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中国离婚率大盘屡创新高,无论是富豪家庭还是普通老百姓,似乎越来越多的人不满意自己婚姻的现状,也总会有各种原因,来左右着自己的人生选择。
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我们都会经历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而人生的起起落落便是最为磨砺意志和考验婚姻的阶段。
记得,以前很流行一个说法,叫“嫁入豪门”,到了后来又出现一个说法“我就是豪门”,这两种说法似乎都走进了两个极端,毕竟婚姻生活是两个人的,无论是人生如何跌宕,只有相互信任、相互扶持,才能直面人生,走到最后。
今天我们要介绍这样一位励志女性,从高处跌入谷底,从有到无,成功改变了自己的低谷境遇,东山再起,她就是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名媛——任芷芳。
01
包办婚姻里的“一见钟情”
任芷芳,祖籍江苏宜兴,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
任芷芳
曾祖父任道镕曾任浙江巡抚,与李鸿章是同僚,两人关系非常不错,父亲任伯轩是晚清的举人,之后在北洋政府担任财政部常务次长,可以说,任家几乎代代都是当官的。
因此,任芷芳从小便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各方面都非常讲究,同时还接受了琴棋书画、诗文礼仪等方面的课程训练。日子一晃而过,长大后的任芷芳出落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更是成为了一名远近闻名的才女,加上她背后显赫的家世,一时间任家门庭若市,想要来说媒求亲的人络绎不绝。但是,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的任芷芳,对自己的婚姻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可在比较传统的民国时期,儿女的婚姻大事从来都是父母做主。作为上海第一官宦世家,任家父母从来都讲究“门当户对”,经过层层筛选之后,最终定下了经商世家的盛毓邮。
盛家公馆
盛毓邮是一个典型的“富三代”,祖父盛宣怀曾是晚清时期的商业翘楚,凭借着惊人的财力一跃成为当时的“第一豪门”,曾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中国交通银行和图书馆等企业,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盛宣怀,是清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曾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在上海去世。本来盛宣怀生前已经立下遗嘱,但由于他家族庞大,分配难以兼顾到所有人满意,以至于1919年家族后人开始了一场令世人瞩目的遗产官司。
经历过遗产争夺风波,虽然盛家的家族兴旺一去不复返,但仍然是当时的中国巨富,所涉及的产业从轮船、电报、铁路、钢铁到银行、纺织、教育等诸多领域,家世非常显赫。
而作为盛家公子的盛毓邮,从小便分得200多万银元的身家,其中包括三新公司、客利房产合股、沁园房屋、泰吉里、郑家木桥、东有恒路地块的房地产,还有上海、南京、汉口、武昌等地的大量地皮,以及中国通商银行和扬子公司的股票,堪称上海当时最富有的少年。
当然,盛毓邮虽出身富贵,却是一个不甘坐享家族荣耀的有为青年。自幼勤学好读,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又留学英国,获得曼彻斯特大学商科学位。正是这样富贵家庭出身,又有留洋背景,自然也就成为上海富豪圈层的“抢手货”。
所以当盛毓邮一留学归来,任家就立刻和盛家定下了这桩亲事。
虽然经商世家的盛家与官宦之家的任家,都十分满意这场“门当户对”的婚姻,但接受新思想影响的任芷芳与盛毓邮,却不太愿意轻易接受包办婚姻。
两位当事人不同意,两家长辈就只能按照他们的心意,让他们见上一面。只是令任芷芳如何也没想到的是,第一个“约会”,就被盛毓邮“放鸽子”了。
从小便如众星捧月一般长大的任芷芳,追求者甚至可以坐满一个电影院,偏偏盛毓邮连电影都不愿意跟她一起看,导致她暗暗发誓,一定不会嫁给盛毓邮。
其实,任芷芳所不知道的是,她没见到传说中的“未婚夫”,对方却已经见过她了,并且“一见钟情”。
在电影院门口无数为任芷芳而驻足的行人中,就有盛毓邮的身影,只因之前的拒绝和踌躇不前的纠结,错过了相见。
任芷芳和盛毓邮
事后,唯恐佳人就此错过,当即折返回家中,带上聘礼去了任家,将这桩亲事“拍了板”。
之后,盛毓邮带着她出门游玩,两个人如同寻常的恋人一般,开始了恋爱。几个月的相处下来,任芷芳从盛毓邮身上挑不出一点毛病来,两个人从性格到爱好都无比的契合。
任芷芳觉得,她怕是真的要嫁给盛毓邮了!当时任芷芳和盛毓邮的婚礼场面更是声势浩大,盛家将整个百乐门舞厅包下,来往的宾客和车辆络绎不绝,这场豪华婚宴足足办了三天才结束。
盛毓邮和任芷芳
02
家道中落,不离不弃
人生际遇总是很奇妙,尤其是在上个世纪的四五十年代。
当任芷芳还在沉浸在婚后的美满生活之时,意外正悄然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轨迹。
