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的百胜楼,
有个维多利亚美术馆,
这两天,
美术馆里人流络绎不绝,
大家都是为了这些画作而来。
画 家 介 绍:
熊启川,60年代出生于贵州,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现为该校美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壁画学会会员、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剪纸学会会员。
2003年以来主要从事架上绘画研究,
作品内容以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
等地的苗族、侗族人物风情为题材,
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壁画和油画作品。
多幅作品被收录和发表在
《中国艺术名家作品集》、《中国油画》
等多家专业核心期刊和重要刊物上。
这些年来,
熊启川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了多场展览,
作品受人喜爱被多人购买收藏。
10月13日,熊启川来到了新加坡,
“山川斯民---熊启川油画展”
在维多利亚美术馆隆重开幕。
新加坡国宝级画家
87岁的蔡名智(中间长者)
对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新加坡艺术界老前辈,
殖民地时期已是著名策展人、
艺评家的蔡荣恩和画家在一起。
这位观画的男士为
新加坡艺术协会会长赵振强
原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席、南洋艺术学院院长
朱添寿(白衣长者)也来到画展。
旁边这位戴眼镜的男士,
就是此次画展的策展人,
维多利亚美术馆馆长、水墨画家赵宏先生。
画家和新加坡著名作家、文化学者、
《艺术研究》总编邹璐女士。
画 家 作 品:
以下文字为
画展策展人、维多利亚美术馆馆长、
水墨画家赵宏特为熊启川本次画展所作:
山 川 斯 民
赵宏
中国的云贵高原,山川险峻,贵州省的首府贵阳,与遥远的赤道热带雨林国家新加坡,相距2800多公里。
远吗?一点都不,因为那里的山,那里的人,就在我的眼前,就在熊启川老师的画布上——那些佩戴着精美银饰的苗族姑娘,手执长长的如马球棒一般的猎枪的岜沙男人以及在咀嚼草料的黄牛注视下用镰刀剃头的山民。
画中的人物是安详的,山寨简陋质朴,大树粗壮,褐色的远山则是那么的厚重沉稳,一切似乎都在静静地等待,专注而内敛,没有丝毫的局促或张狂。
库尔贝有一句名言:“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
1956年,时任中央美院副院长的吴作人先生在《对油画的几点刍见》中写道:“不钻研刻画自己民族的人物形象,只注意别人画面上的流利笔触,鲜明的色彩,从表面上效仿外国作品,是会严重地妨碍画家自己的前途和艺术发展的”,“要熟练地掌握油画的技术”,“不断滋长着油画的民族特色。”
熊启川老师的作品正是对这些质朴的论述的最佳实践,他生于斯,长于斯,他画笔下的世界就是他目光里的真实人生。
马克西莫夫为中国美术教育引进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强调“情节性绘画具有重大的思想性”,“当我们站在一幅画的前面,就好像是在读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或故事一样,这里描写着有趣的、令人激动的事情”。
而要实现这样的戏剧性艺术效果,“构图”是非常重要的,在深入生活,大量搜集素材的基础上,人物性格、画面色彩以及环境气氛都要围绕着情节进行精准、严谨的设计和安排,当然这也许或多或少地意味着有可能会因此而显得保守,并导致艺术活力的流失。
肤浅的人在历史过后开始嘲笑这种曾经统治中国,甚或一度被过度阐释的美术立场,这是无知和不负责任的。当然,艺术不是技术,更不是套路。
事实上,今天的中国艺术家在国家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拷贝并升级换代,滑过了近代艺术史上重要的几页——欧洲的现实主义画家用粗糙而未经润饰的结构,以及印象派画家用松散而略欠修饰的笔触与学院派艺术、沙龙艺术相对静止的布置场景和光滑平坦的风格的决裂过程。
但技术终究只是框架,艺术的核心还是内容,是艺术家内心的感受,是理智与情感的共振表白。
熊启川老师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表现了艺术家所经历的时代,呈现了一种至关重要的品质——真诚,这是现实主义最为可贵的精髓。
在表现淳朴生活中的人的画面前,技术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们看到了最有价值的东西。
画展地址:维多利亚美术馆 (百胜楼三层)靠近国家图书馆 S180231
画展时间:10月13日到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