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11月18日报道,新加坡媒体称,德国企业有充分理由离不开中国,跟中国脱钩完全不现实。唯一的印度在人口等方面与中国体量相当,但新加坡媒体认为,印度缺乏成为产品出口强国的必备要素,无法完全取代中国的地位。
并且,德总理朔尔茨访华,与欧洲同行“不同行”,反映出其在接触中国方面的开创之举,认为世界正在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贸然脱钩不现实,只会付出巨大的高昂的代价。
德企签约太仓高新区
朔尔茨之前曾公开表示过对全球化的支持,他说,“脱钩”是一条完全错误的路线,德国必须与很多其他国家,包括中国进行贸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我们对欧洲的相关声明给予了正面的评价。中国也支持全球化,反对“脱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今天,中欧继续保持开放、加强经贸关系,对促进全球经济的恢复都是有益的。
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德国市场有两个优势
德国的汽车工业,是一个水平很高的行业,涉及到环保、供应链等多个领域,无形中给中国企业增加了进入市场的门槛。但是中企方面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优势。
首先,就是数字技术。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数字化发展,不仅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市场竞争的一大利器。在电动车领域,中企将语音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元素融合到一起。而且,也存在全方位的数码技术的应用。
例如,在驾驶室前面,有超大的液晶屏幕,车内装有环绕式的音响。消费者们可以把车当做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在车里休息、看视频。德国的数字转换技术则比较缓慢,中企产品对德国消费者而言很新鲜。
意味着,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经历了多次更迭,打破了过去的“性价比”标签,可以用更新的技术来吸引欧洲的消费者。
中国电车
其次,是德企能源困境。
德国公司认识到,在电池技术方面,总体上处于落后状态,中企必须在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自去年起,中国多家领先的电池企业纷纷远赴德国设立工厂。
德国还想通过引进世界领先的电池公司来发展本地的电池产业,打造一个典型的工业集群,长期来看,既能培养技术人才,又能不断完善厂房等设施,还能推动本地的产学研结合。但是,德国由于煤价、气价、光伏、风能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存在掣肘。
我国的能源数量及价格,或具备一定的优势。并且,大部分工业企业都是以化学工业为出发点,而我国的工业产品种类繁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药品市场,工业劳动者和工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德企曾在青岛召开活动
在新经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经济方面,中企都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投资将会持续增加。
总的来说,中德在技术前沿领域的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德国汽车企业实现电动化、数字化的转变,还可以让中企大放异彩,把握行业的发展机会。
编辑:杨兰 审核:战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