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抗战爆发后,这个地方的华人抗争,曾让日本的对外贸易陷入困境

长期以来,海外的华人华侨都具有极为浓烈的爱国热情,在异国他乡的他们密切关注着国内的变化,在和平年代,他们将大量的外汇寄回国内发展国内的教育和基础工业,在抵御外辱的战争年代,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援着国内的抗战,其中这个地方的华人,用多种全面的抗争形式,让日本的对外贸易陷入了困境。

这个地方也就是新加坡,1937年8月,也就是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一个月,新加坡的中华总商会成立了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总会负责人由著名的华人慈善家、教育家陈嘉庚出任,到了十月份时,他已经将募捐运动从新加坡扩展到了整个马来半岛。

与此同时,当地总商会也同步开展了抵制日货运动,他们号召东南亚的华人为了支援抗日,不要再光顾日本商人的商店、牙医、理发店和私人诊所的生意,抵制一切与日本相关的行业。

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华人爱国热情再次高涨,华人企业主解雇了企业中的日本员工,华语学校进行了广泛的抗日爱国宣传,一些学生和华人主动严密监视起在新加坡的日本人的活动,以及日本途径新加坡的进出口贸易商品。身处社会底层的物流搬运工,纷纷拒绝为日本企业或输日商品提供服务,致使大量的日本进出口商品积压在码头和仓库。

作为日本向西方贸易的最大的中转站,新加坡华人的抵制运动让日本的对外贸易陷入了困境,他们与西方的贸易额急转直下,到1938年初时,仅仅不到半年,日本与西方的贸易额下降了70%以上。

新加坡华人的抵制和抗议运动,引起了日本领事的抗议,他们通过向英国殖民当局施加压力,迫使海峡殖民地禁止了新加坡华人的抗日抵制运动,严禁从中国引进抗日宣传书籍,禁止了华语学校开展相关的宣传和演讲,并对华语学校实行了更为严格的监管制度。

海峡殖民地当局原本还想禁止中华总商会在新加坡的募捐活动,但陈嘉庚在面对殖民管理当局时,表示这些募捐并非用于抗日,而是用于赈救战争中的难民和死难者家属,海峡殖民当局虽然对陈嘉庚的这一说法将信将疑,当出于对占据新加坡总人口80%以上的华人社群的忌惮,殖民管理当局对当地华人的爱国募捐行为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事实上,在当地华人开展抵制日货运动之前,日本已经意识到了新加坡对于日本对外贸易和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后续的一连串战略安排中,日本都将新加坡列入了其战争目标,而这次抵制运动的爆发,无疑是增加了日本进攻以新加坡为中心的东南亚的决心。

但在此刻奉行绥靖主义的英国,却只顾殖民地的眼前利益,而忽视了新加坡对于其远东和整个世界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致使后来日军进攻东南亚时,当地英军被打得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