还是要回到苏联问题上来。冷战的特点就是在美苏两大阵营间拉上了一道铁幕,将世界分为了两个互不交流的经济体。可以这样说,这种平行竞争关系,本身就注定了零和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拉长,基础较弱的一方必定会与较强者差距越拉越大,导致全面溃败。

在人类历史上,新大陆与旧大陆就长期处于这种关系中。尽管两个互相没有交流的文明圈,一直都没有意识到竞争的存在,但当欧洲殖民者登上北美土地的那一刻起,竞争的结果便已经确定。人口、文明样本都要远逊于旧大陆的新大陆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已经与旧大陆拉开了不止一代的代差。以至于今天再去回顾,你会发现新大陆文明几乎被不留痕迹的消灭。

苏联阵营无论在人口、经济活力、商业创新度上都要劣于当时的西方阵营,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至于是通过一场外部入侵(像鸦片战争那样),还是像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这样自我反省,想通过“休克疗法”与西方融合,结果都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想避免出现苏联式悲剧,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保持对外开放。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即便中国有一天在GDP乃至整体科技实力上领先,外部世界也一定是有很多值得吸取的技术。只要抱定绝不与世界脱钩,哪怕这个世界是由你的敌人主导的想法,便不会变成另一个苏联。

那么,最后的问题来了:如果美国一定要和中国脱钩呢?这个主动权依然是在中国手中。大家再回头看看,当年的大清帝国和后来的苏联都不是被外部关闭国门的,都是担心自己的这片“加拉帕戈斯”被所谓的外部势力所污染,才主动自我封闭。

今天就算某些国家的政客有这种想法,他的盟友和资本也不会天然捆绑。换句话说“你不与世界脱钩,世界便不会与你脱钩”。只要你自己不害怕竞争、不主动闭关,没有人能够孤立你

世界发展的潮流就有如黄河漫滩一般,会自然寻找能够接受它的低地。有着几千年治水经验的中国人知道,不能任由黄河在自己的土地上为所欲为,却也更不可筑坝将水道完全封堵。最好的办法是筑堤将黄河引向自己想让它去的方向,让黄河之水既能为我所用,又不至于为患

治黄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中国与这个世界的磨合同样需要不断的动态调整政策,并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案。只要不去搞把国门一关的懒政,以中国的体量及现下的基础来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那些寄希望于中国崩溃的人一定会感到失望的。 温骏轩 2021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