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处理垃圾的那些事儿

电商、快递、外卖等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新兴业态发展,塑料制品特别是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消耗量持续上升。

然而,由于绝大部分废弃塑料回收利润低,99%的快递废弃塑料会被混入生活垃圾中,最终被焚烧或填埋。

在中国,2020年对很多塑料制品而言,将是“生死线”。到了2020年底,中国将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而在这个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则规定,未遵守国家有关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的,将处以1万至1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从“限塑”到强化“禁限”到细化法律责任,中国对塑料污染的治理正在有力有序推进中,值得嘉许。

至于北纬一度的新加坡是如何治理垃圾以及塑料污染的,接下来将娓娓道来。

01 资新加坡遥远的零废弃之路

据新加坡环境局202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加坡2019年产生了723万公吨垃圾,而当中又以这三个垃圾源头为主:电子和食物垃圾,以及包括塑料在内的包装垃圾。

图:丢弃垃圾@Singapore

图源:Zero Waste SG 网站

虽然新加坡年产的垃圾数量是自2017年以来连续第三年减少,不过整体再循环率仅为59%,较2018年的61%有所下降,即仅有425万公吨得以再循环利用。

至于未分类的垃圾,新加坡会直接将这类垃圾送到焚化厂焚化。若想进一步了解新加坡如何处理这类垃圾,可在文章的结尾观赏由新加坡英文媒体——The Straits Times 2019年所拍摄的视频,这里就不再赘述。

与此同时,新加坡家庭废物再循环率属于偏低状态;2019年只有17%垃圾得以再循环,低于2018年的22%,至于去年的非家庭再循环率则为73%,低于前年75%的水平。

新加坡政府2019年宣布首个零废弃总蓝图(Zero Waste Masterplan),设下新的减废目标,到了2030年,每位新加坡人每天将运往埋置场处理的垃圾量减少三成;即从每天丢弃800克垃圾的数量减少到560克。

总蓝图也旨在提倡废弃物再循环,预计到了2030年,整体社会的再循环率能达到70%、家庭和非家庭再循环率分别达到30%和81%。

图:零废弃总蓝图措施

图源:早报网

从2020年所公布的数据来看,离新加坡政府所设下的零废弃总蓝图目标,仍有一大段的路要走。

而这当中,据了解,和新加坡人废物再循环的认识不足有关。

02 新加坡民众环保意识不高

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和国家环境局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间,分别展开的两项调查显示,约6成受访家庭有定期把旧物再循环的习惯。不过,有许多受访者对可循环物品的种类,存有误解。

在受访者中,不少人误以为纸制食品包装、纸巾以及泡沫塑料是可以回收的物品。但实际上,这些东西不能再循环,应该当垃圾处理。同样的,塑料玩具、衣服、鞋子以及手提袋不适合当废料再循环,只适合捐给他人使用。

上述调查也显示了,那些不将旧物回收的受访者则表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废料再循环,或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注意这个问题。同时,他们也以太忙太累或可回收的物品太少为由,没有响应零废弃的号召。

虽说再循环率低,加上人们对可循环物品种类以及废物分类程序的误解凸显了宣导工作的重要性,或可通过宣导灌输人们对废物再循环的正确认识以及其意义,不过这或最终取决于新加坡政府迈向零废弃决心。

2019年7月1日起新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要求所有人必须将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这四个类别分类。如果不按照规定分类,则将面临罚款!

图:《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图源:搜狐网站

通过罚款来遏制加坡人不良的行为,是一贯新加坡政府的做法,不过目前尚未出台类似的条例,来让新加坡人将废物再循环的正确认识以及其意义内化,转化为行为以及习惯。

再者,在鼓励回收方面,新加坡政府的态度也并未过于严谨。

在新加坡的街道上,垃圾桶随处可见,而且是什么垃圾都能丢进去;与此同时,新加坡大部分的小区附近都有一个蓝色回收桶,让民众将可回收的垃圾扔在里头。

而为了清楚显示拒绝回收食物和饮料,塑料和玻璃瓶必须清洗后才能放进蓝色回收桶,蓝色回收桶也换上了新标签,更清楚列名哪些才是可再循环的物品,以方便居民清楚了解到哪些垃圾是可重新使用的。不过,这类的蓝色回收桶一般都成了居民的“另一个”垃圾桶。

