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海军造坦克 陆军造航母 只有相杀没有相爱的日本海陆军

海军造坦克!陆军造航母!如此怪诞之事,听上去似乎是天方夜谭,但其实就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日本。更为奇葩的是,陆军和海军两大军中互相看不顺眼也罢了,但互相扯对方后腿,看对方笑话,甚至为对方战败而庆贺。

日本海陆军相互指责马鹿表情包

奇葩的陆军与海军关系

最出名的例子,二战德国奔驰 DB601发动机,最开始由陆军引进仿制,并在战斗机上采用。然而海军也想要,但不好意思找陆军要,于是又花钱去问德国人买了专利。让德国人赚了双份的钱,元首知道后表示很懵比:日本陆军和海军相互为吗?

陆军在攻克新加坡后,缴获了英国较为先进的雷达,然后对海军封锁了消息,自己拿回去研究了。然后日本海军没有先进雷达,导致中途岛没有发现美军的轰炸机!

更严重的是,日本海陆军还争相研发对方的武器,不求实战作用,只为出一口恶气而已!

日本海军研制的特二式内火艇


日本陆军研制的秋津丸号,陆军坚称为特俗船而不是航母


世上万事因果相循,海军与陆军的仇恨,则早在上个历史时期就已经结下!

旧怨--历史的羁绊

未来的海军捅了未来的陆军一刀

明治维新的主力军萨摩藩和长州藩等西南四藩为主,天皇恢复大权之后,日本组建新军,海军的主要基础来源于萨摩,而陆军主要基础来自于长州。

而明治维新之前,长州藩态度坚决的要求推翻幕府统治(长州藩所有者毛利氏在关原合战中战败,被削藩,因此跟德川幕府有深仇大恨),而萨摩藩则态度暧昧,甚至一定程度上跟幕府有合作。双方的第一次摩擦就发生在1863年,长州藩持激进的尊皇攘夷论与会津藩、桑名藩军队发生冲突,长州藩军队一度突破筑前藩军队的阵线,攻入京都御所内,胜利在即!但萨摩藩军队作为幕府援军赶至后,形势逆转,长州藩功败垂成、多人因战败自尽。同年8月24日,幕府策动发动第一次征讨长州藩的战争。英、美、法、荷四国联合舰队也于9月5日再次进攻下关,长州藩在内外夹攻下失败,对幕府屈服。这成为幕府第一次征伐长州的导火线。禁门之变后,长州藩被指为"朝敌"。长州藩士兵的鞋底则加上了"萨贼会奸(指萨摩藩和会津藩为奸贼)"的字样,行走时则好像把仇敌踏在脚下。

但经过日本灵魂人物坂本龙马的调停,长州藩和萨摩藩竟奇迹般的组成萨长同盟,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开启了明治维新时代。

明智维新是由西南强四藩推动的

陆军还了海军一刀

最后的武士

明治时代属于藩阀政治的年代,长州藩和萨摩藩分别掌握陆军和海军,明治元年政府下达"藩治职令" "废藩置县" "奉还版籍"秩禄处分 废刀令等严重伤害到旧士族的利益,明治十年(1877年)2月,旧萨摩藩士族推举西乡隆盛为首领,发动反政府的武装叛乱,但政府(或者说陆军)早有准备,6日,陆军卿山县有朋(长州藩人)和伊藤博文(好巧也是长州藩人)立即编制讨伐部队。将近6W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结束了西南战争,此役过后,萨摩藩势力大减,伤亡惨重,两藩的旧怨未了,新恨又来。

最后的武士 取自于西南战争

新恨—权利的斗争

大正之后,特别是昭和时代,日本军国主义抬头,陆军和海军的竞争,又从旧怨新恨,转换成更为实际的对权利、资源的争夺!

资源的争夺

日本工业化以来资源一直是处于缺乏状态,而从明治维新一直到二战结束,两个藩背后的势力在争夺工业资源。资源的匮乏,势必导致竞争,陆军坦克造多了,海军舰队自然要少了。如被称为昭和

三大蠢事之一的大和号战列舰,全舰覆盖大量装甲,甚至烟囱也在开口处和侧面装上了蜂窝状钢板和防护装甲,排水量65000吨,造价高达1500亿日元。

耗资巨大的大和号 战果却不大

权利的争夺

明治宪法中不能保证选出的总理大臣受到议会多数派的支持,进入昭和时代后又是军部独裁政权(海军和陆军争夺主导权)。首相权限也不明确,更无权任命内阁中的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这两个大臣由海军和陆军自己推选)

日本西门子事件--海军受到打击

1914年的海军受贿事件,海军当局德国西门子以及英国毕卡斯公司签订合约,向两家公司收取回扣,但合约文件被盗,真相暴露,迅速造成有组织的反内阁群众运动,大肆攻击政府和军事单位(很诡异)。海军的长老山本权兵卫内阁倒台,斋藤实海军大臣退为预备役,扩充海军的预算被贵族院否决,海军势力被陆军打击。

二二六事件

又名"帝都不祥事件"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发动政变,政变官兵攻击了冈田启介(海军大将 联合舰队总司令)、斋藤实(海军大臣)、铃木贯太郎(海军大将 联合舰队总司令)、牧野伸显(萨摩人 大久保利通次子)等。此次政变,陆军态度暧昧,上层更是心怀鬼胎。陆军大臣告示更是有鼓励之嫌疑:承认诸子之行动,为基于体现国体之诚意。

但三名海军大将遭到袭击。海军怒火难耐,在第一时间内就定下了对政变坚决镇压的方针。海军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当天就召集幕僚,明确说明了镇压的态度。并将联合舰队开进了东京湾,但陆军还是迟迟按兵不动,知道裕仁忍无可忍,亲自表态要率领禁卫军镇压之后,才忍痛动手。

二二六事件后,日本进入了军部独裁

战略的矛盾

"北上"与"南下"之间的战略矛盾,陆军一开始主张北上,而海军则支持南下,九一八事变后,陆军侵占了大片中国领土,得意洋洋,而海军则几无寸功。但好景不长,诺门坎战役使陆军放弃了入侵苏联的计划,而后又陷入了中国的人民战争中,导致日本资源短缺。日本陆军无法实现北上战略,从而选择南下,但南下需要海军的战略战术配合。但此时海军又不想干了,欧洲战场形势已经逆转,现在南下的话,势必与英美等国开战,山本五十六更是坚决反对,认为日本海军根本无法在太平洋打赢美国海军。最后在天皇的斡旋以及国内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双方才勉强达成一致。

二战以后,双方的百年新仇旧恨也就此一笔勾销,虽然在战败之前,海军和陆军为谁背锅的责任还争吵不休,但随着美国的改造,双方作为军队的属性短暂的消失,过往只是历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