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郑永年:新加坡建设国际自贸港的经验与启示

郑永年:新加坡建设国际自贸港的经验与启示

CFIC导读:

新加坡建设自由贸易港成功的关键是人才。新加坡面积不大,资源优势不明显,产业优势不明显,却在“请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日益完善且贴心的社会服务吸引并留住了各类人才。

郑永年:新加坡建设国际自贸港的经验与启示

上图:2018年6月27日出版的A04深读版面图

A 谈定位 国家战略 国际平台

《海南日报》: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优势何在,前景如何?

郑永年: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国家战略,要为国家下一步的发展构建起一个大的国际平台。这个平台,不单单是海南的经济发展平台,更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平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国际优质资本。要吸纳国际优质资本,需要构建大的经济平台。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要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国际平台。不仅要吸引国际资本,还要着力吸引外国技术。

从全国来看,海南经济体量不大,这既显发展不足,也属后发优势,中国开放发展不缺政策,但缺政策的深度和力度。在经济体量不大的海南,可以实施更大力度的政策。同时,海南要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既要在国际国内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也要在世界自由贸易港发展大潮中找准定位。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想明白要发展什么,有自己独特的定位。海南可以广泛学习新加坡、迪拜等地自由贸易港以及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经验,加快发展。同时要注重特色发展,形成比较优势。

目前,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都在寻求优势突破。与新加坡相比,海南自然资源丰富,农产品贸易等可得到发展。

郑永年:新加坡建设国际自贸港的经验与启示

郑永年教授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B 谈路径 开放发展 做实产业

《海南日报》:新加坡早期的经济体量不大,何以发展成为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重要的电子工业中心?

郑永年:新加坡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原因,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正确的功能定位、强大的政策支持、有力的人才保障等元素,涉及一系列制度创新,比如根据经济发展形势,不断调整关税政策,以保持自由贸易港的活力;简化通关程序,使货物在新加坡境内自由转移或出口;自由贸易港内金融自由化水平较高等。

自由贸易港发展离不开产业。大概每十年,新加坡就要进行一次政府主导的产业升级。新加坡是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中心,金融服务业得到加快发展,科技在新加坡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目前,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磁盘驱动生产国和第五大半导体生产国。此外,新加坡还是软件业的“总部经济”所在地,吸引了全球众多顶尖软件和服务公司。

海南经济体量不大,资源、腹地等条件比新加坡好,借助开放发展,成为国际平台的潜力无限。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海南从边陲海岛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成果来之不易。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海南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涉及法治、产业、社会环境、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海南在做细发展规划后,可以争取“一篮子”政策,大干一场。

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没有好的顶层设计就没有行之有效的具体政策和行动纲要,没有解放的思想和强大的执行主体,就看不到好成果。海南要通过调研,借助专业咨询队伍力量等,做好顶层设计工作。要面向未来,系统谋划和推进更长时间的发展。这要求海南对干部队伍考核体制进行改革,不以半年、一年的成绩来考核干部。

从产业发展来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发展现代服务业,关键要有服务对象,要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海南可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等发展。

郑永年:新加坡建设国际自贸港的经验与启示

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可借鉴“新加坡+台湾”的发展经验,学习新加坡积极发展环境友好的制药业、高科技、信息技术等产业;借鉴台湾推行高效农业发展。比如生态农业怎么发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怎么建、高附加值产业怎么融合发展、能否建设亚洲最大的热带动物园等,这些都需要以创新理念推进。

海南发展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请进来”,海南现代服务业需要开放。早期的新加坡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并不大,依靠“鼓励外国企业到新加坡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这一举措,越来越多的外资和国际人才进入新加坡。

C 谈突破 资本和技术跟着人才走

《海南日报》:新加坡这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绝大部分产业、资源都是引进来的。如果一定要给新加坡自由贸易港的成功找一个主要因素的话,那是什么?

郑永年当然是人才。以前人才跟资本走,现在资本跟着人才走。新加坡政府的“伯乐相马”精神值得海南学习。新加坡面积不大,资源优势不明显,产业优势不明显,却在“请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靠不断升级的产业、日益完善且贴心的社会服务吸引并留住了各类人才。

1996年的新加坡还没有医药产业,但从1997年至今,新加坡的医药产业从无到有再到世界领先。为了发展医药产业,新加坡引进了一位很重要的人才,在这位人才的引领下,新加坡医药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一个占地面积并不大的纬壹科技城汇聚了全球医药领域2000多个专家,成为世界重要的医药产业中心。资本和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引进一个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相当于引进一个队伍。

即便是引进的产业,也要抓住产业发展机遇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不断根据产业需求引进不同行业人才。新加坡大概每十年就会进行一次产业升级,不断升级的产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人才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舞台。

人才并不是越多越好,适合海南发展需求的人才都值得引进,不必“唯学历论”。想要引进人才,海南要找准产业发展需求,可邀请国际先进的产业咨询团队,准确定位产业发展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想清楚人才引进以后能干什么,再依靠全面改善社会生活环境留住人才。全世界都在争取优秀人才。从企业角度来说,优越的综合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落户的重要因素;从个人角度来说,完善的医疗、教育、娱乐、养老等服务非常重要。尤其是顶尖的国际性人才,他们不只是人才,背后聚集的是国际资本。对这类人才,政府要拿出更大的诚意去邀请,带动海南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当然这类人才也更看重社会生活环境。

在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本地人才。我们要善于引进“师傅”级的优秀人才,再发挥人才“传帮带”作用,培养本地人才,多措并举缩短人才培养时间。

拥有经济特区立法权是海南一大优势。在人才的协调发展上,建议海南大胆改革、解放思想,用好用足经济特区立法权,对一些岗位的专业性人才培养采取去行政化的方式,为部分专业人才的发展提供相对自由的空间。

本文来源:IPP评论

上一篇新闻

智博会“出海”:新加坡何以成主办方

下一篇新闻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将组建政府最后期限延长24小时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