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曾经出过一个大商人,马未都评价他是比马云和王健林加起来还要有钱的富豪,政府还允许他有发钞的权利。这位连马未都都佩服的人到底是谁?
一百年前,因为他出色的商业天赋,就已经进入了《世界商业名人录》榜单。他就是黄奕住。16岁只带着36银元下南洋闯荡,终成民国巨富,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一看这位大商人传奇的一生。
勇闯南洋 剃头肩挑
1868年,黄奕住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长子,12岁就学了门剃头的手艺,帮忙补贴家用。
1884年,黄奕住为当地一个乡绅剃头时,不小心划破了他的鬓角。乡绅大怒,大骂黄奕住坏了自己的彩头,不依不饶找他麻烦。黄奕住无奈,加上他还有弟妹五人,家中常常入不敷出,于是他决定和同乡人一起下南洋赚钱。
父母卖掉了一块祖田,筹了36银元,让他带在身上。就这样,16岁的少年背井离乡,开始闯荡南洋。
出海后一番辗转,黄奕住留在了中爪哇的三宝垅市,还是靠着剃头谋生。三宝垅市交通便利,贸易发达,是中爪哇主要的土特产品集散市场。
黄奕住接触了许多当地的商贩和华侨,掌握了爪哇语言,熟悉了当地的风俗人情,思想也渐渐活跃起来,他想赚更多的钱。
此时,一位名叫魏嘉寿的老华侨启发了他。魏嘉寿看他机灵肯干,告诉他想要赚钱就要学会做生意,单凭剃头是不可能发财的。黄奕住也意识到这一点,但他表示自己没有本钱。
魏嘉寿许诺他可以借钱给黄奕住,但黄奕住需要表明自己的决心。于是黄奕住扔掉了自己的剃头工具,丢掉老本行,靠着借来的本钱做起了小本生意。
他当起肩挑小贩,每天挑着各种日杂用品,走街串巷,沿街叫卖。黄奕住非常灵活,他不仅买卖小商品,还开展代购代售业务,乡民对他都颇有好感。
乱世机会 终成糖王
黄奕住靠着肩挑生意攒了一些本钱,就到佐哈尔广场上租了一个固定摊位,继续经营日用食杂和土特产品。他娶了当地姑娘蔡缰,两人都踏实肯干,在他们的精心经营下,小生意也做得如鱼得水。
平时蔡缰看摊,黄奕住就去乡下收购一些便宜的土特产品。两人通力合作,生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按理说白手起家到生活富足,黄奕住应该满足了。但他远远没有安于现状,对他来说,这些都是小生意,他真正的眼光远不局限于此。
19世纪末,中爪哇地区的甘蔗种植业及制糖业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糖业中心之一。黄奕住洞察到经营糖业的前景,于是转而经营糖业。他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收购蔗糖后,再转手出口欧美各国,获利颇丰。
由此,黄奕住已不再是沿街叫卖的小商贩,他不断扩充店面,招聘人手,并正式成立了"日兴行","糖王"的事业正式起步。超脱凡人的眼光,的确令人佩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黄奕住已经攒下第一桶金,拥有了一定的资本。
很多印尼糖商担心战乱影响蔗糖出口,因此不敢大量囤积蔗糖。黄奕住瞄准机会,以相对低价收购大量蔗糖。战争影响到蔗糖供应,从1915年起,连续三年糖价居高不下,黄奕住低买高卖,赚得盆满钵满。
期间虽然也受到战争影响,出现过一段时期经营困难,但因为黄奕住已经积攒下不少资本,所以顺利挺过。一战结束后,欧洲蔗糖奇缺,海运也陆续恢复,此时糖价迎来新高峰,黄奕住顺势而上,大量出口蔗糖。
他的财富迅速累积,成为爪哇著名的"四大糖商"之一。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的确,乱世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灾难,但总有人能够迅速抓住机会,完成财富的积累。
荣归故里 开办银行
