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共有448.8万名党员。他们是“不忘初心”的早期践行者,是新中国成立的基石。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安稳的生活,和平的时代。在济南市,便居住着许许多多建国前入党、入伍的老党员和老战士。他们对革命事业充满乐观、对党和国家无比忠诚。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他们或回到家乡,或安居当地,踏实生活,始终以党员的高度要求自己。他们对新中国成立做出的贡献,应当被世间知晓,被世人铭记。来自济南的热心市民解加强先生,利用节假日时间,走访了历城区27名这样的老党员、老战士,并将他们的事迹整理成影像及文字资料。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工作,记录这些革命先辈的先进事迹,挖掘他们的精神内涵,发掘我们身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典型,为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寻访红色记忆,礼献七十华诞⑥
一次让45个日本鬼子“坐飞机”——武德忠
□作者 解加强
1938年12月25日,寒冬萧瑟、朔风凛冽,大地一片苍凉。仲宫南侧的一条大路上,一支由日本鬼子、伪军汉奸组成的100多人的队伍杀气腾腾向前开进着,所到之处烧杀抢夺,一片狼藉。当他们来到大佛寺村时,提前埋伏好的红枪会一拥而上,愤怒的会众将大刀和长矛刺向了敌人的心脏,顿时乱作一团、哀嚎连天,就连日军的小队长小林也被砸在山坳里死。
次日凌晨,一大队日本兵气势汹汹从仲宫据点向南部开来,他们是来进行报复的。红枪会得到消息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围追堵截,但无奈武器落后,很快被日军打散,这使得他们的气焰更加嚣张,一路杀到稻池村,见人就开枪,见房子就烧,见粮食就抢,熊熊大火烧毁了420余间房屋,群众财产化为灰烬,18名村民被残忍杀害,5人受重伤,日本鬼子的铁蹄恣意践踏在稻池村的每一寸土地上,稻池村在敌人的杀戮下,化为一片废墟。幸存的村民流离失所,不得不过上了四处流浪、乞讨要饭的日子。
13岁的武德忠跟着他的母亲,连同自己的两个弟弟一起,被迫离开了自己的故乡,为了吃上一口饭,四处流浪乞讨,受尽了屈辱和磨难。要知道,当时在日本鬼子的侵略压迫下,哪里还有一片安生之地?哪里的人民还能够吃上一顿饱饭?睡上一顿安顿觉?
“俺爹老家是西营黄巢水库西边的车子峪村的,他4岁的亲生父亲就没有了,跟着俺母亲来到了稻池村,后来时间不长稻池这边的继父也因病去世了,13岁那年又赶上了稻池惨案,这小时候真是遭了大罪了。”武德忠的儿子武中水说道。
武德忠,南部山区仲宫街道稻池村人,1925年5月出生, 1943年9月参军,194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4月复员回乡。
94岁的武德忠坐在沙发上,轻轻的摇着蒲扇,气定神闲,电视里播放着拍摄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战争题材的黑白电影。屋外不远处就是起伏的群山,松柏苍翠、蝉鸣鸟叫,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落下来,此时已是桃红杏黄、果青瓜甜,一切充满了生机勃勃,处处却又显露出道法自然的舒顺和惬意。
“外边这些山上好多树都是俺爹当兵回来干书记的时候领着人种的,现在也都长起来了,那时候他管林业,上边搞封山造林,种了得有2000多亩山林,有松树、柏树、槐树。”武中水说,“现在老人身体也不行了,耳朵不好使,有时候这脑子也会犯迷糊。”
不过还好,我把声音稍微比平时提高了几度,我们的对话进行的还算顺利。
“42年的时候俺去当兵,个子太矮了,又瘦又弱的,还没有枪高,部队上没要俺。43年9月部队上的领导到俺村里来动员参军,俺和刘家村的高传仁一块都被选上了,加入了章丘武工队。”武德忠回忆道。
“部队没有个固定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在泰安、莱芜、章丘一带,白天隐蔽起来修整,晚上出来活动,哪里有鬼子就在哪里打,一般的都是打偷袭,打完就撤,要不然小鬼子的大部队来了,咱们队伍装备不行,人也少,不能白白受损失。”
参军后不久武德忠便打了一次胜仗。武工队的侦查人员打听到了日本鬼子出来扫荡的消息,便提前埋伏在泰安、莱芜交界的一处公路两旁,架好了枪炮,磨快了大刀,等着鬼子到来。果不其然,路上出现了黄压压的一片日军和伪军,杀气腾腾地走了过来。当日军进入埋伏圈之后,武工队队员从天而降,复仇的子弹和手榴弹如雨点般飞向鬼子,100多个鬼子还没等缓过劲来就被消灭了。
我在武德忠的《回乡转业建设军人登记表》上看到,在九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一共在十五个不同的部队单位里待过,也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副连长,还在教导营受过训,担任过泰安独立营营部参谋,可谓是有勇有谋,智勇双全。但是确如武中水所说,年迈的武德忠对他当时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很多事情都已经不记得了,不过孙村炸炮楼一战,武德忠却仍然是记忆犹新,因为他是这一战的战斗英雄,并因此荣立三等功一次。
“那是45年的二月二那天,刚过完年时间不长,上边命令俺们去拔掉位于孙村的日本鬼子据点,当时知道那边有炮楼子,就动员大家伙报名下炸药,俺和一个战友都报名了,结果到了打仗那天他生病了,俺挥了挥手,跟指导员说俺自己去吧,保证完成任务。”
