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深圳学习新加坡的路上,学区房是一块绊脚石吗?

最近,深圳住建局明确要学习新加坡住房制度,引发争议。


官方的初心很明了,房住不炒,稳住房价。但深圳家长看在眼里,却觉得有点难以想象:

今年的名校幼儿园已经很难上了,身边人都在铆足了劲儿拼学区房。


供不应求的大趋势下,学区房的房价你准备靠啥稳?


上天入地搞教育,“集装箱”都可以用来上学,把空置率第一的写字楼、半死不活的产业园或商业拿来改造成学校行不行?


深圳学习新加坡的路上,学区房是一块绊脚石吗?


开开脑洞,期待我们不成熟的小思考,能够引发深圳专业者的重视或讨论。



01

孩子上个学,却要拼房本。

说好的租售同权,凭积分入学。但现实是租房70分起,买房90分起,实际居住1个月加0.1分。

你就算吧,光脚的啥时候能跑得过穿鞋的?

且不论名牌中小学,今年福田某幼儿园的最低积分都冲到93,提前三年买房才能达到入学的及格线,而且这个分数线每年都在涨。

本来是让孩子上学,结果家长先结结实实被现实上了一课。

长期观察深圳家长群,就会发现这帮成年人的心态越来越扭曲。


深圳学习新加坡的路上,学区房是一块绊脚石吗?

甚至有业主成了“房价不跌小分队”,鞭策孩子们好好考试。

“买不起名校,咱们就逼着孩子把家门口的学校考成名校!”

最夸张的是前几年,有人偶然发现家门口的一块荒地是教育用地属性,于是立刻开始在群里猜测未来名校入驻的可能性。

最后,一顿操作猛如虎,地还没动静的时候,先把房价搞得涨起来,让片区的卖房中介大开眼界。

学区房释放出的焦虑感,不是一天两天了。


深圳学习新加坡的路上,学区房是一块绊脚石吗?


学区房越来越抢手,目前深圳所有区域都已经实现了“学位锁定”,9个区公示了“学位预警”。

每到开学季,业主疯狂返价的那几个月,就会有一批购房者抛弃所有尊严与标准,匆忙上车。某名校学区的“老破小”是上车首选,套内10多平米,单价10多万。

住起来,像是一个牢房。买起来,却是个资产硬通货。

学区房的背后,是持续多年上扬的升值曲线,唯一造成波动的因素就是中考成绩排名。

孩子的一张卷子,影响着楼市里的票子。



02


你说要学习新加坡没毛病,市场上有形的手,能先摁住学区房吗?

政府已经在想办法了,试点大学区制、试点共享学区、试行名校与城中村学校互助合作、名校集团化办学等方法都在推进中。

但与其把它摁在地上摩擦,都不如加大气力缓解供需关系。

一个不争的事实,深圳的学校数量严重不足,以2018年数据为例,深圳中小学生人数在四个一线城市中仅次于广州,但学校数量远不如其他三个城市,甚至几乎与北京的零头相当。

深圳学习新加坡的路上,学区房是一块绊脚石吗?

(数据来源:各城市教育年报)

按照统计数据,北上广三市平均每个学校容纳1000个学生,而在深圳是它们的2倍。

上天入地,也要把学位供给问题解决掉。

“十二五”期间,新建中小学学位12.6万个,比十一五期间翻了倍;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85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23.8万个以上。

根据《深圳市中小学学位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年)》,到2022年,深圳将新增30.46万个公办中小学学位,较“十三五”规划数增加27.8%。

深圳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并不算少。以2019年为例,就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上,深圳是四大一线城市之首。


效果到目前为止,按照官方口径,“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学位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区域学位紧张。”

但不可回避的现实是,规划中准备用于建设义务教育学校的用地,大多难以落实。

问题的根源在于用地紧张。


一些学校的做法是,将无法继续扩张的部分移至郊区,但仍然无法解决人口密集区的学位问题,最终导致局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态。

我开车经过看到某些过渡形式的学校,好像都已经有孩子们在“集装箱”里上课了。

深圳学习新加坡的路上,学区房是一块绊脚石吗?

官方术语,这不是集装箱,而是“高科技预制学校”。

它采用钢结构模块化生产方式建设,不仅建设速度快、安全环保,而且可使得短期内学位供给量大幅提升。


这是2019年的福田首次提出来的创意,现在已经有10所左右。

这种学校不设立招生片区,专门接收片区没有被公办学校录取分流过来的学生。

深圳学习新加坡的路上,学区房是一块绊脚石吗?

师资力量也抽调自片区学校,比如百花的高科技预制学校就是由百花小学来承接办学,老师直接从百花小学分配过来,日常教育教学也是百花小学本部统一安排。

这种学校建设非常机动迅猛,甚至在绿化带上直接就开搞。


深圳学习新加坡的路上,学区房是一块绊脚石吗?

最近,园岭学区比较紧张,园岭外国语小学西校区就只好建在上步路与园岭五街交汇处绿化带上,接受片区分流的200余名学生。

教育局称等到周边八卦岭一小、二小规划建设完成后,暂时在这里读书的学生可以再插班去新学校。

好是好,但多少有一点点折腾孩子。

家长也难免纠结,“我花几百万买学区房,结果你让我家宝贝去集装箱读?”

而且,这种建筑还是需要在深圳寻找闲置土地,能否完全应对得了学位需求的激增呢?



03


深圳的步子也许可以再加大一点,再快一点。

开个脑洞:上天入地,不妨真的让“学校上房”、“学校入地”!

