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隆坡1月7日电 题: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让大马华人历史被“听见”与“看见”
中新社记者 陈悦
集市上小贩叫卖声、私塾里蒙童朗朗读经声、橡胶园里采集橡胶声……走进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各种穿越时空的声音,让参观者如身临其境。
“我们绝非文物或文字、图片的简单陈列”,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告诉记者,博物馆希望能充分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让参观者体验到华人在马来西亚艰辛创业的历程。
位于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的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成立至今不过半年多,是首家全面展示马来西亚华人历史和发展现状的博物馆。据林家豪介绍,这些充满“历史感”的声音,有的来自马来西亚早期老街、有的来自上世纪四十年代新加坡的巴刹集市,无不经过精挑细选,体现华人在海外的生活实景。
为了能够让凌晨橡胶园“原声重现”,博物馆团队更是漏夜值守录制,让在东南亚华人经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橡胶业,能够被参观者“听”到。
除了“听见”历史,实景重现,让历史可以被“看到”和“触摸”,也是让林家豪引以为豪的博物馆特色。
在博物馆一角,有一间小小的工棚,不过三、四平方米的空间,容纳着两张上下铺木板床,躺在床上连身体都难以完全伸展。林家豪说,这还原了当年华工“较好”的住宿,“先辈们的艰辛一望便知”。
博物馆中还“搬进”很多华人知名老店,金铺、书店、海南咖啡、小吃摊……每一家店铺都记载着华人先辈飘洋过海,在异国他乡的创业历程。林家豪指着一家原景重现的“福章书店”告诉记者,这家百年老店至今还在马六甲坚持营业。
林家豪说,为了讲究历史感,很多实景重现建筑所用的建材,都是从要拆除的华人老建筑中“抢救”而来。抚摸着“工棚”中不过胳膊粗细的斑驳房柱,他感慨,这些老建筑的生命,在博物馆中继续得到延伸。
华人博物馆还在实景重现中加入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元素。走进博物馆大门,就有一面绘有大海的墙壁,只要下载AR软件后用手机对准墙壁,手机屏幕上就会在海面上出现郑和乘坐海船的身影,参观者可以手扶“船舷”,和郑和“合影”。
林家豪介绍,华人博物馆开馆以来,有一半以上的参观者都是青少年,这些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可谓吸引年轻族群的一大法宝;同时,博物馆中无论影片、文字简介,都以中文、英文、马来文三语展现,“也吸引很多马来西亚友族同胞前来了解华人发展的历史”。
在华人博物馆官网上写道,这里一一记录“大马华人走过的足迹”,有“沧桑”,也有“荣耀”。
博物馆上千件展品中,被林家豪视为镇馆之宝的,是两张纸币。他告诉记者,马来西亚独立初期,纸币一直由英国人签字发行,直到1959年才有华人出任要职。馆藏的这两张一元纸币和十元纸币,就是分别由华人财政部长李孝式、陈修信签字发行。
“这两张纸币正体现了华人对马来西亚建国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林家豪说,在正在规划建设的博物馆二期中,华人对马来西亚各个领域的贡献将进一步得到展示。此外,博物馆中现有的体现马中两国友谊的内容,也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充分体现出华人在马中两国友谊中的重要桥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