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770年孟加拉大饥荒:一场英国人对印度人的种族灭绝,死1000万人

“我讨厌印度人。他们是残忍的民族,有着野蛮的宗教。饥荒是他们自己的错,他们繁殖起来像兔子。”—— 温斯顿·丘吉尔

公元1707年,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皇帝奥郎泽布去世,本就一盘散沙的印度再次陷入群雄混战的状态。这种混乱也给英国人制造了趁虚而入的机会,英国人加快了在印度殖民扩张的步伐。1756年,英军在普拉西战役中打败孟加拉的封建王公纳瓦布西拉吉,孟加拉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765年,莫卧儿王朝的皇帝沙阿拉姆二世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阿拉哈巴德条约》,条约规定:孟加拉、比哈尔、奥里萨的税收权授予(英国)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有权力征收捐税供养(雇佣)军队。按照条约规定,纳瓦布西拉吉除了刑事审判权,不仅失去了征税权,连民事审判权也没有了。

英国人取得税收权后,将“包税权”切割后高价卖出,买主都是商人及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商人和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为了尽快收回成本和赚取利润,竭泽而渔,将孟加拉农民征税收增加到50%。高额的税收,孟加拉的农民却没有意识到税收易主了,依然以为税收交给了他们的皇帝。谁也没想到,他们的皇帝早已出卖了他们,但又不敢大方地承认。

英国殖民政府根本不会关心孟加拉及印度其他地区人民的死活,东印度公司和商人们更不会关心他们。农业水利灌溉设施再也没人维修,逐渐荒废,粮食产量也不稳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英国人强迫农民改种罂粟、靛蓝等经济作物,大大改变了农业种植结构。

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风调雨顺时,粮食会丰收,旱涝发生时,粮食会歉收!千百年来,农民和统治者也以此规律做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如修渠、减税、赈灾、屯粮等。然而,英国殖民者任何时候关心的就是税收,从而造成了接二连三的大饥荒,大的饥荒分别发生在1770年、1783年、1866年、1873年、1892年、1897年,最后一次饥荒是1943-1944年。而最严重的一次是1770年孟加拉大饥荒。John Fiske在他的《未见的世界》一书中写到:

1770年孟加拉大饥荒死亡人数要比14世纪欧洲黑死病的死亡人数还要多。在莫卧儿王朝统治期间,印度人民被征10~15%的税。这些钱部分用于供养统治阶层,也有部分用于设立安全基金,用于预防来年收成差出现灾荒。

孟加拉大饥荒造成至少1000万以上人口死亡,让当时孟加拉的人口锐减了约三分之一,比二战期间纳粹种族灭绝屠杀犹太人的人数还要高出几百万,惨烈场景更是不忍直视……

饥荒

公元1769年年9月,老天爷耍脾气,该来的季风没来,雨季姗姗来迟。田地里的禾苗很不幸遇到了干旱,孟加拉大部分地区接下来6个月都没有下过一滴雨,禾苗再也扛不住了,慢慢变得与干枯的稻草一样,一命呜呼!

更为严重的是,1768年的收成就很差,原来的安全基金早已不复存在。旱情迅速蔓延至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奥里萨邦、恰尔肯德邦等地。受灾最严重的是孟加拉的Birbum和Murshidabad是真正的颗粒无收,而不是严重歉收的一个形容词。

大饥荒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首先是农村的大批农民因为饥饿死亡,活着的人被迫出外逃荒。其次是饥荒迅速向城市蔓延,覆盖至整个孟加拉。最后,饥荒发生后,因为没有赈灾等救助措施,引起疫病大流行,死亡人数迅速增加。

曾经无比富足的布尔尼亚病饿而死的人数就超过了三分之一,其他地方的灾情可想而知。1770年底,雨水珊珊来迟,但是于事无补,反而加重了灾情。农民们为了度过饥荒,卖掉牲口、农具、儿女换取一点口粮,最后因为粮食严重短缺,人们不得不啃食树皮、野草,甚至易子而食,已经这样了,还是不能活命,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最后连掩埋尸体的人都没有,野狗、秃鹫和其他野兽游荡在尸堆之间,吞噬着腐烂的尸体,红红的眼睛里充满凶恶可怖的光芒。

1942年,中国灾荒时饥民刮树皮吃

大批受灾的农民涌向城市,希望能在相对富足的城市找到活下去的希望,然而,城市给予他们的不是希望,而是绝望。城市里同样粮食紧缺,大量的房屋空置,市民们同样为食物发愁,不得不外出求生。农田大量荒芜,无人耕种,农民大量逃荒,无人运输食物进城,又加剧了粮食的匮乏,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大家只能在死亡边缘挣扎,然后活活饿死。

大饥荒发生后造成的景象堪比世界末日:受灾地区渺无人烟,万籁俱寂,仿佛无人区一样!发生这么严重的饥荒,当地政府成为英国人(东印度公司)的提线木偶,毫无作为,为了最大程度保障英国人的利益,政府颁布禁令:禁止粮食跨区域调节运输,不对粮食价格进限制!另外,当局和东印度公司对饥荒漠不关心,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救灾措施。

英国人这样做,根本的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赚取更多的金钱,粮食价格在灾区涨到天价,大多数的灾民根本买不起,只能活活饿死。不到5年时间,整个孟加拉饿死了超过1000万人,成为孟加拉人不忍提及的历史记忆。

