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又一日本侵华铁证竟在这里

写在前面:这题目有点儿哗众取宠,现在信息过载的年代,只能稍微世俗一下。这不能算是一篇游记,因为通篇只有一幢房子可看,如果专程来看这么幢房子,可能对于旅游的朋友,并没有什么推荐意义。但它离苏州“七里山塘”不远,喜欢访古探悠的人倒是可以顺道来看看。

人有时候总是会由一些不经意的事碰到一些令人意外的发现。前些天因为要送岳母去打针,去了趟医院。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去医院,真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到了医院,无所事事,便到外面院子里四处转转。忽然发现旁边的一幢老洋房,规模颇为宏大,我忽然想起,好像早前是听说第三人民医院里面有老洋房,当然现在这已经改为市立医院北区了。于是我便饶有兴致的绕行这幢房子,在绕了一圈后,忽然发现在转角处有一块石碑,上前一看,原来是“侵华日军宪兵司令部”旧址。这让我感到有些惊讶。日本宪兵司令部,看着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没曾想,在苏州生活了40几年,我都不知道这曾经是日军的“宪兵司令部”,有点惭愧。不过想想也是,苏州在华东战场地理位置很重要,连接着上海和当时的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是当时沪宁铁路上的重镇。
















建筑是一幢二层楼房,东西距离大概有50米,南北约有10米,转角楼突出约5米,平面上形成一个半凹字结构。东西各有一转角楼,中间入口有塔楼状的楼梯间,墙面均为清水砖勾缝处理,墙基及装饰线脚为清水混凝土,大面积木制高窗,正立面二层为拱形窗,整体建筑四平八稳,庄重大方,为一幢中上乘的西式办公楼建筑。建筑的质量非常不错,经过了80几年岁月的洗礼,在只有使用,并无太多养护的情况下,到现在还能保持这样的品质,着实不错了。可以看得出那些屋檐下的檐口板很多均已脱落,外墙挂满了空调外机,布满了落水管,一些窗户应该是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换成了各种材质,但建筑的大样貌还在,主题结构和材料都还维持原貌。主楼南面有一座单独的二层小楼,两幢楼之间本来是分开的,我后来查阅的相关资料,也是分开的,但现在却有一个过街楼将两幢建筑连了起来,非常的丑陋,并且南面那座小楼往南扩建了大概两米的样子,原先小洋楼的南立面已经看不出了,不知立面是否已给拆除。这幢小楼应该是原来建筑群的一部分,或许是高阶军官专属使用也未可知。当然,加建的东西一般都是续貂之狗尾,不仅是加建,旁边新建的大楼一样是那么苍白而随意,感觉是临时对付的作品,如果说这只是一片陪衬的绿叶,显然这叶子从来就未曾绿过。








主体建筑内部因为有各种用途,不能看得很清楚,估计肉眼能看到的部分也没什么看头,基本都是用现代材料包起来了,但中央楼梯却是原来的样貌。从南面中央塔楼状建筑的大门进入,只能看到一面低矮的墙,两边各有一个入口,走进去,发现反面是一跑巨大的楼梯,在中间平台双分往上,这也是一般大型建筑主要楼梯的常用设计手法。楼梯全都是用水磨石制造,做工精良,比例优美,色彩柔和,线条细腻简洁,水磨石踏步的止滑部份经过了整修,可能原先的年代久远有所破损,后来整修的,所幸整修部份不是很大。楼梯扶手部份尤为可以细看,是由圆形镂空图案重复排序装饰,使得整个宽大楼梯有了一丝通透,远观非常整体,细部花纹又非常丰富,完全没有那个时代过分注重繁琐雕饰的习惯,这也跟建筑的定位有关。有个细节,非常值得注意,中间的花朵纹饰是樱花图案,这也反映出了这幢建筑的性质,确实可算是日本侵华史中留在苏州的一件难能可贵的实物证据。




站在建筑面前,看久了之后,觉得眼前彷佛是一个黑洞将我的思绪吸入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这幢建筑带给中国人的恐惧一定是非同寻常的。二战时,日本的宪兵具有非常大的盖世太保性质。它们除了基本的军队警察功能外,还涉及对当地的安保、游击区的扫荡、情报的搜集、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运动等诸多方面的工作。看着这幢宁静的建筑,想像着80多年前,侵略军在此盘踞,汽车、军队进进出出,就在这栋大楼里研究着如何统治占领区,如何镇压反抗者,可能有无数志士在此受难,想着想着这建筑彷佛也变得森然起来。