我国自古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这一天是个黄道吉日,行事诸事顺利。部队选择在这一天对孙村据点进行强攻,自然也是期盼着能够一举成功拿下据点。上午县大队和民兵就开始对据点发起了猛攻,敌人借助着坚固的工事和密接的火力负隅顽抗,机关枪打出的子弹就像是一条条火舌,凶悍而又毒辣。同时由于我们的武器装备落后,天上又下起了鹅毛大雪,天寒地冻的,据点久攻不下,部队遭受到了较大损失。
“指导员郭俊环派上去了一个爆破组,但是鬼子火力太猛了,根本到不了炮楼跟前。当时咱们的机枪和鬼子的机枪一直在对攻,一直没有压制住,俺拿起炸药包跟指导员说俺上吧,然后让机枪手连续打了几梭子子弹掩护俺,趁着大雪和炮火的掩护,翻腾着好不容易到了炮楼跟前。”
我的脑海里闪出了董存瑞的光辉形象,董存瑞夹着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终于冲到了桥下,可是,找不到支撑点,炸药包无处安放。总攻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桥上暗堡里的机枪喷射出罪恶的毒焰,无数勇士倒在了前进的路上……董存瑞毅然大步跨到桥底中央,昂首挺胸,左手将炸药包高高擎起,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为了新中国,冲啊——”英雄的呐喊伴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久久回响在历史的天空。
如果说董存瑞是课本里的人物,离我们还比较远的话,那么武德忠就是一个我们身边普普通通、活生生的战斗英雄。试想一下,两军酣战,枪炮齐发,坚固的炮楼内机枪在不停地扫射前方,即便是隐蔽在战壕内都有可能被子弹击中,何况是抱着炸药包将自己暴露在枪林弹雨之中,这是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智慧,又体现出了何等的革命气概和信仰啊。
“小鬼子在炮楼子里边叽里呱啦的,说的什么咱也听不懂,俺心思着别猖狂了,一会就叫你‘坐飞机’了。俺看准了炸药包的导火索,点着了之后一边往回跑一边吹哨,等回来之后指导员问俺情况怎么样,还没等回答呢,就听见‘轰’的一声,那炮楼子就塌了,顿时就响声震天,硝烟弥漫了。”
“为什么还要吹哨呢?”我问道。
“那个炸药包得有30斤重吧,威力很大啊,它一爆炸的时候动静特别大,吹哨就是提醒咱战士们炸药包已经点着了,让大家张开嘴,这样有个防备,省得耳朵被震伤了。”武德忠说道,“再一个也是提醒大家卧倒,防止被误伤了,毕竟这个炸药劲太大了,当时那么结实的炮楼都被炸倒了。”
随后武德忠才从战报中知道,那一次炸炮楼一共炸死了45个鬼子,属于歼敌人数比较多的,武德忠也因此获得了三等功一次。部队里也都知道了二营六连有个武排长,一包炸药送了45个小鬼子上西天。
武德忠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在战场上从来没有退缩过,有好几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一次子弹贯穿了他的左胸和后背,至今还残留着弹印。而在他的锁骨处也留下了一道长长的刀痕,这是和日本鬼子拼刺刀时受的伤。
“这点伤算不上什么,和那些牺牲的同志们相比,我现在还有馍馍吃,这就很知足了。”武德忠感叹道。
1944年11月,经田胜美介绍,武德忠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转正,随后他担任了小组长、支部委员及副支书职务,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他更加坚定了抗战的胜利决心,更加明白了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到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走出来,过上安顿、幸福的日子。
抗日战争胜利后,武德忠陆续担任了泰山军分区教导营的分队长,泰安独立营的副连长和营部参谋,并参加了莱芜战役和济南战役。
“打莱芜和济南俺们都是在‘打边’,配合主力部队在外围打,没进去市里边,都一样啊,在哪里打不是打啊,都是为解放全中国打仗。”武德忠说道。
1952年复员后,武德忠就一直在自己的老家稻池村担任主任和书记,回到阔别9年的老家,新中国的红旗迎风招展,站起来的劳动人民正在用双手创造着美好的未来,当时正在开展“封山造林”,武德忠带领着全体村民,在村南山上种下了2000多亩的松树、柏树和槐树,今天这些树木已经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郁郁葱葱迎风而动,涵养着那方养育稻池村人民的水土,而山下的水渠里,清水汩汩,宛如一条玉带环山而过。
“62年的时候俺们村里发了百年一遇的大水,拦河坝都冲垮了,俺爹领着人修坝修水沟,全村的老少爷们一快上阵,很快就修起来了新的大坝,再下雨也不害怕了。”武中水说道。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从小就出去要过饭的武德忠没少过饥一顿、饱一顿的穷苦日子,知道粮食的重要性,可是在那个看天种地吃饭的年代,如何保证庄稼的灌溉成了头等大事,为此他和村两委成员一道,带领村民在二十亩地和东台山根那里打了6眼机井,存储水源,灌溉庄稼,现在二十亩地的机井还能够正常使用。而立足于南部山区果树种植的传统优势,稻池村也集中建起了大果园,种上了桃树、杏树、梨树,村里出产的泰山小白梨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口到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为村里挣了钱,农民的口袋也逐渐鼓了起来,日子越来越红火。
(本文基本素材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而成,内容如有与事实出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