人祸

季风来迟,发生旱情,这在当地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当地本土的统治者以前也都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减税或者免税,帮助农民度过灾年,历史上也从未发生过如此严重的饥荒!英国人(东印度公司)取得统治权后,关心的是能否收取更多的税收。饥荒发生后,英国人只是象征性发放了9000英镑的救灾款,接着就提高了税收。1764年-1765年,英国人征收的税收是82万英镑,而在1771年-1772年征收的税收则高达234英镑。

东印度公司的逻辑很简单,灾情导致人口减少,那么死去人口的税收就从活着的人身上征,为了让税收增加,只能提高税率。东印度公司只对股东和金钱负责,其他的事情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即使孟加拉人死绝了,也与他们毫无关系。英国人的残酷给孟加拉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

首先是农业人口大量死亡,村社几乎消亡。饥荒造成农民大量死亡,大量农田荒芜,无人耕种,孟加拉地区大量原始自治的村社消失,依附于村社生存的手工业被毁灭。

其次是非农业人口的下场悲惨。农民死亡,天地荒芜,粮食短缺,非农业人口如纺织工人、石灰工人、船员等因为得不到充足的粮食大量饿死,许多行业因此衰落,手工业、金融业等行业一蹶不振,重振困难。

然后是当地统治阶级上层深受其害。当地的封建王公和贵族因为所属土地无人耕种,英国人征税时,他们无法足额及时上交,只能付高额的利息和违约金延缓时日,成为英国人盘剥和压榨的对象,如布尔德万的土邦国王和拉解沙希的女王都成了英国人放高利贷的对象,日子苦不堪言。

英国人的横征暴敛导致孟加拉各个阶层长期贫困化,处于底层的农民更是赤贫化,彻底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

最后是反噬英国人自身利益。英国人竭泽而渔的压榨手段,暂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很快负面效果就显现出来,大饥荒导致了长期的经济大萧条,后来英国人派出雇佣军武力催逼,也无法征收到持续增加的税收,反而导致一向逆来顺受的孟加拉人的反抗,遍地动乱,盗匪横行,一无所有的农民四处颠沛流离,孟加拉陷入全面的社会危机。

东印度公司的雇佣军本来是用来征税的创收的,此时也只能用来镇压动乱,反而需要花费大量金钱。这些加剧了东印度公司的利润和股东们的分红,引起了股东们的不满。

这一切恶果都是英国人造成的,这次大饥荒表面上看是旱灾造成的,实质上就是英国人的残酷和贪婪导致的。

变化

英国人为了在孟加拉谋取更长远的利益,177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调整法案》,对东印度公司的统治进行制度约束,建立一个“优秀”的政府取代东印度公司的一些管理职权。

根据法案规定设立一个监察局,由一名省督和三名监事组成监察局,这些职位由英国内阁任命,监察局接管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总领印度的政治军事等大权,直接向国内政府负责,对东印度公司有监管职责。

监察局的成立,一定程度遏制住了东印度公司的腐败现象、缓解了殖民地的矛盾,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殖民者欲被殖民者的关系,整个印度依然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人们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之后,每隔一些年,印度都会发生饥荒,只是饿死的人数从千万级别下降到了万、十万、百万级别,每次饥荒发生后,英国人和西方人都能找到一些“合理”的理由“甩锅”。如1943年的印度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甚至还出口了7万吨大米,然而,那一年印度还是发生了大饥荒,仅仅孟加拉保守估计就饿死了350万以上的人。关于此次饥荒,我们从时任英国首相的一些言论中就能得出原因。

●“在印度人死光前,我们决不投降····”

●对于饥饿的孟加拉民众丘吉尔却是毫无同情心甚至大发雷霆。本应该供应给孟加拉的医疗援助和食品被他随意转移到欧洲。有一次他说:“有没有饥荒,印度人都会像兔子一样繁殖。”

●德里政府发出了一封电报描绘了当时灾难的可怕情景和巨大的死亡人数。丘吉尔的唯一反应是:“为什么甘地还没有死呢?”

丘吉尔传记作家安德鲁·罗伯茨在一篇专栏文章中为丘吉尔开脱:“(丘吉尔)尽其所能缓解可怕的孟加拉饥荒,这是由于日本控制缅甸,其潜艇在孟加拉湾横行造成的。”

这种说法认为日本是粮食短缺的根源,日本人听了,表示:“我们绝不背这个黑锅!”1942年,日军攻击了新加坡,征服了英缅甸,但是并没有攻占印度,况且缅甸虽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地,但是1940年左右,整个英属印度来自缅甸的稻米也只是占到15%!

1943年,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英国殖民当局对已经严重缺粮的印度农村无情搜刮,特别是在邻近印缅战区的孟加拉用低价强制征购大批粮食,其总量相当于农民当年收成的3/4,从而加剧了战时印度粮荒,全印饥民达1.25亿,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1943年饥荒达到顶点,仅孟加拉地区就饿死350万人,为二战期间印军阵亡人数的30倍。大批农民破产。

结语

近千万的人死亡,从任何程度上来说,这都是一场种族灾难,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损失,完全类似于一场“种族屠杀”,种族灭绝的事情,西方人在全球殖民扩张的时候可是没少干过,只是手段不同而已。

名词解释:文中的印度和孟加拉指的都是英国殖民时代的地理范围,1857年莫卧儿帝国(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6月印巴分治,孟加拉地区被分割:西孟加拉地区归印度(今西孟加拉邦),东孟加拉地区(后改名称东巴基斯坦)归巴基斯坦。1971年东部地区脱离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