图:新加坡蓝色回收桶

图源:The Straits Times 网站

持有执照的四家公共垃圾与回收物收集公司会定时派人来收集进行加工处理,以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循环使用。

在垃圾分类的问题上,新加坡政府不希望给居民增加太多负担,所以新加坡垃圾分类偏向于从垃圾的源头抓起,而这也体现在可回收的垃圾上。

尽管新加坡政府的出发点是好,不过将所有可回收的垃圾都收集在一块,再运回厂内加工处理,难免会增加回收的垃圾被污染,脏乱不堪的情况发生,在回收环保上难免会事倍功半。

在这方面上,新加坡政府或许应该多花点心思,避免解决回收的垃圾被污染,脏乱不堪的情况。

图:被当成垃圾桶的蓝色回收桶

图源:国际环保在线 网站

从90年开始,新加坡学校就教育学生要遵从环保3R,以减少垃圾的产生;为了零废弃总蓝图目标迈进,新加坡政府增加多一个R,并公布了一系列措施。

03 环保4R——Reduce、Reuse、Recycle、Replace

Reduce(减少使用)

Reuse(重复使用)

Recycle(循环使用或循环再造)

是比较常见的的环保3R

新增加的R,即是Replace(替代使用)。

目前,新加坡的商家们都自动自发,极力响应零废弃总蓝图的号召,以Reduce的形式,为环保尽一分力。例如,新加坡职总平价合作社以及商家如优衣库等征收塑料袋费用,以鼓励消费者自备购物袋,以减少(Reduce)使用塑料袋;新加坡的肯德基也将不再提供杯盖和吸管。

Reduce的措施虽涉及到民众日常生活,但仍需要更多的政策的扶持,再与他的R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下列则是新加坡政府计划或已推出的政策,以期能把整个零废弃总蓝图带到另一个层面。

“制造商延伸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首个阶段:

从2022年开始,新加坡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除了饮品的价格,或许还得支付一笔小额押金,待归还空容器后才能取回款项。

新加坡政府希望通过上述的实行押金退费制(Deposit Refund Scheme)的形式,能提高公众的再循环意识之余,也能要求饮料生产和进口商负责回收流入市场的用后包装。

图:押金退费制

图源:早报网

-----饮料生产商可以选择自行处理回收容器的事项,或是共同出资聘用制造商责任计划业者,由承包商管理公共教育、押金退款、回收、运载和存放容器,以及数据收集等工作。

通过押金退费制,新加坡政府估计,每年可回收多达约9万吨,或相当于26亿7900万个饮料容器,包括塑料瓶、玻璃瓶、铝罐和纸盒。以容器数量计算,塑料瓶的占比最高,约占52.3%

而整个制定押金退费制,是新加坡落实包装浪费“制造商延伸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的首个阶段。新加坡计划最迟会在2025年推行“制造商延伸责任” 模式,监管包括塑料在内的包装浪费。

目前,一些已实施类似押金退费制的国家包括韩国、德国、挪威、芬兰和瑞典;以芬兰为例,押金金额约等于新元1角6分至6角5分;饮料包装上印有识别码,公众把空瓶罐投入反向贩卖机后,可拿回和押金等值的超市现金券。

负责该项目的新加坡环境局目前正邀请饮料制造商针对该收取的金额、在哪里设置回收点、以什么样的方式退回押金提出建议。

虽然新加坡当局有意推出押金退费制,不过成功与否仍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愿意接受和使用这个机制,以及押金退费制的成本收益是否可持续性。

-----垃圾焚化底灰的新生沙(NEWSand)Replace细骨料

如同新加坡的新生水一样,新生沙是为了克服限制与变废为宝信念下的产物;垃圾焚化底灰(Incineration Bottom Ash)是新生沙的多种形态之一,而另一种则是一般垃圾经高温1600摄氏度气化后形成的玻璃状熔渣。