把深圳大把空置的甲级乙级管他什么级的写字楼都拿来改造,

把市区内空置的厂房、车间翻新改造,

把不够活力的产业园区拿出来几层改造,

把半死不活的商业MALL地上地下空间整租过来改造…


政府出钱,租金问题解决了,片区经济盘活了。规划院出设计,消防问题突破了,孩子更安全了。

从此以后,打拼在职场老母亲可能减轻了不少后顾之忧。

带着小孩一起出门、回家,没事还可以跑楼上偷瞄一眼老师。全程监控,老母亲再也不用辞职想门路去学校当义工了。

凭什么写字楼里不能开学校?借鉴一下老外的WeGrow。


深圳学习新加坡的路上,学区房是一块绊脚石吗?

打破传统学校的划分方式,几间教室+灵活的研讨区+令人放松的交流空间,搭配许多功能室、艺术音乐教室、甚至一个垂直树屋等,孩子们可以在互动环境中增加更丰富的认知能力,锻炼精神及思维能力。

有人说,Wework旗下的这个教育空间感觉很像一个家。


可能不太适合坐享低密都市的外国人,听说这个教育空间已经倒闭了。但对于人多地少的深圳来说,它确实有值得我们参考学习的地方。

可能有家长会担心,没有体育运动设施怎么办?中考也要考体育啊。

你去过深圳的腾讯滨海大厦没有?在写字楼里打球、跑步、攀岩,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深圳学习新加坡的路上,学区房是一块绊脚石吗?

天天呆在室内,不够亲近自然怎么办?


亚马逊,以及每天喊着对标亚马逊的国内各大产业园了解一下。


深圳学习新加坡的路上,学区房是一块绊脚石吗?


把全国空置率第一的深圳写字楼,用在短期缓解学位紧张的问题上,只是一个不成熟的脑洞思考,有待专业人士探讨。

假设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是国内的长期趋势,中短期如果能科学地活用这些闲置空间,反而给社会避免了浪费。


深圳学习新加坡的路上,学区房是一块绊脚石吗?

拆了建,建了拆,求求深圳千万别像修路一样修学校。


04

学校硬件只是一方面,就像现在的很多挂牌名校,一块金字招牌只是噱头,最重要的是看师资力量。

真正的名校,一半看生源,一半看老师。

深圳在吸引人才方面,早已有足够的底气。

无论是返聘内地退休教师,还是新招聘海内外优秀毕业生人才,深圳这些年都下足了工夫。各路人才也都盯着深圳的教师岗位,寻求机会。

深圳学习新加坡的路上,学区房是一块绊脚石吗?


接下来,就看深圳是否能够在师资雄厚实力的基础上,把饼摊大摊薄。

借鉴日本公立学校的模式,让教师资源动起来,打破学区圈层,让教育资源更均衡。

日本人为了让孩子享受到平等教育的实惠,他们定了一套教师定期流动制度。

教师不得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超过六年;

越往偏远地区流动,教师的工作评分越高,相应的待遇收入也越好;

中小学之间教师资源互通,满足条件的小学教师可以申请去中学任教,反之亦然。

此外,深圳能否尝试降低民办学校办学门槛的同时,提高民办学校的质量,打破公立与私立的界限。

由于场地面积、教师比例等技术层面的严格规定,民办学校准入门槛很高,在保证安全等因素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民办学校的准入门槛,让其填充缺失的学位。

另一方面,国人对公立学校还是有一定的执念,尤其在自己不差钱,孩子成绩也好时,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优先让孩子读顶级公立,而非私立贵族。

家长们拎得清,在体制内锻炼、受国内初级教育的路子才最稳妥。


私立民办,多少有一点点“贵族”的意思。所以深圳顶级圈层,只要条件允许,都还是希望孩子上深中、深外、深实

所以,打破私立与公立的边界,需要更大的野心与实力。比如排名第一的百合外国语,排名第四的明德实验,都算是成功典范。


深圳学习新加坡的路上,学区房是一块绊脚石吗?

假如深圳可以通过精简审批,豁出去把全国乃至海外的实力机构引进来,给它充分的空间让它办学,或者联合本地学校一起办学。

加强监管的同时,与公立教育资源深度融合,目的就是把民办学校的水平提上来,而不是沦为最好与最差两个极端。



05

“名校上楼”、“办学轻型化”、“联合办学”、“打破公立私立界限”、“教师定期流动”这些脑洞思考,深圳有些已经付诸实践。


甚至将商业用地变更为教育用地,也有了实操案例。


龙岗区长亲自“挂帅”学位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一块1.1万平方米的商业用地被变更为教育用地,为当地增添了1200个学位。


此外,或许深圳未来还可以大胆再超前一步,探索一下未来学校的模式。


深圳学习新加坡的路上,学区房是一块绊脚石吗?


未来学校不止于新技术、融合自然生态、在学校里实现各种黑科技场景。

这里讨论的未来学校,是一种深入社区肌理的学校。

形式上,传统的班级模式不再单一化、模块化,“班级授课制”也可能被更泛主题、随意性的讨论所取代。

随着学校与社区间关系的日益紧密,以及学校虚拟网络的运行,未来学校可能会越来越多、规模会越来越小,但更显精细。

深圳学习新加坡的路上,学区房是一块绊脚石吗?


当然,这就像规划师眼中的未来城市一样,生长在云里,与现实有一定落差。


但如果我们今天就开始一步步实践,深圳极有可能再次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劳务-第一站沈阳

下一篇新闻

海南在日本举办三场招商推介会,系疫情以来我国首个赴日本举办招商推介会的省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