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李雪民:新加坡可做中国国际化的“桥头堡”,助力东盟崛起

提起新加坡,很多人有着熟悉的陌生感。

新加坡74%左右的人口都是华人。儒家文化背景和相通的语言,让中国和新加坡两国人彼此之间会有熟悉和亲切感,交流似乎毫无障碍;可是随着话题的深入,具体到细节上,两国人又会发现彼此需要解释的信息越来越多。

在首届中国-东盟线上商贸洽谈会举办前夕,BT财经有幸对话新加坡制造商总会中国经贸委员会主席李雪民先生,听他分享自己对于新加坡、对于中国、对于两国经贸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见解。

(一)

李雪民在香港出生,早年移民英国,而后在新加坡生活了24年,期间还经常往返中国。

“我感觉相较于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新加坡在中国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李雪民主席一开口就点出了自己的遗憾,“我们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是分不开的。”

根据相关统计,2013-2019年,中国连续7年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而新加坡也连续7年是中国第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2019年,双边贸易额为900亿美元,增长4.5%。其中,中方出口额为548亿美元,增长11.6%;进口额352亿美元,增长4.5%。

在李雪民主席看来,新加坡经济的起步条件并不好。早年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新加坡的经济活动完全时时刻刻服务于英国的需求,更像是被利用的工具,没有长久的规划。

随着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改变,新加坡独立,新加坡对于自身的发展终于有了话语权。新加坡制造商总会作为代表制造业的民间组织,为企业和政府在关于制造业方面的沟通提供了桥梁。

根据李雪民主席介绍,在制定政策的上游环节,商会可以为政府提供行业的计划书和调研报告,为政策制定提供专业的建议;而在下游的执行侧面,政府也会提供资金支持,借助商会的力量,让政策推行更为到位。“政府在组织方面人尽其才,用很少的资金,让专业人士为自己服务,我们也愿意为国家做出贡献。”李雪民主席笑道,“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的发展大方向。”

“新加坡的政府非常有远见,这里没有太多的自然资源,但整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很好,气候好,最重要的是有文化融合的优势,这里是一个结合点。新加坡是一个商贸大平台,也可能是全世界最国际化的城市,超过47%的常驻人口并不是新加坡出生。”

“我们是一个小国家,大家都不会把新加坡视作威胁,而且基本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在新加坡都有投资。新加坡的税率很低,企业增值税还会返还,整体的商业环境非常成熟。”

在李雪民主席眼中,世界各国的人来到新加坡后都可以快速地适应,各种语言都可以在此交流,文化包容度高,“我们可以用西方人更为适应的方式将华人的观念传递给对方”。

在国际竞争力排名上,新加坡经常位列第一。

(二)

新加坡的经济属于外贸驱动型,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外资在GDP占比超过6成。

李雪民主席本身从事的能源行业就可以体现出新加坡如何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优势。虽然资源匮乏,但是新加坡充分利用马六甲海峡海上石油通道枢纽的地利优势,硬是发展成为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国际石油贸易中心之一、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

“很多人认为新加坡没有制造业,这是错误的。苹果也没有自己的工厂,它将下游的生产交给富士康代工,但是没有人会觉得苹果不是制造业公司。新加坡和苹果比较类似,新加坡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不适合生产终端产品,很多工厂早年间转移到了广东地区,近些年则是东盟国家,比如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这些企业依然是制造业,只不过工厂不在新加坡。”

目前,制造业在新加坡的GDP占比是22%,而在三十年前的亚洲经济“四小龙”时期,这一数字是40%。“在绝对值上,制造业是增长的,但是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更快,所以占比下来了。”

现在的新加坡可以看作是“总部经济”,有六千多家跨国企业将亚太区总部设立在新加坡。

高端的研发、市场推广、品牌、融资等工作需求为新加坡吸引到了世界各地的人才,人才又使得经济增值,而新加坡出众的教育水准也在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让本国人继续从事更有附加值的工作。

“全世界3D打印领域最出色的教授就在南洋理工大学。企业是外国的,但是人才是新加坡的。在规划上,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可以新加坡人进入各大公司的高层。”

在李雪民主席看来,早年间的香港可能和新加坡的处境比较类似,但是这二十年多数企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更倾向于直接入驻大陆地区的城市,香港便褪色了,而新加坡仍然在亚太地区发挥着独特作用。

“我想强调的是,大中华区的业务体量太大了,很多公司亚太区的负责人只能跟大中华区的区域经理平级。我们毕竟只有580万人,从人均看我们或许更有优势,但是中国最顶尖的人才肯定还要出色。”

李雪民主席一直非常诚恳地表示,新加坡的发展搭上了中国经济腾飞的“顺风车”。

“从十年前,我们就明确有一个认知——新加坡能做的事情,中国同样能做,并且比我们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过去几十年,或许是我们在给中国输出技术,但是现在中国已经不需要了。新加坡和中国的经贸合作肯定会迎来新的形势,进入新的阶段。”

“中国需要一个桥头堡的话,新加坡可以扮演这个角色,加强这个角色。”李雪民主席表示,新加坡凭借天然的经贸、地理和文化优势,可以帮助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全球化步伐。

(三)

今年的疫情给新加坡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疫情爆发前期,新加坡疫情控制非常成功。但是随着疫情扩散,新加坡近140万外籍劳工之间出现了感染状况,而劳工宿舍较为密集的居住环境加速了疫情传播。

4月7日,新加坡开始采取大规模的封锁措施。迄今,新加坡共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约5.6万人,好在劳工们相对年轻,抵抗力好,目前新加坡死亡病例27例,多数确诊病例已经康复。

封锁使得新加坡服务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而由于感染的劳工是新加坡下游产业的主要劳动力,制造行业的复工进展速度较慢。

新加坡贸工部最新预计全年经济将萎缩5%至7%。为帮助缓冲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新加坡中央银行今年3月放松了货币政策,政府也推出了约72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李雪民主席表达了对于中国抗疫行动和复工复产的肯定:“中国的适应能力太强大了,GDP已经有正增长了,这是了不起的全国动员能力。我看到很多行业迅速转向了线上,在政府政策上也提出了强调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这些理念我十分认可。我和一些新加坡同行打交道,他们拿到政府的补贴了就想着休息,等等看。中国企业更讲究效率。我们要向中国学习。”

李雪民主席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各国实际上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了竞争。新冠疫情加速了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中国已经拥有了明显的优势,“中国的市场很大,即便全球化被逆转,中国的内循环也足够了。”

在李雪民主席眼中,欧盟一盘散沙、特朗普领导的美国问题重重,很难快速完成经济上的恢复,“疫情进一步缩小了中美之间的差距,中国未来会是世界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对于中国的未来,李雪民主席充满着信心。

在东盟十国,新加坡是唯一的发达国家,承担起了商业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的角色。由于人口基数大,东盟地区是未来的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新加坡的持续发展也需要东盟的共同提升和进步,“东盟十个国家的同行很难碰到一起,因此中国的带头作用十分重要。”

对于9月11日召开的首届中国-东盟线上商贸洽谈会,李雪民主席传达了自己的祝愿:“我认为我们都要面对新的新常态,而经贸活动不能中断,线上是最佳的选择,最先适应新环境的人就会是未来的赢家。”

李雪民主席表示,希望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带动东盟各国的发展,新加坡也会积极的参与到这一进程之中,继续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