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020年5月31日,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部长易华仁宣布正式成立“新数码转型办事处”(SG Digital Office,简称SDO),目标是:一年内让全国112个小摊贩中心和集市,至少18000个摊贩(约等于新加坡所有摊贩数量总和)开通电子支付。招募1000名专门的“数码大使”协助说服大龄摊贩使用电子支付,顶薪为3000新元(约15000人民币)/月,所有在接下来五个月内开通电子支付的摊贩将获得300新元/月(约1500元人民币)的奖励
新加坡信息通信媒体开发局官方招聘启事(一年临时合约)
与中国移动支付基本由阿里巴巴及腾讯等民营企业在全社会推广开来,中国政府并没有直接干预不同,新加坡政府放下身段亲自进场,并以国家行为力推电子支付的背后是总理李显龙的“智慧国家2025计划”进展缓慢的无奈之举,当然,也有用无接触式的电子支付应对疫情的原因。
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美国以及欧洲大多数发达国家也没有推广移动电子支付,成熟的信用卡支付体系相比移动支付,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差,即使有部分优势,也不至于让政府这么激进,自己出钱去推广。
为什么新加坡一定要“对标”中国式移动支付呢?
说到这里,不得不首先提及一个旧新闻:2017年的在一次电视演讲中,李显龙总理生动描述了自己的人力部长林瑞生去中国后,被发达的移动支付所震撼的过程,并幽默风趣的说:他自己看起来像个“乡巴佬”。李总理对中国在此领域的成就一直都是欣赏和赞叹的。
2017年8月李显龙在新加坡国庆群众大会上演讲图1
2017年8月李显龙在新加坡国庆群众大会上演讲图2
在笔者看来,之所以要对标中国移动电子支付,主要原因是:鞭策自己,希望“王者归来”。
新加坡曾经是支付现代化的先行者和领导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引入数字卡和电子支付的国家。而如今,在电子支付以及由电子支付孵化出的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中国早已经把新加坡远远的甩在身后,新加坡决心要在这一领域快马加鞭赶超中国是其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常规思路。
当年中国游客因为必须要付现金而抱怨的那句:你们新加坡怎么这么落后啊(李总理演讲有提到),可能深深的刺痛了新加坡政府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在这个人均GDP高达6.5万美元、华人占75%,但本身是纯西方思维模式的国度里,西方固有的“达尔文主义”早已深入骨髓,中国既是合作对象,也是竞争对手,跟美国一样,“对标中国模式”并在未来伺机反超对手是必然选择。
新加坡想要赶超中国,目前还面临哪些棘手的问题?
2018年新加坡推出全球首个统一的QR码(二维码):SGQR码
新加坡快速推进移动电子支付时代的来临有很大的难度,这次政府亲自带队狂飙突进,也是无奈之举,具体原因主要有两点:
- 新加坡的移动支付市场还处在“战国时代”,品牌众多,没有像支付宝和财付通一样的大咖。几十个品牌都在推广自己的系统,市场被分割的四分五裂,严重的打击了消费者的使用欲望。这些品牌大多财力不济,无法像当初腾讯和阿里巴巴一样不计代价的砸钱培养大家的消费习惯,很多公司在推广了一段时间后,顶不住资金压力倒闭了,然后又不停的有新的参与者入局,消费者被这种情况弄得的不厌其烦。
- 成熟的固有支付体系根深蒂固,Pay Wave触卡式支付以及NFC支付在消费者中早就形成习惯,很难改变。中国是从现金模式直接跳跃式发展到移动支付时代,新加坡不同,所要面临的挑战更大。由于国家过于激进,还发生过强行用电子支付的方式给外籍劳工发工资,引发不满的情况。
新加坡政府这次招募1000名推广专员,主要目的是借疫情的机会,“啃下最难啃的骨头”即菜市场大叔大妈,很多年纪大的新加坡摊贩相比年轻人更难接受新事物,所以,安排专人指导他们,用推广专员一个个说服他们接受移动支付,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这充分的体现了新加坡的决心。
最后说一下笔者的个人判断,鉴于新加坡人口少,一直以来,国家层面的执行力都很强,我很看好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第一个真正进入无现金社会的国家,但我对于新加坡对标并赶超中国移动支付持悲观态度,五年内应该机会不大,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