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垃圾分类,铺成日本衰退的道路

一切皆有成本。

成本

话说从前有一个国王,有一天他走在路上,不小心被地上的石头伤到了脚。

于是国王下令把全国的道路都铺上牛皮,以免再有人受伤。

这时一个大臣建议:您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不再被石头伤到脚吗?那只要把您的脚用牛皮包起来不就可以了吗?

于是,皮鞋被发明出来了。

服务

很多人去日本旅游,都惊讶于日本服务行业人员的高素质。

日本酒店的服务员,无论多大年龄,都会给客人鞠躬,当客人离开时,挥手送别直至消失在视野之中。

的确,我们很受用这样的服务,但同时你也需要意识到,这些都是收费的。

如果服务人员高素质服务无法获得金钱的回报,那么他们肯定就会转向不需要这么做的行业。

即便服务人员自认为付出是免费的,但实际上他们已经获得了相应的回报。

这就是供求关系决定的。

客人享受这种服务,那么就会出现这种服务。

如果客人不需要这种服务,或者觉得这种服务可有可无,那这种服务就不会出现。

在中国的高档酒店,门童同样会有礼貌的向客人鞠躬,为客人服务。

可在便捷酒店,就享受不到这种服务,因此我们就会意识到,高档酒店的门童的付出是收了钱的。

同理,对于日本服务业也是如此,高素质的服务,从来不是免费的。日本人,也没什么特殊的。

我们在上一篇提到,日本人引以为傲的“工匠精神”,导致了日本衰退。

事实上,我并不是反对“精进”,而是“精进”是否经济?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有人会说,你就知道提经济,提回报,实在是庸俗、狭隘,不肯承认日本人就是素质高。

那些不从事服务业的日本人也很注重礼仪啊,难道不是素质高吗?

的确,在人际交往中需要礼貌来促进合作,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交成本”。

但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表达出你的善意就可以了,使用尊称,敬语,能够使对方会意就足够了,有必要一见面就先相互鞠躬5分钟吗?

你说日本人多礼是素质高,但反过来看:

日本人内心到底有多阴暗,才需要如此高的社交成本,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善意?

经济

表面的善意,也无法隐藏伤害他人的实质。

就像垃圾分类。

日本的垃圾分类,到底有多复杂,你没去过日本可能也听说过。

日本垃圾分类多达20多个类目,而且垃圾回收的时间和地点是固定的。

比如周一、周四上午8点半回收可燃垃圾,周三8点半回收资源垃圾。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那就只能放在家臭上几天。

这样做当然是非效率的。

我并不是反对垃圾分类,如果可以随手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当然是有益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此“精进”的分类,全日本人每天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分类。

这样还不如交给更专业的垃圾工人去做更有效率。

分工带来效率,效率带来生产力。

如果回收的垃圾价值大于回收的成本,自然会有垃圾公司去进行回收。

如果回收的垃圾低于回收的成本,只需要焚烧或者填埋就可以了。

比如新加坡,新加坡向来以环境干净整洁闻名。

新加坡对于垃圾的处理方法是用水泥在海里围一个圈,然后铺上各种的隔离材料。

然后把垃圾焚烧后埋进海里。

几年后这些垃圾堆就变成了小型岛屿。

实马高岛,用垃圾堆成

日本四周环海,当然也可以这么做。

这么做的成本,绝对比全日本人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分类要低得多。

而且日本还是以高强度加班著称,他们在下班之后,还需要分类垃圾,导致了很多单身的家里成了垃圾堆。

住在垃圾堆里的单身日本人

正常的思维,是去用最低的成本达成目的。

但“高素质”的日本人不允许你有正常思维,如果你不按照规定分类垃圾,最高可处罚1000万日元,5年有期徒刑。

“高素质”都是被罚出来的,日本人也不是“别样的人”。

环境

但有人会说,垃圾焚烧填埋会破坏环境,为保护环境付出一些代价是正常的。

但就像我们开头讲的故事一样,国王的目的只是为了不被石头割伤,你又何必把所有的道路都铺上牛皮?

垃圾回收有很多低成本的方法,就算是拉到沙漠埋起来,也比让全国人民分类成本低得多。

国王听从了大臣的建议,穿上了皮鞋。

垃圾分类并非是坏事,重要的是这样做的方法是否效率。

哪些垃圾值得回收,回收公司自然会做出选择。

强制垃圾分类,使垃圾回收成本加大,没及时扔垃圾就只能忍受垃圾的酸臭。

看似保护了大环境,但个人的小环境就被破坏了。

这本就与环境保护的初衷相悖。

中部大学教授武田邦彦声称:垃圾分类只是政府发起的一场全民洗脑。

日本垃圾分类看似只是增加了全国人民垃圾的处理成本,但实际上更多的是对人心的戕害。

通过垃圾分类这样的小事,管控深入到所有人的日常中。

当日本人习惯了在日常生活中被管控,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日本的垃圾分类,从1970年代末期开始,只过了20年,日本经济就迎来了最大的崩溃,陷入了消失的20年。

在此之后,日本的经济近乎停滞。

日本经济陷入停滞,是因为日本经济泡沫破裂造成的吗?

当然不是。

日本经济停滞的道路,由很多砖铺成,垃圾分类的砖。

在经济陷入停滞后,日本多届政府都用凯恩斯主义刺激经济,但都没有见效。

很奇怪吗?一点也不奇怪。

刺激经济,经济停滞。

刺激生育率,生育率下降。

高福利下的日本陷入低生育率-老龄化的恶性循环。

能改吗?改不了。

不但改不了,还在变本加厉。

如果说哪一天日本取消了类似垃圾分类的小事,放下对“工匠精神”的执拗,那才能说明日本人醒悟过来了。

这些能改,改掉凯恩斯主义也顺理成章了。

但目前看来,还没有改的苗头,估计日本接来下还要继续消失20年。

国运攸关。

结语

在一开头,我们讲了一个国王因为石头硌伤脚的故事。

我们想说明的是,一切皆有成本。

很多中国人到了日本旅游,发现日本人对待客人毕恭毕敬,环境整洁干净,当然觉得日本人素质高。

可就是没有想到其背后的成本,因为你是去花钱的。

可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值得用消失的二十年去换吗?

消失二十年成本之巨大,是无法想象的。

哪怕只消失两年,大多数人也无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