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马六甲-新加坡海峡智慧海事管理与服务研讨活动走进广州海事局

记者从广州海事局获悉,3月26日,马六甲-新加坡海峡智慧海事管理与服务研讨活动学员走进广州海事局的内港海事处和南沙海事处,就海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海事信息化智能化监管工作的应用开展交流。

据了解,参与交流的学员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与我国的海事管理官员共40余人。在中大北门的海事监管趸船上,广州内港海事处海心沙执法大队队长曾苇,正通过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以珠江游船舶监管、国际龙舟赛水上安全监管、电子标线执法联动等实际案例,向各国海事官员介绍该平台的操作流程和应用实务,以及广州智慧海事的管理经验和监管成效。据介绍,该平台以海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将电子海图、卫星云图和辖区地图相结合,引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等智能数据设备,集船舶管理、船员管理、应急管理、防治船舶污染、电子巡航、执法联动、行政处罚等功能于一体,目前已成为广州海事强有力的水上安全监管手段。

在南沙海事处,海事员翟永恩和陈妍颖通过六个典型场景,向各国海事官员介绍智慧海事在世界上最复杂水域之一的珠江口水域安全监管与服务的应用。结合无人机、高清视频、4G布控球等信息化装备和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协同管理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南沙海事的一线执法人员可以便捷地进行“一键巡航”、重点水域监管、远程配员核查、防治船舶污染、防台监管、搜救应急、立体巡航等海事管理与服务工作。

“通过这些手段,我们打造了‘指挥平台远程指挥、海巡船现场值守、无人机抵前取证’的远、中、近、陆、海、空立体监管格局。”在“海巡0966”上,广州南沙海事处的海事人员向实地考察伶仃水道的各国海事官员介绍到,“这个水道每天进出船舶约4000艘次,这样的监管格局对邮轮等超大型船舶进出港安全监管服务尤为有效。我们通过智慧平台实时掌握邮轮动态,并通过无人机等信息化设备对邮轮航行水域进行巡查,保障通航环境安全畅通。利用无人机,执法人员只需站在码头,就能全景式地实时了解附近航道情况,与智慧海事平台点、线的监管模式互补,为邮轮安全靠泊和旅客有序上下船保驾护航。”

据悉,这次智慧海事研讨活动的举行,是中国和东盟相关国海事增进友谊,携手推进海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思想交流,极大促进了双方智慧海事管理与服务领域的开放、共享、共赢。马来西亚海事官员表示,借此契机,可以更加深入的学习中国智慧海事管理的经验,对马六甲地区智慧海事管理与服务有很大的借鉴,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记者采访了解到,本次研讨活动将持续到3月29日,各国海事官员将分别在广州、佛山等地,围绕海事信息化智能监管、智能船舶给海事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课题进行研讨。

链接:

马六甲—新加坡海峡航行安全与环境保护合作机制由海峡沿岸三国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于2007年建立,以促进多方在马六甲海峡的密切联系,保障海峡畅通,维护航行安全。本活动是落实该合作机制的重要举措,是连续两年在我国广州举办这样的活动,将对深化我国与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沿岸国海事合作,提升区域海事管理能力,维护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水域安全和清洁有积极意义。

马六甲—新加坡海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道之一,年船舶通过量超过10万艘次,其中包括往返于欧洲、中东地区与东亚地区的大型油轮及货船,也包括运营当地航线的小型船舶。全球每年有约30%的贸易及50%的能源运输需使用该海峡通行。尽管采取了额外的安全措施,该海峡内的船舶碰撞事故仍时有发生。

广州南沙海事处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有世界大港南沙港,有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南沙游艇会、邮轮母港项目、最大最集中的小虎专业石化码头群,有频繁往来港澳的高速客船,有横越珠江口主航道的虎门汽车渡轮,是全国“六区一线”重点水域。

目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辖区大型水上水下施工保障任务持续增压,港口吞吐量持续增长,2018年,辖区船舶进出港31.1万艘次,货物吞吐量4.3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1335万TEU,占广州港吞吐量70%以上。

(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