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行走在马来西亚的乔治市,感受华人的历史风光

在马来西亚槟城的乔治市,确实是每每有惊喜,处处有发现。就算没有来过,环球旅人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乔治市的旧城区内,随处可以见到不同的壁画、不同的艺术品在街上。如按旅游指南逐个逐个找出来拍照的话,可能也得花一两天吧!那小编现在就一次给你看最著名的街头壁画艺术,以及市内值得到访的景点区啦!

除了历史古迹,应该就是这里的街头壁画人气最高,真的可以说,来了槟城,没有与任一壁画拍照,就不要说自己来过槟城。虽然壁画是要慢慢找出来,还有一些地方有不止一幅画,而在旁边还有一些辅助物件,使整幅画更为生动,几乎是游人必拍的驻足点,有些高人气的,真要排队在旁轮候,才可以拍照留念呀!小编就拍了几个最具人气的壁画给大家看。除了壁画之外,乔治市内还有不少铸铁画,反映出一些槟城文化、历史同生活面貌,有些是有讽刺的意味呀!

姓周桥Chew Jetty,乔治市的海边有几条水上村落,是当地华人最早的聚居方式-水上人家。(有点像香港的大澳、澳门4、50年代的林茂塘,或是澳门路环船厂般的水上屋)以前的华人,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的槟城,就在海港位置铺盖木板,然后在上面起屋,而且慢慢向海延伸出去,也会有向左右扩展之势,形成渡头或桥状的结构。

当时华人在马的势力不大,又怕在他乡被欺负(虽然现在也是),所以大多是群居的,如果是同乡同姓更会聚居在一起,而村落都以姓氏来分,全盛时期总数有9座陆桥,不过因日久失修,以及受海水侵蚀的影响,现在只剩下7 座,分别是姓周、姓李、姓陈、姓王、姓林、姓杨同一条多姓桥,在2008年也全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中,受联合国规管及保护这些有历史价值的人文遗产。

而姓周桥就是这里规模最大的姓氏桥,也是比较热闹的一条姓氏村。现在仍然有些人住在这里,但大多数是老人家为主,而且是最传统的华人营商模式,前铺后居为主,所以大家在游览时记得不要太嘈吵,否则会对当地居民造成滋扰。虽然姓周桥已经过度商业化,大多变成了卖纪念品和小食的店,但游走其中,了解一下当地华人以前的水上屋生活,看看这里建筑,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呀!屋下面、道路下面全都是海水。走到桥的尽头就是海,而且也会有该桥的码头设计,应该是可以搭船去其他姓氏桥及周边地方吧,昔日捕鱼的渔民应该也是在此出发的吧!

姓周桥上的木屋都有相当历史,是很古老的感觉,也有一些是很破旧的,路面也会有一些破损,可以直接看到下面的海!隔壁对岸均是现代化的建筑物,感觉很奇怪,但这里的海景很不错,可以拍到美美的照片。姓氏桥是一字排开的,每条桥都有不同的历史故事,大家有充裕时间的话,可以每条都走走。

英治时期的City Hall 及Town Hall,马来西亚曾经被英国殖民政府统治过,所以乔治市都留下了一些英式建筑。其中两座英式风格的建筑物City Hall 和Town Hall 相邻,黄白色的是Town Hall,用来举办大型活动和社区居民聚集之用;而白色的是City Hall,主要是政府办公室。

两座都是维多利亚式的建筑,都是百年历史的文物,既有英伦古典风,也有南欧风情之感,建筑物前地是一大片草地,而且位置是很靠近海边,据称是不少当地新人来拍摄婚照的地方。但其实这两座建筑是不开放参观的,仍然有办公单位在内,所以是不公开参观的,只能在门前拍照。如果大家真的对英式建筑有兴趣,在香港看不够的话,可以去附近的维多利亚街,那里是槟城的银行商业地带。

槟州会堂,槟州华人大会堂成立于1881 年,原称平章会馆。郑景贵是最大的个人捐赠者,也是首任会长。1905 年6 月,槟城的华商聚集在槟州华人大会堂,加入新加坡和中国抵制美国货的运动,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提高华人移民配额。它的成立是出自英殖民统治者的策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协调华侨的私会党争与民间纠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平章会馆处于冬眠。1974 年平章会馆改选声中,确立了改革计划的目标,将平章会馆改译成槟州华人大会堂。1975 年槟州华人大会堂筹建十层大厦。1983 年,新厦宣告落成,槟华堂自改组后,接受州内华团及个人为会员,共谋华社福利。截至2016 年为止,槟州华人大会堂共有团体会员520 个单位,而个人会员则已达48,978 名。

George Town 有条巷叫Love Lane,原来是因为以前有很多二奶(小三)住在这儿,所以当地人又称为二奶巷。现在的Love Lane 已经变成backpacker 的聚集地,因为有很多青年旅舍,又有很多酒吧,所以晚上会好热闹,但小编路过时恰巧是下午时分,最多只见悠闲的一面,气氛相当宁静。不过这里的建筑及复古感觉,时间像停留在以前一样,虽然整个George Town 也是数之不尽的两层式排屋,但每间设计都不同,每间都好特别,都很有艺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