第一个意外就是他的公公——盛恩颐。
对于一个大家族最怕出现“败家子”,而盛毓邮的父亲盛恩颐却是出了名的败家子,可以说是民国最负盛名的败家。
整日花天酒地,无所事事,生活奢靡,还喜欢赌博,曾经用一把牌输光了上海一整条街的房产,偌大的家产就这样被他败光,不仅败光了自己的产业,就连儿子盛毓邮的遗产都被他败光了。到50岁时,盛恩颐已经身无分文,只能带着全家八口人挤住老宅一间从前堆放杂物的偏厦。
幸运的是,任芷芳和盛毓邮倒有几分跨灶之才,隔代继承了盛宣怀的商业天赋,经营能力非常出色,勉强支撑起盛家仅有的产业。
可另一个意外,让任芷芳和盛毓邮夫妇,也没料到倾颓之日终会到来,且来的那样迅速且猛烈。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社会发生巨变。政府开始推出无产阶级的号召,呼吁有诚心的“资产阶级”放弃个人财产,一同加入到无产阶级、共产阶级的队伍中来。
作为“资产阶级”的任芷芳和盛毓邮夫妇,必然是首当其冲。
不得不说,放弃数以千亿的家产,着实是个考验人心和胆魄的决定。那一夜,盛毓邮久久难以入眠。他清楚时代大趋势不可逆转,但又难免有所顾忌。
想到一旦上交了财产,他对往后的日子就充满了无尽的未知与忐忑。在盛毓邮焦虑不堪的时候,任芷芳总不断的安慰和鼓励他,无论做什么决定,都一起面对。
不知过了多久,盛毓邮看向妻子,他将所有的事情摊开了说明,在下定决定的那瞬间又忍不住迟疑。
“若是将来……”任芷芳接过了他的话:“我不会后悔,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我们都一起面对。”
要知道,任芷芬出身名门,虽然没有什么大小姐的脾气,不过她有一个小毛病,那就是洁癖。传闻她家中的床单和枕头都经常要换洗,有时两三天洗一次,有时床单每天都要换洗。
任芷芳
突然,一下子从豪门生活跌落到了身无分文的地步,她并没有埋怨丈夫,更没有就此选择逃离,而是毅然选择与丈夫盛毓邮选择了平民生活,风雨同舟。
后来盛毓邮将所有家产如数捐献给了国家,至此盛家少爷和盛家少奶奶就成了普通的中国公民,真正的“一夜回到解放前”。
彻底的摆脱了家族的光环,任芷芬与盛毓邮才明白平凡的生活并没有那么轻松和惬意。在那个年代,失去了经商优势的盛毓邮,无法开展事业,屡屡碰壁,一次次的失败让他开始陷入自我怀疑当中。
爱人的鼓励永远是强大的。在任芷芳的一次次鼓励引导之下,盛毓邮度过了人生的最低谷。
03
从头再来,勇攀顶峰
正是在任芷芳的鼓舞和引导下,盛毓邮再次燃起了斗志。
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出国创业,学习祖父重新开始人生的新起点。这第一点也得到任芷芳的理解和支持。为此,他们两人还将一幢当年作为婚房的洋楼卖掉用作起步资金。
为了支持丈夫创业,任芷芳带着三个孩子寄住自己父母家,而盛毓邮只身去了香港、新加坡做生意,几番辗转之后,又去了英国。几年下来,盛毓邮的事业依旧是毫无所获,最后靠着在餐馆洗盘子糊口。
好在这次命运终于眷顾了盛毓邮。在任芷芳的支持下,他们全家再次踏上了日本的创业之路,从头再来。
1960年,盛毓邮夫妻带着三个孩子辗转来到日本,拿起了菜刀,开起了饭店,可没有餐饮经营经验盛毓邮,刚开始的小餐馆就因为入不敷出,最终只能倒闭关门。
总结经验后,他们决定从小摊做起,专卖豆浆油条之类的早点,而任芷芳也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大小姐变成如今为了生计早出晚归的底层民众,陪着丈夫起早摸黑炸油条,竟也毫无怨言。
他们彼此心照不宣:这份辛苦,我愿意陪你一起分担。
或许真的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任芷芳和盛毓邮的经营下,小摊生意红火,就开起了小饭店,后来聘请沪帮名厨吴国祥,专卖上海菜,酱猪蹄、红烧划水、明虾豆腐、红烧排翅、小笼汤包,非常受食客欢迎。
经过多年发展积累,盛毓邮最后在东京塔附近的东御城门开办了一家有七层楼面的新亚大饭店,又相继开起几家分店,成为亿万富翁,中年白手起家,能有如此成就,或许是骨子里还有着盛宣怀的经商天赋。
盛毓邮不愧为大家之后,能屈能伸能吃苦,同时他有几样“壮举”另不少人称赞。
一是他饭店的中国人不洗碗,洗碗的事全部“让日本人洗去”!二是凡是中国留学生来饭店打工,每小时给一千日元的高薪。70年代别的饭店对于临时工都不会高于800日薪,而且新亚饭店员工充足本来不需要那么多留学生,但只要有中国学生要求,他都让他们留下来。盛毓邮的事迹在日籍华人中广为流传。
对于盛毓邮和任芷芳这两个从旧社会走出来的少爷小姐,在经历过最底层的艰辛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新社会白手起家,打下了新的家业,走向新的人生高峰。
几十年的起起伏伏,最终他们的人生终于再次回归平静。而他们的感情也在岁月中变得越发牢固,无论风雨,他们都携手并进。很多人羡慕他们从容平淡的心态,更羡慕他们矢志不渝的爱情。
晚年任芷芳接受采访
2010年,93岁的任芷芳曾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她神情一静如水、说话温婉平和,仍风采不减当年。回想过去,只觉得这一生尤其梦幻,而她遇见盛毓邮的那个午后,就是她一切梦的开端,不离不弃,同甘共苦,共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