后来等岳母打完针出来,在回去的路上,她也和我说起离这不远的最早的苏州火车站附近,一路全是日本人盖的房子,都是这种风格的青砖西洋建筑。这一路上有车站、医院、托儿所、学校等,她小时候读的小学的校舍就是那时盖的,应该是从那时起一直是学校,就是后来的铁路子弟小学,现在早已没了。老的苏州火车站位于现在苏州站的西面一些,也是沪宁铁路公司所在地。因为那时铁路对战争非常重要,所以日本人非常注重这片区域的开发和控制。这个方面倒是要说明一下,日本入侵中国后,在很多城市都进行了建设,规模最大的非东三省莫属了,留下了大量资产,对我党打赢内战有很大意义。华东沦陷后统治者名义上是汪精卫,苏州因为老城相当完善,伪省政府和市政府都在城内,所以日军在城外择地另建了一些建筑为己所用。从这一直到留园马路,都是日军驻地,留园那时是日军养马的地方,马路东头为骑兵驻地,建有兵营,现在已是没有半点痕迹了。

回家后我查阅起了相关资料,怎奈手头的一些资料对这片区域介绍极少,只提到离此不远处的四摆渡原先有更生医院,就是现在的广济医院旧址,但对这片区域均无提及。此处在苏州城外一直是个很冷门的地方,是护城河的一个转角处,很早以前过河需要摆渡,俗称四摆渡。因为广济医院是精神病医院,已有百年历史,所以四摆渡在老苏州话中等同于精神病院。苏州话骂人有“四摆渡逃出来的”这样的话。三院邻近四摆渡,所以也落了个“就在四摆渡附近”的印象。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张早期日本早稻田大学测绘的苏州地图,不是很详细,但那片区域看上去应该还没什么房子。日本侵略军占领苏州的日期是1937年11月19日,次年日伪成立江苏省,省政府为苏州。由此推断此建筑极有可能建成于1938年至1939年间。日军入侵中国后,在很多重要地区都设有宪兵司令部,苏州是当时日伪江苏省省会,级别不低。1935年9月东条英机任关东宪兵司令官后,把只有300人的宪兵队伍迅速扩充为近5千人,大搞“强化治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乙、丙级战犯被判处绞刑和枪决的大约有一千名,其中有300名宪兵。可见日本军中的宪兵所犯罪行要比一般作战部队高出许多。

从“中华民国史事日志”中查到几段关于日本宪兵的部份:

1938年10月29日:丙、汉口特三区(旧英租界)英军撤退,由日宪兵接防。

1941年3月21日:上海中国银行职员被敌宪兵绑去,又暴徒多人枪杀江苏农民银行职员五人。

1941年10月16日:新加坡十四日电,⋯⋯日本宪兵机构以内,德方势力尤强,由德方秘密警察担任顾问。⋯⋯

在网上也有些关于这房子的照片,也看到诸如“日本侵略者盖的房子,为何还不拆了?为还何变成了文物?”之类的评论。很遗憾我们中总有些人总喜欢一直赖在幼儿园里,天真得让人怜悯而不忍责怪。不知他们对上海外滩、哈尔滨中央大街的老房子为何不拆作何感想。我想赞成拆了的是否认为这段历史也可以顺手抹去,这样就可以更加天真烂漫、心无旁骛地去享受抗日神剧所带来的胜利。虽说我们从小也是看着神剧长大的,但那时黑白片中的战斗力显然有限, 这些年战力随着历史的远去而逐年增加。在这当然不是对影视作品作什么探讨,只是借着这幢建筑曾经的历史,提醒一下这些在影视剧中吃了大力丸的人,日军当年是非常强大的,给当时沦陷区的人民带来的经历是非常恐怖的。现在时过境迁,虽然历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它并不会消失,这些实物例证正可以在一些人服下大力丸进行演绎的时候,不时的提醒一下——历史上是怎样的。

还有一点应该也不能忘记,在日本遭受原子弹袭击之前,在中国战区,它还保持战斗状态。诚然,在现代我们一直保持着和平友好的交往,但不要以为历史远去了,就可以随意的戏说,在侵略这个问题上应该是严肃的、深沉的、悲壮的,更是悲惨的。我们更应该学学人家优秀的地方,譬如这幢建筑的设计品质和工艺品质,而不是一味的在主观上去意淫。知耻才能近乎勇,当然,相反的也有一个词叫恬不知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