这类熔渣已被证实符合暂定的环境标准,并可取代部分混凝土中的细骨料(fine aggregate)。

图:垃圾焚化底灰

图源:Today Online 网站

目前,新加坡一个组屋区内(淡滨尼天地通往达鲁古法兰回教堂)的一条全长105米的新人行道,便是以这类熔渣铺设而成。

图:由熔渣铺设而成的人行道

图源:NEA 网站

与此同时,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办公大楼广场前也使用了约20吨的“新生沙”进行重新铺设;这类的“新生沙”是一种矿渣(slag),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废料转化能源研究设施制造。设施内有熔渣气化设备,可以高温将一般固体废料转换成可用来铺设道路的矿渣。

图:“新生沙”重新铺设的广场

图源:Masagos Zulkifli Facebook

至于由垃圾焚化底灰的新生沙,则用于修筑另一个区域(丹那美拉海岸路)的一部分路段。

参与此试验的三家公司——荷兰公司Inashco B.V.、REMEX Mineral Singapore以及Zerowaste Asia将搜集和处理新加坡本地废料转化能源工厂的约3000公吨垃圾焚化底灰,用以铺设道路基层和路底基层(sub-base)。

由于新加坡的三分之二国土为集水区,因此确保新生沙的环境标准足够严格,不影响水资源和环境至关重要。

试验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处理后的垃圾焚化底灰实际运用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搜集数据审核暂定的新生沙环境标准。

除了铺设人行道和修路,新生沙也可用于三维打印;新加坡公司泛联集团(Pan-United)在经过六个月的试验计划后,成功以新生沙(熔渣)取代约20%的骨料,以三维打印的方式打印出宽80厘米、长105厘米、高60厘米的矮凳。

图:以新生沙取代约20%的骨料的矮凳

图源:NEA 网站

用作细骨料的沙在新加坡很难找到,而新生沙是合适的替代品;泛联集团正加紧研究,尝试将百分之百的骨料换成新生沙。

新加坡目前每天有超过1400公吨垃圾焚化底灰与600多公吨淤泥等不可焚化垃圾;若假以时日新生沙被证实不会影响水资源和环境,这不但会开扩新加坡建筑所需沙的来源,更能帮助新加坡完成垃圾闭环。

除了新生沙,新加坡也正打算推出新生油。

-----将塑料垃圾Recycle 成新生油(NEWOil)

在研发出新生水与新生沙后,新加坡正在探讨研究将塑料垃圾制成“新生油”。

图:塑料垃圾

图源:The Straits Times 网站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塑料回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塑料回收、机械处理后成为塑料颗粒,再次使用生产;这一过程被称为机械回收。

另一种则是化学回收,即是利用热量和化学的形式,将塑料分解。某些不适合机械回收的塑料只采取化学回收的方式去处理,这指一次性塑料和受污染的塑料。

新加坡有关当局正在研究以化学回收的方式,将回收塑料转换为高价值产品如热解油(pyrolysis oil),可作为原料供应给新加坡本地石化业。

与此同时,由塑料垃圾制成的“新生油”可加强新加坡资源韧性之余,让新加坡更加接近零废弃国家和低碳经济这两个目标。

图:塑料垃圾热解油化

图源:每日头条 网站

至于机械回收部分,新加坡德国商会2020年8月会宣布,将欧洲德语系国家的再循环专长引进新加坡,目标是将新加坡打造为塑料回收的区域枢纽。

对此,新加坡德国商会将在新加坡成立塑料再循环卓越中心,而中心的首要任务是设立“以瓶制瓶”(bottle-to-bottle)的PET塑料瓶再循环厂,将德国经验转化为符合新加坡和东南亚民情的做法,促进新加坡与德国两国之间政商的合作。

图:PET塑料瓶再循环厂

图源:Positive News 网站

新加坡的机械回收与化学回收这两个领域在新加坡都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和和业界伙伴探讨设立试验设施及合作,在接下来数年协助奠定新加坡的化学回收产业链,为新加坡未来经济发展及国人就业机会做出贡献。

新加坡零废弃总蓝图的面世,是希望能让新加坡克服资源有限的问题,并维持生态的平衡。不过,目前的情况似乎表示,通过逐步影响新加坡国人为家园主动做环保的意识,内化成社会规范的努力或许并不可行。新加坡的零废弃之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END

资料来源:

《联合早报》

The Straits Times

8世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