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an:喜欢旅行,就从别人囧途的经验开始吧。
<经验Tips:在日本旅行,要随身自备垃圾袋。>
日本旅行,对一个陌生游客来说最痛苦的会是什么?
语言、文化、饮食、复杂的交通,还是生活习惯。反正对我来说,最不解的,就是日本街道鲜有出现垃圾桶这一现象,也是最不习惯的一点。
自备垃圾袋并随身携带成为了在日本游玩的日常。
----2019年第4期----
对日本洁癖的城市形象早有耳闻,但街道鲜有垃圾桶这一现象,的确让很多外国游客产生了困扰。
赞成派认为,这是日本国民素质教育高的表现;而反对派则说,日本人变态的心理已经延伸为洁癖控了。
尽管众说纷纭,但游客对于城市干净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据媒体报道,日本始终位于亚洲旅行满意度首位的城市,甚至比花园城市新加坡还要高。
反过来看,不设垃圾桶为提升日本的城市形象有很大的助攻,究其原因有4个。
首先,日本"强信仰"下的民族性。纵观日本的历史,每一次改革、每一条信仰都是自上而下推进的,国民对于天皇以及国家命令的"强信仰"可怕到一个极致;而在经历6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环境污染,日本提出了垃圾处理的"3R行动",即Refuce(源头减量)、Reuse(物尽其用)、Recycle(回收利用);国民教育和法律制度自上而下强力推进;
其次,国民教育与法律制度的健全。日本的国民素质教育,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这是人格个性塑造的本质;另一点,就是日本对于乱扔垃圾的法律惩罚标准非常高,随地丢弃垃圾可能被检控的最高罪名是"废弃物非法投放罪",将会被处以5年以下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约合61.8万人民币,2019年1月汇率)。
日本校园的垃圾分类教育
第三,对资源优化的理解上;每增加一个垃圾桶,就会增加公共资源的消耗,也会浪费纳税人的钱,这在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一笔支出;
最后,恐怖袭击阴影笼罩下的预防;这要从1995年的日本历史说起。当年,日本遭遇了两大悲剧,一个是阪神大地震,另一个,就是"奥姆真理教"教首麻原彰晃策划下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造成5000多人死伤,最后调查发现,毒气的存放容器,就是垃圾桶。自此之后,垃圾桶也日渐减少。
2015年:阪神大地震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