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剑桥离伦敦不远,因此我们就从剑桥赶回伦敦吃晚饭。到了伦敦就赶上下大雨,中国城大街上到处都是水汪汪的,那我们也吃!吃完饭导游和司机合伙又把我们拉出伦敦,在城乡结合部之外找了一个万豪酒店住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我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伦敦一日游。
公元一世纪的时候,古罗马大军远征不列颠征服了当地土人,就在泰晤士河边建立了一个居民点,并且修筑了城池,这大约就是伦敦的雏形。据说古罗马也有一部《史记》,这部《罗马史记》中在公元50年便有了关于伦敦的记载。大军占领之后,商人肯定要跟进。商人们就在这里建起了城镇,开始大做买卖、做大买卖。此后,罗马人和当地人有过几次拉锯战,伦敦城也被毁来毁去,然后又建来建去。如此这般打烂一个旧世界,再建立一个新世界。
此后,九到十一世纪期间,伦敦又经历了北欧海盗和法国北佬几次侵入。最后,法国北佬(诺曼人)占据了伦敦,并且把伦敦作为了英格兰的首府。成为英格兰的首都之后,伦敦有了很大发展,逐步建立起现在的中心城区。而且建起了很多现在仍然健在的建筑,比如著名的伦敦桥和王宫(现在的英国议会大厦)。西敏寺也是那个时候的建筑,不过那个时候它还是一座修道院。
这个时期的伦敦就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大都市了,中国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猪壮于肉,夫必屠之”。英国伦敦也不例外,这世界大都市在十五世纪染了一场大疫,死了一大堆人;十七世纪又着了一场大火,又死了一大堆人。但是大灾带来大变,大疫之后,伦敦修起了不少医院,还挖了完善的排水系统;大火之后,又盖起了新的议会大楼,还顺便立起一座大钟。
工业革命给伦敦又大大地发展了一把,到二十世纪初,伦敦人口已经有了六百万之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二战期间,希特勒把伦敦糟蹋得够呛。二战之后,伦敦的发展急剧膨胀,伦敦行政区划也由原来的中心区扩大到周边若干卫星城。现在的伦敦一共有32个区,称为大伦敦(Great London),市中心为伦敦市(City of London)。
伦敦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遭受北大西洋吹来的西风侵袭,空气湿润。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特别是瓦特那家伙鼓捣出来蒸汽机以后,烧煤的锅炉就在伦敦这个大都市蓬勃发展起来。家家户户烧煤煮茶烧饭外加取暖洗澡,你想想看,那得冒出多少黑烟?那时候又没有脱硫技术,黑烟遇上冰冷的西风就化合成浓雾。因此,伦敦有雾都之称。伦敦的雾比北京过去的沙尘一点都不差,曾经杀死一大堆伦敦人和在伦敦的外乡人,就连皇上老子也都嗓子眼儿每天难受不止。后来,政府颁布了法律,禁止再使用烟煤等发烟燃料。现在伦敦的空气好多了,我们在的那几天还真没有体验到那招牌浓雾。
伦敦的地铁很有名,因为历史悠久,四通八达。这个地铁系统虽然不断改造,但现在还是属于老态龙钟了,它的控制系统相比北京十号线差了三代。如果有时间在伦敦多住几天,可以乘地铁游览伦敦,既方便又快捷。我们这种到此一游团只能看几个有点名气的景点,肯定不能靠乘地铁。
早晨吃完饭,我们首先要去看伦敦桥。我们一般所说的伦敦桥其实应该叫做“伦敦塔桥(Tower Bridge)”,它是从泰晤士河口开始逆河而上的第一座桥,所以又叫做伦敦的大门。这座桥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吊桥,桥面可以上下活动,以便高大威猛的轮船能够通过。它最具特色的是那两座新哥特式的桥墩,是钢铁和花岗岩结构的五层宝塔,上边还有五座小尖塔,很好看。
河岸这边,拴着一条船,叫做“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二战遗物。河岸那边,有一片建筑,是伦敦水族馆,里面有鱼有虾。我们既没有时间去看战舰,也没有时间去看鱼虾。
接下来,我们坐车去看国会周边。前面说伦敦遭过很多次殃祸,现在又是国际恐怖活动高发期,因此,为保一方平安,伦敦有看街的皇家骑警巡逻:
我们把车停在景区外围,然后蒯着去看景。先是看见了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西敏寺最早建于十一世纪,当时是皇家修道院。英国宗教改革以后,这里变成英国国教圣公会教堂。这座教堂相当于北京的太庙,也就是皇家教堂。英国皇族在这里做礼拜,诵经,皇上登基典礼在这里举行,皇家娶妻仪式也在这里。上一次婚礼是娶凯特。西敏寺还是皇家墓地,英国皇上不兴去东陵或者西陵,而是葬在太庙里,看着江山社稷。除了皇上,名人也可以在这里下葬或者立一块墓碑,乔叟、斯宾塞、莎翁、狄更斯、哈代、达尔文、牛顿、丘吉尔等人便是这样。但是也有例外,如果言行太异,招致皇家不爱,就不能葬在这里,比如拜伦和雪莱;如果没入英国国教也不行,比如法拉第。像我们在天安门广场树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这里还有一个无名英雄墓。内凹门、尖顶、玫瑰窗、柳叶窗,飞扶垛这些建筑元素表明这是一座哥特式教堂。
游客可以买票从这里排队进去参观,但是我们有钱没时间。
转过西敏寺,
就可以看到大本钟:
过了马路就是英国议会大厦:
议会门口有上访者在小帐篷里静坐:
再往前走,就可以看见伦敦地标之一:伦敦眼(The London Eye)。这是一个巨大的摩天轮,其高度135米,仅次于165米的新加坡“飞行者”和160米的中国“南昌之星”,居世界第三。这个伦敦眼是英国航空公司为了纪念千禧年,也就是耶稣诞辰二千年,而修建的。上面有32个吊舱,每个吊舱都是全封闭的,而且带空调。每个吊舱可以容纳15个人,大约是站着,要是都坐地上最多也就能坐8个,要是一人背一个还能进去15个。每个吊舱转一圈用30分钟。据说这个伦敦眼在2000年一年给伦敦带来三百万额外游客,使伦敦鸡的屁增加百分之十。我听到这个真是太诧异了,由此说来,这伦敦鸡的屁也太少了。坐在伦敦眼的吊舱里,转到最高处的时候可以看到伦敦全貌,当然要是火眼金睛才行;转到半高的时候,可以看到伦敦半貌。我抬头看了一眼这伦敦眼,发现它原来是“马踏飞轮”的造型,估计是受中国汉代“马踏飞燕”的启发而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一低头,发现自己是站在一座桥上: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按着这句禅语,我一回头,又看见了大本钟:
还有河上的议会大厦新哥特式建筑:
这时,导游问我几点了,我一指手腕,告诉他我的手表是“撸袖没”牌的。他从别处讨来时间让我们快走,说是去白金汉宫看皇家卫队换岗。我们到了白金汉宫外面的时候,栅栏外面已然围成了这样:
里边倒是还有一些人,估计是贵宾观礼台:
我们根本看不见里面皇家卫队的甲方乙方是如何换岗的,只是换岗之后看见他们排着队,敲锣打鼓、乌尔瓦拉吹着喇叭在门前广场游了一圈街:
然后,大家围着广场上的自由女神像开拍。这是一座巴洛克式喷水池,大理石雕塑之上有一座胜利女神镀金青铜像。
大戏散场之后,可以看出来白金汉宫是一座古典式宫殿:
一切回归平静:
就剩一个小人儿走来走去跺脚驱寒:
接下来,我们去到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这个广场是为了纪念英国海军上将指挥的特拉法加海战而修建,在这次1804年的海战中,英国舰队以少胜多击败了拿破仑率领的法西联合舰队。但胜利之后的一发流弹把英国海军指挥官纳尔逊上将击中,纳尔逊来了一个英雄无悔,不知道是不是躺在战友怀里最后说了一句“不要管我,杀敌要紧”,然后永远合上了双眼皮的左眼和双眼皮的右眼。
广场中间立着一座高塔,上面是纳尔逊上将的青铜立像:
下面有两个喷水池。那一天虽然是盛夏,但最高气温只有摄氏18度,因此,池子里没有人。2006年欧洲大暑的时候,伦敦气温曾经连续多日摄氏30度以上,据说当时这个池子里面人满为患。那一年,欧洲百货公司跑到中国把中国出产的空调和电扇买了个精光,就像1986年春节前中国把日本出产的彩电买了个精光一样:
特拉法加广场旁边就是英国国家美术馆,新古典式建筑:
这里是伦敦市中心,美术馆又是免费参观,广场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美术馆门前还有耍枪棒卖药的:
他演示完功夫就开始兜售他的英国大力丸,让大家捧个钱场,我们兜里没有闲钱,就赶快逃之夭夭。之后,我们穿过美术馆身后的伦敦Soho区,前往 大英博物馆。
(修订版)