树大招风,何印殖民政府觊觎黄奕住的财富,要求他额外缴纳巨额税款,并且当地官员不断游说他加入荷兰籍。黄奕住认清这是殖民者对华侨赤裸裸的剥削,长此以往,再多的财富也终将充缴他国国库。
于是1919年4月,黄奕住带着家眷回国,南洋生活告一段落。16岁带着36元银元闯荡南洋,35年后带着万贯家财荣归故里,定居鼓浪屿。
黄奕住是天生的商人,不再是糖业大王的他寻找着商业转型机会。他多次到上海考察,希望能在此实现他多年的愿望——开办银行。回国两年后,1921年,黄奕住在上海宣布中南银行成立,他占70%的股权,是绝对的大股东。
自此,黄奕住开拓出金融事业新版图。中南云者,亦南洋侨民不忘中国意,由此可见黄奕住心系国家,始终没有忘记祖国。虽然民国时期银行多如牛毛,但中南银行是仅有的三家可以发钞的银行之一。
也就是说当时民国政府只允许三家银行发行钞票,而中南银行就是其中之一,其他两家均是老牌国有银行。因此不难看出,当时的黄奕住资金雄厚,可谓是富可敌国。
黄奕住除了亲手开办中南银行外,还投资参股多家银行,包括厦门商业银行、中国银行、香港东亚银行等。在海外,他参股新加坡华侨银行、菲律宾中兴银行。
同时在国内开办钱庄和保险公司。黄奕住大概是意识到资金对实业发展的重要性,才大力发展金融事业,并亲手打造出一个金融帝国。
商业帝国 传奇故事
黄奕住白手起家,短短几十年就积攒下巨额财富,成为商业传奇、民国巨富。这其中当然有一小部分原因是运气使然,但决定性因素一定是黄奕住身上的品质。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特质能让黄奕住作出这一番成就的呢?
第一, 他勤劳不懒惰,踏实肯干。无论是开始当剃头师傅、肩挑小贩,还是后来开拓糖业、金融业,他始终都愿意付出巨大的努力。
第二,黄奕住的确是一个有野心、有远见的人。16岁勇敢闯南洋,他身上只有一点救命钱,可他不愿意一辈子当个剃头师傅。
所以,即使是借的本金,他也想要学着做生意。做生意积攒本钱后,他没有安于现状、就此止步,而是开始涉足糖业,终于成了糖王,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如果黄奕住只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那恐怕他也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像他这样的人,往往心怀宽广,不拘泥于蝇头小利,而是愿意把个人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当初不愿意将自己的财富充实他国国库,他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放弃他国邀请,回到了厦门。他也的确为家乡和祖国作出了贡献,始终心系家国。
除了金融事业以外,黄奕住在家乡厦门经营多项社会公用事业,为同乡人谋福祉。厦门临海,淡水缺乏,饮用水都需肩挑,且多次转运,极不方便。黄奕住深感此项问题关系民生,于是和其他华侨携手创办了厦门自来水公司,解决当地居民饮水的问题。
黄奕住还创办了厦门电话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方便当地人对外通讯联系。他还热心教育事业,捐资不菲,为促进当地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位有远见的商人还投资了多处房地产,尤其在鼓浪屿上就有160多栋别墅。要知道,鼓浪屿是弹丸之地,寸土寸金,而黄奕住甚至修建了一个标准足球场。
1945年6月,黄奕住于上海病逝,享年78岁,没能亲眼看到抗日战争胜利成为他终生的遗憾。他曾是孤身闯南洋的少年,后来终于成长为印尼糖王、民国巨富,这样的传奇故事足可以写成一部小说。
商业奇才总能抓住属于他的机会,不断开拓属于自己的商业地图。黄奕住虽然成为历史,但他留下来的那些老建筑还是写满了他的名字。他带着遗憾逝去,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